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教的護國愛國傳統(八)

佛教的護國愛國傳統(八)

佛教的護國愛國傳統

紀華傳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五台山是文殊菩薩道場,古代朝五台的僧眾都要經過舊路嶺。明嘉靖初年,盜賊縱橫,在舊路嶺一地佔山為王,過往僧眾及老百姓被殺被搶者無數,官兵也沒有辦法。當時朝五台的信眾,往往聚集上百人攜帶武器,才敢進五台。當時五台山有一出家人名,武藝高強,組織五十二位僧人,合力圍剿土匪。經過浴血奮戰,終於盡殲盜賊。慧定在剿匪戰爭中,現金剛力士身,身先士卒,受到佛教信眾及當地老百姓的讚譽,被尊稱為馬大士、莽會首。

中國佛教的護國報恩的愛國實踐還表現為,在國家民族遇到外來的侵略時,大義凜然,積極抵禦外來敵人的入侵。如宋代臨濟宗僧人大慧宗杲(1089~1163)是一個著名的例子,他大力提倡「忠君護國」思想,反對朝中權臣秦燴妥協投降。大慧宗杲是宋代臨濟宗楊岐派僧人,參學於圓悟克勤,得法後克勤令他分座說法,名振京師。靖康元年(1126),丞相呂舜徒奏賜紫衣,並得「佛日大師」之賜號。紹興七年(1137),應丞相張浚之請,住持徑山能仁寺,諸方緇素雲集,宗風大振。紹興十一年,侍郎張九成至能仁寺跟隨宗杲學習禪法。張九成是朝中的主戰派,當時秦檜大權在握,準備與金人議和,因為宗杲論議朝政,被秦檜剝奪僧籍,流放到衡州(今湖南衡陽),後又貶遷至梅州(今廣東梅州)。宗杲雖然歷盡坎坷,但其愛國之心始終沒有改變,他曾說:「予雖學佛者,然愛君憂國之心與忠義士大夫等。」

明嘉靖年間,日本倭寇侵擾我國東南沿海一帶,很多寺院的僧人自動組成僧兵,參加到保家衛國抵禦外寇的戰爭中。嘉靖三十二年(1553),倭寇侵犯杭州,大肆搶掠和破壞。如懷疑雷峰塔中藏有伏兵,縱火燒塔,使該塔僅剩赭色塔身。朝廷任命少林寺僧天真、天池為的大將,帶領僧兵四十人前去抵禦,大敗倭寇。倭人逃往上海太倉,當地官兵和老百姓起而抵抗,卻連打三十七仗都以失敗告終。當時的軍隊統領蔡克廉聽說杭州有一批英勇善戰的僧兵,便派人去邀請助戰。經過僧人鹿園的舉薦,請月空帶領杭州僧人十八人,又請少林寺僧天員帶領另外一批僧兵四十八人,協力征剿。六月初十日,發現賊軍一百多人,奮力追擊,終於在翁家港一舉剿滅敵軍,結果僧兵傷亡四人。以月空和尚為首的三十多位少林寺和尚組成的僧兵隊伍,在松江的一次戰鬥中,僧人們手持鐵棒,擊殺很多倭寇,後因寡不敵眾,全部壯烈犧牲,以身殉國。(待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河北大華嚴禪寺 的精彩文章:

達摩祖師心要
《大乘起信論》迴向

TAG:河北大華嚴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