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294.四種矯亂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294.四種矯亂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四種矯亂

宣化上人 講述

I5四種矯亂(分三)

J1標由示墜 J2詳釋其相 J3結成外論

今J1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堅凝正心,魔不得便。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遍計虛論。】

又三摩中諸善男子:又者,在三摩地這個定中一切的善男子。因為在這個定裡邊,不是一個人修這個定,是很多很多人都修這個定,所以就說「諸善男子」。

堅凝正心,魔不得便:他那個堅固而有一種智慧定力、定慧平等、定慧均持的正心。這個魔就沒有法子他了,就無隙可乘,沒有方法可以來擾亂他了。可是外魔不擾,內魔又生。什麼魔呢?就是他自心的魔就生出一種變化。

窮生類本,觀彼幽清常擾動元:他窮盡了這十二類眾生的根本,觀看他最初的那個清凈的性;這個時候,在「行陰」就有這一種微細的動相,所以這叫「常擾動元」。於知見中生計度者:在這個知見的裡邊,他生出一種計度的心來。不生這個心,就什麼事情也沒有;一生心、一動念,就發生毛病了。所謂:「開口便錯,舉念即乖」,你動一個念、打一個妄想,就生出一種毛病。

是人墜入,四種顛倒不死矯亂的遍計虛論:「遍計」,就是遍計執性,他生出來一種遍計執性。以前我不是講過「遍計執性」?這就是一種妄執,根本不是這麼回事,他就執著是這麼回事,這叫「遍計執性」。

【編按】以下節自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

「念佛是誰?」這叫參。參呢,我講過很多次,就是要專一。所謂「專一則靈,分馳則蔽」。專一的意思就好像用錐子,在那兒鑽窟窿一樣,又好像用金剛鑽在鑽鋼鐵一樣。什麼時候鑽透了,什麼時候那就叫開悟,這是參。

「念佛是誰」,這是念,這個念是在你心裡頭念。參呢,是找。這個「找」跟那個「計度」又不同。這個「找」是專一隻是找,向一個地方來找,就是找這個「誰」,這是「參」這一個道理。那個「計度」呢,它不是一個念頭,它是東想想、西想想,它是互相比較一下,互相分別一下,互相又來比量。那麼他比量,就是向這兒比一比,向那兒比一比;這計度,是他自己在那兒妄想太多了。

這個「參」,只是一個妄想;這個「計度」呢,是很多個妄想,他就七扯八拉的,上上下下。他想到天上去,上帝在那兒穿的什麼衣服?戴的什麼帽子?眼睛多大?耳朵多長?鼻子多寬?他在那兒計度上帝的尺寸,用這個尺寸來量、來計度。那麼究竟上帝是不是那個樣子呢?他也沒見過,所以他量出來的尺寸,不一定對的。他又跑到地下去,計度地心吸力,地心是有多大?地的面積是有多大?地有多少粒微塵?大約是由一萬萬個八萬四千那麼多微塵集中到一起,這是一個地球。其實這都是一種自己在那兒揣測,自己在那兒算,用computer(電腦) 恐怕也算不出來。但是他就用自己的那個computer,在那兒算來算去,算也算不出個頭,也算不出一個尾來,他說這真是個怪物。

所以這個參,也不是「行陰」,也不是色、受、想、行、識;這個念,就是你心裡念,這也是一個專一之念。

譬如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隻有一個「南無阿彌陀佛」,沒有其它的妄想,這叫以毒攻毒。你如果有很多妄想,那毒太多了,一定死的。

──上人一九八三年一月補述至此

J2詳釋其相(分四)

K1八亦矯亂 K2唯無矯亂 K3唯是矯亂

K4有無矯亂

今K1

【一者、是人觀變化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恆。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各各生處,名之為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以理都觀,用心別見。】

一者、是人觀變化元:「是人」,誰呢?就是將入迷途這個人。他觀」行陰「變化這種的元,見遷流處,名之為變:見」行陰「遷流的那個地方,他因為看見它遷流了,所以就說那是變。見相續處,名之為恆:他看見」行陰「相續不斷的這個地方,他就說是常。這「恆」就是恆常不變的,前邊那個「變」就是不常。

見所見處,名之為生:他又在這個」行陰「,看見他所見的那個地方。那個地方是什麼呢?就是那個微細的動相,他說就是「生」。不見見處,名之為滅:在這個」行陰「,那種微細的動相,他看不見了,這就名之為「滅」。這也就是在八萬大劫以內的事情,他看見了,說這是「生」;八萬大劫以外的事情,他看不見了,就說這是「滅」了。這和前邊的意思都是相同的。

相續之因,性不斷處,名之為增:相續不斷的這種因,這因性不斷的地方,他就說這不斷,就是「增」。這也都是屬於」行陰「的情形,他所看得見的。正相續中,中所離處,名之為減:在相續中間,會有一個離的處所,他說這就是「減」。就好像二十五聖各述圓通,其中說到鼻子呼吸氣,呼出去,吸進來,這中間有個交處,那就是這個離處,他說這就是個「減」。

這根本哪,你不要追究它這個理,這是他自己命的名;他自己所見的,根本就沒有理的。你不要在這裡邊來追究理由。他就是這樣講,拿不是當理說,這就叫橫不講道理。告訴你,外道所以就是外道,他講的都是沒有理由的。

各各生處,名之為有:「各各」,他看見」行陰「的各各生處,他就說這是」有「。互互亡處,名之為無:那麼互相又有亡的地方,又有沒有的地方,他就說這個就是」沒有「。這就是四種顛倒的倒論。

以理都觀,用心別見:你若用這個理來觀察,他這種的論議都是不對的,他用心都是用錯了。

【有求法人來問其義,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於一切時,皆亂其語,令彼前人遺失章句。】

有求法人來問其義:那麼在這時候,若有人來求法,向他請開示、問法,來請他開示開示佛教的道理。答言:我今亦生亦滅,亦有亦無,亦增亦減:他就告訴這個人說:「我也生,我也滅;我也有,我也無;我也增,我也減。」他就這麼樣子同你講。

於一切時,皆亂其語:在任何的時候,他說話都是兩頭來堵——不是說有,就是說無;不是說空,就是說色。就說這兩種,他就找不著中道,所以令彼前人遺失章句:「彼」,就是在他前面求法的人。那個人想問什麼,被他這麼一亂講,講得本來的問題都忘了、遺失了,本來想請他開示的道理都忘了。

你說,這樣來開示人,人家本來想要明白,他卻把人弄得糊里八塗、矇頭轉向的,東西南北都找不著了,不知道怎麼樣是對的,所以」忘失章句「。不單忘了想要說的話,而且連本有的清凈心和智慧都沒有了,昏了。這不單是自己顛倒,令人家也顛倒!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九)》〈五十陰魔〉(宣化上人講述)

〈楞嚴咒〉教誦音頻 易背誦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在廟上做工的人,來生都會做大官
若貪戀紅塵,就永遠也念不完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