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航空工業特級技術專家唐臣升:藍天追夢人

航空工業特級技術專家唐臣升:藍天追夢人

中國航空報訊:今年5月,瀋陽市「最美工程師」評選結果出爐,航空工業沈飛唐臣升榜上有名。事迹一欄中這樣介紹他:在殲擊機生產科技領域耕耘了31個春秋,為推進國產殲擊機的跨越發展建立了赫赫功勛;在多個重要科研項目和研究方向上都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多項技術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其中一項獲得上海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

有一種堅守叫不忘初心

唐臣升出生在遼寧農村,生活的困苦一直伴隨著他的童年和少年,但在母親的影響和教育下,他仍然堅持刻苦學習、踏實做人,終於在1984年7月如願以償地考上了南昌航空大學。就這樣帶著「飛向藍天」的夢想踏入了「航空報國」的求學之路。

1988年7月,唐臣升從大學畢業,毅然選擇了航空工業沈飛——這個坐落在北方重鎮的中國殲擊機搖籃。從此,與航空製造技術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沈飛工作期間,他一直在軍機科研生產一線從事切削及工具設計與製造技術、數字化刀具製造技術、曲面的包絡法數控加工技術等研究工作。

技術研究之路就像是一場馬拉松,比拼的是耐力,關鍵在於堅持。面對新問題、新領域、新挑戰,必須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對技術研究始終如一的熱情。幾十年如一日的工作內容和工作節奏難免讓人覺得有些枯燥,但是對於唐臣升來說這份工作卻帶給了他滿滿的成就感,也從中找到了樂趣和動力。

作為項目負責人,他主持參加了多項國家和集團重大科研項目。面對研製中的艱難險阻,作為「開路人」,他心裡明白一切都得靠自己摸索。查資料、看文獻、定方案、做試驗……生產廠和辦公室幾乎成了他的「常駐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憑藉著過硬的研究能力和堅持不懈的努力,唐臣升帶領著團隊堅持自主創新,取得了一個個關鍵技術突破。在軍機科研生產一線技術工作中,獲省部級科技成果13項;獲授權發明專利48項,獲國家軟體著作權5項;SCI論文1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17篇,被CPCI-S收錄會議論文1篇。他本人也被推選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生產工程分會切削專業委員會常委,獲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時間都去哪了

在他的人生坐標上,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

唐臣升每年至少主持3~6個重要科研項目,他主動加班義務奉獻,從年初干到年尾,幾乎沒有禮拜天和節假日,每天早來晚歸成了工作常態。

為了深造和知識更新,在工作8年後,他毅然報考攻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研究生課程,同時,主動請纓承擔了「數字化數控立銑刀設計與製造系統的開發」這一航空工業創新基金項目課題。為了爭取更多的研究時間,他乾脆向妻子「請了假」,把行李捲兒搬到了工廠里,一干就是整整兩個年頭。有時半夜醒來,滿腦子還是技術問題,突然想通了什麼,一骨碌爬起來,馬上上機操作。蒼天不負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終於主持攻克了這一重大課題,並獨立完成了本項目的核心技術——包絡法螺旋曲面數控加工技術,獲得了2004年上海中國國際發明博覽會金獎,填補了國內此項技術空白。

多年來唐臣升養成一個習慣,每個周六、周日和節假日都到廠里工作,雷打不動。有時生產車間的人看到他,不解地問,這和你的課題有關嗎?他回答說,與課題無關,但與我的專業有關。他常對身邊的同事說,我們的技術員就像老中醫,要經常臨床、號脈,只有經常到生產一線「磨刀練槍」,熟悉與專業相關的業務,才能積累更多經驗,才能像老中醫一樣對加工問題做出準確診斷。

與他一起參加工作的人,許多都走上了領導崗位,可他這樣一個大專家職務還是一個「小小」的技術員,對此,他看得非常平淡:「總得有一線工作的呀,一線人員就像磚瓦一樣,你技術越過硬,大樓的質量才越好。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工作,從沒厭倦過。」

航空製造技術不能只靠個人的力量,只有培養更多的技術人才,企業才能發展的更快更好。在主持技術課題的同時,唐臣升擠時間對相關人員進行了近千課時的培訓,培養了一批研究生、技術骨幹,並逐漸形成了航空製造技術的科研團隊,促進了沈飛在航空製造技術,尤其是切削及刀具技術上的進步。

攀登航空科技高峰

航空工業事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技術進步和技術創新。世界航空工業發展日新月異,「我們不做『難題』,怎麼和人家比?」他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作為航空工業的特級技術專家、行業的技術領軍人,他矢志不渝,砥礪前行在航空技術的高端前沿,在自主創新的道路上,不懈努力,不斷攀登。

在近31年的軍機科研生產一線的技術工作中,他完成了多種型號飛機的研製工作,攻克了多項飛機生產線技術難關,突破了多項切削加工的關鍵技術,在高效包絡法數控加工、工具製造、切削加工及專用工藝裝備等技術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突出的成績。他因此獲得「航空工業特級技術專家」「瀋陽市百佳科技創新能手」「瀋陽市技術創新大師」等多項榮譽稱號。

他說,技術工作和練武功是一個道理,先不要練套路,要練好基本功,武林高手真正比試的是內力。所以,他的技術研究都有很強的理論支撐,把「根」扎得很深。大學教授看了他的技術論文後,都感嘆地說:「沒想到你們工廠的技術人員把理論研究做得這麼深!」這也是對他在航空技術領域腳踏實地、默默耕耘的最大褒獎。

「科技成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唐臣升深深知道科技創新永無止境,為了祖國航空工業的強大,用航空夢支撐中國夢,他將義無反顧在航空科研的道路上堅定地走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航空 的精彩文章:

吳獻東到航空工業航宇和航嘉麥格納調研
驚艷巴黎航展 西歐上空閃耀的中國名片

TAG:看航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