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過度「自省」容易導致抑鬱?是的!

過度「自省」容易導致抑鬱?是的!

每日三省吾身的壹讀君 | 彤 子

自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就曰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我們普通人沒有曾參那麼高大尚,每日三省內容一般是:有錢了嗎?有錢了嗎?有錢了嗎?

不過最近,有研究說過度自省會導致抑鬱,一群早就不愛自省的寶寶開始狂歡了,本來他們也是很難自省的,省來省去都是:「老子我沒問題啊!」

但不少通過自省受益的人也坐不住了,自省是好事啊,怎麼會抑鬱呢?

你的「自省」真的是自省嗎?

自省是自我反省、自我省察的意思。生活中,我們每天都會遇到很多不愉快的事,但人們對不良事件的定義及處理方式各有不同。

下面我們以失戀作為不良事件,為大家展示不同人群的不同看法。

首先恭喜廣大的壹堆飯們,單身無需把這件事列入生活中的不良事件。

不過《回家的誘惑》女主角就沒那麼幸運了,她不光失戀還失婚,老公跟閨蜜跑了,自己一下子一無所有,但她並沒有一蹶不振,對自己展開深刻的自我反省,洗心革面從頭開始,並展開復仇,最後把情敵逼出癌症,自己還獲得了新愛情。

多數人失戀後不會自省,只會自我打擊:他為什麼不愛我了?(此處循環N遍)是我太丑嗎?是我太胖嗎?是我性格不好嗎?是我(此處自由發揮)......一有空就把這些內容翻出來「回味」一下,但僅限於「回味」,絕對不想辦法解決。有些人哭天抹淚也就算了,有些人直接跑去自殺,經常製造些社會新聞。

自殺顯然不是自省,這種只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不幸上,持續關注自身消極情緒的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反芻思維(rumination)。有部分學者認為反芻思維是抑鬱症的臨床特徵和易感因素

反芻思維會反覆思考很多負面的事情:

生活:為什麼我每天都這麼累?我是不是得了絕症?

愛情:他為什麼不秒回我的信息?他喜歡別人了?

工作:如果我一直這樣下去,就無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了......

啥?你只有工作?恭喜你!你罹患抑鬱症的風險降低了66.66%。

但中國歷史上很多聖賢都有極強的反芻思維,例如越王勾踐卧薪嘗膽以滅吳(像卧薪嘗膽這種事就足以讓壹讀君抑鬱了)。

又有學者把反芻思維分為反省深思強迫思考兩種:前者是有目的的、向內解決認知問題;後者指被動比較當前狀況和無法實現的目標間之差距。並指出強迫思考與抑鬱症的增加有關,而反省深思會隨著時間推移,緩解抑鬱癥狀

所以勾踐滅吳後,就算曾經的反省深思讓他抑鬱過,也會在他取得勝利那一刻煙消雲散,勾踐卧薪嘗膽叫自省。相比之下,那些天天沉浸在自己的苦痛中,像祥林嫂那樣的人應該叫「反芻」才是。

所以自省≠反芻思維,過度「反芻」才真的會導致抑鬱

什麼人更喜歡反芻思維?

女孩子們注意了,在各項研究中女性的反芻思維佔比、得分(有試卷的話)都高於男性。有學者認為這與女性的生理原因、心理動力學、性別角色有關,此外男女對消極情緒的反應方式不同,女性往往會因不開心的事胡思亂想,也就是動用反芻思維,男性卻會因注意力被分散而忘記消極情緒。

另外,女性排解壓力的方式也可能起到反作用,向朋友傾訴煩惱是很多女性常用的解壓手段,但是朋友間這種相互分享負面情緒的過程,可能會讓一些人深陷到負面情緒里,這就變成了——共同反芻

有很多心理學專家認為,這是導致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陷入反芻思維,甚至導致抑鬱症的原因之一。當然反芻思維並不是婦科病,很多男性也會和她們同病相憐......

比如歷經8年的史詩級爛尾巨制大片《權力的遊戲》中,雪諾在看完最後一集劇本後就淚崩了,片子殺青後還去療養中心接受治療。其實,他身邊有很多快樂的事發生,結婚、成名即使片子殺青他可以休假,也可以像他在劇中的妹妹一樣馬上開始新的工作,結果他就死死盯住「我做了八年的事情走到了盡頭」,並陷入無盡的感傷之中,你這樣讓劇中那些「英年早逝」的其他演員怎麼想?

當然陷入負面情緒的演員不只雪諾一人,很多演員都會因過於投入角色,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而抑鬱,有些人甚至自殺,所以演員是個高危職業。同樣高危的職業還包括心理醫生、警察等頻繁接觸負面事件的人,不良的環境因素會使他們比一般人接觸不良事件的機會更多,如果自身再搭配只看壞處不看好處的認知障礙,就更容易導致反芻思維。

除了上述情況,孤獨感也容易促使人進行不必要的反芻思維,有研究發現反芻思維與孤獨感成正相關,即孤獨感越高反芻思維頻率越高,所以那些常常感到孤獨的人要格外小心了。

反芻思維是病,得治

反芻思維首先建立在強大的防患意識上,而防患意識從遠古時期就刻入我們基因里了,例如在野外,如果原始人類把石頭看成獅子,會嚇得腎上腺素飆升,並做好充分的戰或逃準備,但如果他們把獅子看成石頭,那麼他們就不會有後代存活,所以這種宛如神經病的防患意識,大幅提升了人類在惡劣生活環境中的存活概率。

現代人受祖先影響,都具備這種防患意識,所以我們的大腦更傾向於察覺威脅,相比正面信息,我們對負面信息反應更敏銳,也更強烈,這是人類大腦的負面傾向

有負面傾向沒關係,總是有負面傾向就變成反芻思維了,那麼我們如何抑制自己的反芻思維呢?不妨去學學那些不「反芻」的人。

轉移注意力

當你意識到自己進入反芻思維模式時,要馬上停止這種無意義的思考(除非你有越王勾踐的能耐),強制自己去做些有益調整情緒的事情,很多人在運動後能使自己的情緒達到較好狀態,但每個人調整情緒的方法不一樣,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就可以在反芻思維出現時有效阻斷它。

轉化思維方式

即便是有不好的事情發生,積極的想法也有助於我們的心理健康,與其讓負面思維在大腦中不停旋轉,不如把它轉化成一個正面的想法,即使擺脫不掉,一個正面的想法至少不會讓你心力交瘁。

拒絕「過敏源」

很多反芻思維可能是同一類型的事件或人員引起的,比如與辦公室里某個頭腦不清醒的同事合作,可能引發你一系列的不良反應,為了防止此種類型的反芻思維,要避免再次與其合作,也許可以更好的保護自己。

醫學干預

有時我們出現的負面情緒可能難以自行處理,這就需要專業的醫學治療來拯救我們了。

近年來針對反芻思維興起了經顱電刺激經顱磁刺激等治療方法,也許能更好地幫助深陷這種思維的人更快更好地擺脫困擾。

在這個多元化的世界裡,我們確實沒必要在意他人的眼光,但還是要顧及他人的感受,否則可能會使別人「反芻」。

參考資料

王雨吟, 林錦嬋, 潘俊豪. 個體認知-抑鬱模型:自我憐憫、完美主義、反芻思維和抑鬱的關係[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5, 23(1):120-123.

劉旺, 田麗麗, 陸紅. 反芻思維反應量表在中國職業女性群體的初步運用[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 2013, 21(1):42-44.

楊營凱, 劉衍玲. 抑鬱反芻的認知神經機制[J]. 心理科學進展, 2016, 24(7):1042-1049.

張金玲, 鍾耕坤, 曹楓林. 抑鬱症患者反芻思維與執行功能的研究進展[J]. 中國實用護理雜誌, 2016, 32(28):2231-2234.

Chen X, Lu B, Yan CG. Reproducibility of R-fMRI metrics on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trategies for multiple comparison correction and sample sizes. Hum Brain Mapp. 2018;39(1):300-18. Epub 2017/10/13. doi: 10.1002/hbm.23843. PubMed PMID: 2902429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壹讀 的精彩文章:

比白糖和酒精更可怕的健康殺手,竟然是它……
敬禮,爸爸!今天就讓我陪陪你吧

TAG:壹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