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張大千:形成於未畫之先,神留於既畫之後

張大千:形成於未畫之先,神留於既畫之後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張大千,原名正權,後改名爰、季爰,別號大千居士,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我國現代著名的國畫大師。

用筆拿中鋒做中干,側鋒去幫助它。中鋒把體勢建立起來,側鋒來增加它的意趣。中鋒要質直,側鋒要姿媚。

勾勒必定用中鋒,皴擦就用側鋒。點戳是用中鋒,渲染則是中鋒、側鋒都要。

用墨也有方法,最簡單也是最重要的,硯池要時時洗滌,不可留宿墨。因為宿墨膠散,色澤暗敗,又多渣滓,無論畫人物、山水、花卉都不相宜。

戲鳥圖 立軸 設色紙本

至於水法,更難拿方式規定出來,無法解說得清楚,在自己心領神會而已。因筆端含水的多少,施在紙絹上各有不同,絹的膠礬輕重,紙質的鬆緊,性質不同,水墨也自然不同。水要明透,又不可輕薄,所以說是最難的了。

中國畫無論是山水、人物、花鳥,工筆或者寫意,都很注意筆法。不管是勾線、皴擦、渲染,都有個用筆的問題。勾線要用中鋒,皴擦就要用側鋒,而渲染則中鋒和側鋒都要用。

悟道圖 立軸 設色紙本

古人說過,墨法比筆法難。因為筆法還可拿方式做準則,而墨法就只有蘸墨在紙上的剎那,自己去體會,很難說得出道理來,所以說比較筆法更難。從用墨法來說,墨色是借著膠汁的浮力,在宣紙上向前滲化,膠小則墨色乾枯而晦澀,膠大了則墨色失去了氣韻。畫生宣紙膠水與墨汗是互相交融,起著關鍵的作用。這是我的一點經驗。

繪畫,不但用墨講「水法」,就是用色也何嘗沒有水法」。使用石青、石綠,兌膠的成分要恰當,水分的大小,決定色澤的鮮明與否。筆鋒蘸上石色敷于山峰樹石之上,薄、厚、干、濕要適量。敷色之後,山峰的色澤看上去水汪汪的,而勾勒和皴法的筆痕依然看得很清楚。總之,不是一味厚塗。唐寅、仇英用石色很高明,儘管塗得很薄,看起來卻覺得明麗動人,有本領啊!

吾於用色一道,凡染重色,均以紅色作底;繪紅色須以白色為底;繪石青須以黑色為底;繪石綠須以朱膘為底。色之有底,方顯得凝重,且有舊氣。是為古人之法。

畫界畫,可不用界尺,而用圓桿。圓桿滾動便利,條線畫好後,只須將圓桿向後一滾便可接著畫第二根線鄒小山說,設色宜輕不宜重,重則泌滯而不靈,膠粘而不澤,深色須加多遍。詳於染法,五彩彰施,必有主色,以一色為主,而它色附之。青紫不宜並列,黃白未可肩隨,大紅大青偶然一二,深綠淺綠正反異形。據我看來,這些亦前人用色之心得。吾輩作畫,須慢慢領會。平時宜多觀古人真跡,畫會教人,細細觀摹,自有所得。

要有選擇地去畫,將美好的搜入筆端,要「遺貌取神」,不只畫出物的形態,更重要的是悟出物的神韻。

要意在筆先,「形成於未畫之先」,「神留於既畫之後」。

我國國畫最重要者,為用筆、用墨。若要不入工匠氣,須在筆墨上留心。至於色澤,當然也是重要的。

寫意的畫,是拿神與意做主體。工筆那就要形、意同時並重,當然更要注意到神。

繪畫時,要體會萬物的生意,無論花鳥、人物都必須力求其生動,不能畫成死的標本。

寫意兩個字,依我看來,寫是用筆,意是造境。不是狂塗亂抹的,也不是所謂文人遣興,在書房用筆頭寫寫的意思。

作畫自然是書卷氣為重,但是根基還是最要緊的。若不從臨摹和寫生入手,那麼用筆結構都不了解,豈不大大錯誤?所以非下一番死功夫不可。臨摹古人,是要學他的用筆用墨,懂得他的苦心構思;寫生,則是要認識萬物的情態。

畫題有至難傳神的,必須反覆揣摩,不嫌麻煩,三次五次地塗改,至無可議處方可落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術世界 的精彩文章:

顧生岳:多畫速寫有助於磨礪出發現美的火眼金睛
陸儼少課圖稿:圖文詳解各種樹法

TAG:美術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