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特朗普喊話伊朗:只要沒有核武器,我們還是好朋友

特朗普喊話伊朗:只要沒有核武器,我們還是好朋友

當地時間6月20日,伊朗軍隊一舉擊落美軍MQ-4C大型無人機,美伊之間的緊張關係也日趨惡化。就在23日凌晨,特朗普就突然發推,宣稱要用「重大額外製裁」對伊朗進行報復。但有趣的是,在威脅完伊朗後,特朗普又不忘給伊朗人再塞一顆糖:「如果他們同意這一點(放棄核武),他們將擁有一個富饒的國家。他們會很高興,我會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我希望這能夠發生。」

這種近乎精神分裂症般的發言可以算是特朗普對外講話時的標誌性特色,也就是每當要威脅對方時,在威脅的結尾或者開頭總不忘誇一誇這個要威脅的對象。比如在與中國發生貿易摩擦時,特朗普永遠不忘在威脅完後要誇一誇中國如何如何偉大。

導致這種發言特色的原因,大抵還是因為美國政客要在乎自己在輿論上的形象,畢竟一味的威脅很容易就讓自己變成壞人形象,罵完對手再給一顆糖,多少能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對於意志不堅定的對手而言,甚至能讓對方產生事情還有商量餘地的幻覺。

或者也可以說,這些客套話也是說給自己的選民聽的,強硬的威脅伊朗能在選民面前塑造自己硬派領導人的形象,也能滿足那些反感伊朗的選民的需求;而之後又說自己能成為他們最好的朋友,更是能讓選民,或者更確切地說是粉絲們,覺得自己是個通情達理的領導人,並且順便還把責任甩給了伊朗:看,只要你們伊朗怎樣怎樣,我特朗普馬上就是你們最好的朋友,所以責任全部在於你們伊朗嘛。

既然是客套話,我們也不指望特朗普真的能當「伊朗的好朋友」,但我們也不妨順勢腦補一下,伊朗真的能成為特朗普或者美國的好朋友么?

稍微了解伊朗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看上去非常古板守舊的國家,在近現代史上其實與西方一度非常親近,先是愷加王朝在19世紀中葉學習西方改革取得一定成效,隨後20世紀初的巴列維王朝更是成為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代言人,從農業到工業,無一不效仿美國。而美國也對伊朗青睞有加,甚至連其核工業基礎都是在美國的扶持下建立起來的。

那麼這種美好的友誼真的意味著伊朗就時美國最好的「朋友」了么?當然不是,愷加王朝的改革能得到歐洲人的支持,那是因為歐洲人在伊朗的利益需要改革派的擁護,而當改革繼續深入,已經反過來威脅到歐洲人的利益時,歐洲列強立刻聯合起來,讓這場改革以失敗告終;而巴列維王朝與美國人的「友誼」,完全只是因為美國需要伊朗的石油,以及藉助伊朗之手遏制蘇聯在中東的擴張。但當巴列維王朝在50年代將石油收歸國有時,美國人對巴列維王朝下起手來也毫不手軟。

再到現在這個本就是靠「反美」起家的伊朗伊斯蘭政權,指望他們能與美國成為好朋友,那更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但話也不能說死,所謂國家之間只有永恆的利益,美伊之間雖然成不了好朋友,但相互利用一下則是完全可行的。畢竟伊朗是什葉派異端,與沙特等遜尼派國家是世仇,保留伊朗的存在,對美國而言就是牽制遜尼派的最佳手段;而伊朗同樣需要藉助美國之手反向牽制這些遜尼派國家,同時美元和美國的科技產品對伊朗而言同樣有著無法抵抗的誘惑。

無論這種「彼此需要的朋友關係」如何誘人,對現在的美伊關係而言,這都是過於遙遠的幻想。其實以特朗普的商人性格,美伊這種「彼此合作」是有很大的可操作空間的,但拜特朗普的瞎操作所賜,美國手裡的一副好牌,愣是被打得稀爛。特朗普在事情已經鬧不下去的時候才想起要誇伊朗是自己的好朋友,其實只能表明自己對伊朗已經毫無辦法,只能嘴上先給自己留點台階下。

至於「只要沒有核武器,我們還是好朋友」的橄欖枝,利比亞強人卡扎菲其實最有發言權。卡氏曾經一直致力於研製核武器。但在2003年,利比亞卻單方面宣布放棄核武器計劃,震驚世界。然而,2011年北約空襲利比亞,支持反對派推翻了卡扎菲政權,最終卡氏自己被反對派打死,落得個暴屍街頭的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永不磨滅的番號 的精彩文章:

美國代理防長還是沒轉正,特朗普宣布:沙納漢可以回家陪老婆了!
被鷹派高官「逼宮」動武?特朗普:一切盡在我掌握!

TAG:永不磨滅的番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