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一,糧食產量為何還不到中國一半?原因有4點

印度耕地面積世界第一,糧食產量為何還不到中國一半?原因有4點

這個問題其實非常容易解釋,簡單來說就是技術碾壓。

首先是雜交水稻技術。如果有在農村生活過,干過農活的朋友,一定知道雜交水稻的厲害。在雜交水稻還未推廣之間,每畝大概也就能夠打200斤左右的稻穀。收成不好的時候,一個大漢一張扁擔,就把一年的收穫挑回家了。

所以,在那個時候,白米飯是過節才能吃的。但是80年代之後,農民開始種植雜交水稻,糧食產量翻倍增長,院子里堆的都滿了。老農民半夜裡想起來都要爬起來再多看兩眼,好像中將了一樣。曾經一畝地差不多也就200斤稻穀吧,而今天呢,每畝最保守估計都要到1000斤。感謝袁隆平還有那些無名的英雄。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到90年代,中國人民用了40年的努力,修建了8萬多座大中小水庫,萬畝以上的灌溉區就有5300多處。舉個例子,49年全國的灌溉面積僅為2.4億畝,到了80年年代初期,這個數字變成了7.2億畝,不多不少整整3倍。這樣的成就,是過去幾千年都沒有達到的。小時候我們村就有電灌站,還常常跑到哪裡去玩水抓魚。

其次就是化肥廠,尿素,碳銨,複合肥等肥料的使用。化肥是農業中最基礎也是最重要的投資,施肥可以大大提成土壤的肥力,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農產品增長的總份額中,化肥有40-60%的功勞。中國人能有7%的耕地養活22%的人,化肥功不可沒。巧了,我們隔壁村就有一個化肥廠。

在早些年之前,耕種收割都靠人力和畜力,但是90年代中期左右,中國開始大規模引入農業機械,這不僅省時省力,也推進了中國農業的農場化。在從前,脫粒這些工作都是要靠人力來完成的,這個活不是一般的累人,很多人農民其實就是因為過勞而壽命大大降低的,但是自從脫粒機出現,一切就簡單多了。

印度人不用化肥,不修水利(中國的水利工程可是中國人用肩膀和扁擔挖出來的,讓印度人這麼干顯然不現實),農業機械化程度低,全靠他們得天獨厚的優勢撐著——熱帶氣候,一年三熟,耕地面積世界第一——這怎麼可能超過中國。事實上,我覺得中國農業相比美國農業也並不遜色,要知道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四倍之多,如果雙方調個個,你看看美國人還能輪休耕種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麻辣歷史 的精彩文章:

大不列顛空戰:二戰中最大的空戰,強大的德國空軍為何敗給英國?
東孟加拉和西巴基斯坦原屬一國,孟加拉後來為何卻更傾向於印度?

TAG:麻辣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