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菜根譚》:在懷疑與信心中覓得真知

《菜根譚》:在懷疑與信心中覓得真知

文/陳婭妮

日知錄

一苦一樂相磨鍊,練極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參勘,勘極而成知者,其知始真。

——《菜根譚》

《菜根譚》多有對偶排比句子,彼此可為比興,語簡而意長。上面所引的這一句話便是很好的例子。它傳達的意思很明確:只有將苦與樂都經歷了,才知道人生的幸福究竟是什麼,否則,人生在福中也會不知福;求知求學也是如此,只有經歷了懷疑和求證的過程,才會真正吸收到正確的知識,並掌握切實的方法。

「參勘」,就是參考與核對,也是在懷疑和相信的路徑中求知的方法。我們之前聊了很多關於第一句人生苦樂的感慨,今天便來談一談懷疑與相信。它們是彼此對立而又統一的關係,求知之時既要有信心也要具備懷疑精神,因為只有在反覆考證及互相比較中得到的智慧,才稱得上一個「真」字。

自信是有才學者不可缺少的基礎,也能激發他們對於所擅長之事的興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的這一句句豪言,千年來為多少具有雄心壯志的能人做了代言。但光有狂語與自信是不夠的,甚至會導致故步自封,滿足現狀,在提升自我的道路上,只有增加上自我懷疑才有可能鞭策自己走得更遠。

國外有學者這樣說道:「為了正確地認識真理,我們首先必須懷疑它並同它並同它辯論。」曾經,亞里士多德認為,不同重量的物體,從高處下降的速度與重量有關,重的一定比輕的先落地。這個結論歷經了千年還沒有人公開懷疑過。千年後,伽利略卻對這個「權威」發起了挑戰:他經過多次的研究與實驗後發現,如果將兩個不同重量的物體同時從同一高度放下,兩者將會同時落地。之前,人們總是憑藉自己的經驗來看待這個問題,但實際上,在無空氣阻力的情況下,當物體從高處由靜止釋放作自由落體運動,輕重不同的物體下落速度是相等的。到如今,這已成了我們中學課本中基本的知識。伽利略的懷疑與求證,正應了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不只是科學研究,文史學習與研究也是一樣的。五四時期新文化運動中胡適先生提出「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大膽假設」就是對固有的懷念可以產生懷疑,去大膽地提出新的問題;「小心求證」便是用嚴謹的態度去解決問題,求實、求信,最後得出的結論才是令人信服的。

實際上,這種「一疑一信相參勘」的理念不僅僅用於一般的求知、做學問上。魯迅先生便在他的小說中發出了看似簡短卻石破天驚的一問:「從來如此,便對么?」有一些人們習以為常的「傳統」,甚至可能是最荒謬的。試想,我們現代人觀念中的男女平等、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千年前的封建社會,是不是也反而是最荒唐的夢呢?

不斷求知與思考的人,總是有懷疑精神、並用實踐去解決問題的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端午節談情說「艾」:艾草飄香 讓「艾」回家
知道自己的無知 是智慧的開始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