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夷陵之戰後,蜀漢不是更弱更易消滅嗎?為何曹丕選擇打孫權

夷陵之戰後,蜀漢不是更弱更易消滅嗎?為何曹丕選擇打孫權

魏蜀吳三國想要吞併對手、統一天下,可以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以只要有機會,它們一定不會放過對手,會盡最大可能的去消滅對手,即使沒有機會,它們也會拚命去創造機會,如三國後期,蜀漢明明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但諸葛亮不斷北伐,想藉此來創造統一天下的機會。

三國的結局大家都知道,最後由曹魏和司馬家族統一了天下,但是在這之前,曹魏有兩次統一三國的大好機會,一次是赤壁之戰,終因曹操的疏忽大意,導致曹軍兵敗赤壁,沒能統一三國。另一次是夷陵之戰後,當時孫劉兩家火拚,最後兩敗俱傷,曹丕有很大的機會戰勝對方,奪取天下。

但這次機會曹丕也沒有抓住。他派出伐吳的三路大軍,都被孫權擊退,使曹魏失失了一次統一天下的良機。讓人疑惑的是,夷陵之戰後,東吳大勝,士氣正盛,蜀漢慘敗,元氣大傷,此時蜀漢疲弱不堪,正是曹魏滅蜀的大好機會,為何曹丕不乘機攻打蜀漢,反而進攻剛剛大勝的東吳呢?

我覺得曹丕有這3方面的考慮。

一是防止東吳壯大。夷陵之戰中,東吳雖然勝了,但堪稱慘勝,軍事力量受損嚴重,但另一方面,東吳奪取了荊州,人口、地盤、物資儲備等,都有了增長,若放任不管,東吳不但能很快恢復過來,反而實力會變著更加強大,遲早會成曹魏的心腹大患。所以,曹丕需要乘此良機打擊東吳,防止東吳壯大。

還有,當時東吳為了抵抗劉備,將大量的軍隊調往西線抗擊劉備,在東線地區軍力較為薄弱,若曹丕趁夷陵之戰剛結束,東吳西線兵力還沒有回撤的情況下,就率兵進攻東吳,可以打東吳一個措手不及,雖然難以消滅東吳,但能奪取東吳一些城池,讓東吳實力受損也是划算的。不過孫權早有準備,夷陵之戰後,就主動和劉備談和,並加強了東線防禦,使曹丕的計謀沒有得逞。

二是攻打蜀漢沒有勝算。首先,雖然蜀漢在夷陵慘敗,實力受損嚴重,但仍有很強的實力,在漢中、益州地區仍有大量兵力部署,實力不容小覷。同時,蜀漢還有諸葛亮、魏延、趙雲等大將坐鎮,要向擊敗他們絕非易事。

其次,荊州被東吳佔領後,曹魏進攻蜀漢需要走蜀道,這條路極其艱險,糧草、物資等運送不便,而且曹魏進攻蜀漢是勞師遠征,以一支疲兵去對抗諸葛亮率領的蜀漢大軍,幾乎沒有神算。還有,蜀漢佔據著地理優勢,有山川峻險可以防禦曹魏,這更讓曹魏沒有取勝的希望。

三是不想雙線作戰。夷陵之戰後,蜀漢元氣大傷,短時間內很難組織起力量進攻曹魏,而東吳不同,雖然損失了一些兵馬,但沒有傷筋動骨,還有很強的實力,若曹魏進攻東吳,蜀漢難保不會乘機攻打東吳。因為佔據地理優勢,再加上有諸葛亮等人,即使曹魏攻打蜀漢,也是一場硬仗和持久戰,若雙方陷入膠著狀態,或者曹魏敗於蜀漢,東吳可能會乘機進攻曹魏,這會讓曹魏陷入雙線作戰的窘境。

攻打蜀漢勝算小,同時,還可能會面對東吳的進攻,這對曹魏來說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但進攻東吳,一方面東吳因戰爭實力受損嚴重,另一方面蜀漢元氣大傷,沒有能力再發動戰爭,孫劉聯盟關係也已經破裂,曹魏進攻東吳,蜀漢不會輕易出兵援助,這使得曹魏具有較大的勝算。即使消滅不了東吳,也能削弱東吳實力,防止東吳壯大,對曹魏自身有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七號說三國 的精彩文章:

魯智深的魯提轄是幹什麼的?放到現在是多大的官!不算小官
古代「三公九卿」中的三公是指哪三公?九卿是指哪九卿?

TAG:七號說三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