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阮朝網巾:明末中國人不願臣服滿清遠走越南的產物

阮朝網巾:明末中國人不願臣服滿清遠走越南的產物

明代成年男子和前代男子著裝方面有一個很大不同,那就是戴網巾。這是明初朱元璋恢復漢人江山建立冠服制度中最具朝代象徵的巾服之一。明朝網巾雖小,卻是明朝的文化象徵,網巾在明末清初,因為清朝的剃髮令,使得網巾成為漢人堅持自我的象徵,有人為了保持明朝網巾被清人所殺害,也有人為保頭髮和網巾遠走海外,其中有一部分明朝人遠走安南,對安南服飾文化產生了極其意義重大的影響,使得網巾在南國保持至1945年。

網巾為明太祖時出現,男子成年加冠必備

網巾是明太祖朱元璋推廣之後,在明朝傳播全國。王圻的《三才圖會》曾載:「古無是制,國朝初定天下,改易胡風,乃以絲結網以束其發,名曰網巾。識者有『法束中原,四方平定』之語。」不過也有明朝書籍記載是元末道士發明,明太祖用後推廣。《露書》就曾記載:

網巾在明代是最沒有社會等級區分功能的服飾,上至皇帝貴族下到販夫走卒,都可以戴網巾。而且明代禮制、服飾及日常社交個個方面都可看到網巾,可以說明代的網巾是明代服飾文化的一個代表物。

清朝之前中國男子成年必須束髮行冠禮,明朝時冠禮上「加網巾」是不可少的儀節,網巾戴冠成為男子成年象徵,也成為明朝中國人生命禮俗中不可或缺的物件。

明朝網巾

明亡清興網巾是明人抗清的象徵

明清鼎革,滿清入關之初曾施行錯誤的政令,其中最為嚴重的就剃髮易服。而堅持「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的明朝儒士們為了捍衛尊嚴,保護頭髮的冠巾曾一度的反清復明。當時明人戴網巾兼具反抗剃髮易服的含義,當時廣東福建的明朝的忠烈們堅持戴網巾與抗清殉節,明末清初李世熊就記載了福建泰寧邱嘉彩為維護網巾的壯烈故事,寫成《畫網巾先生傳》,是表現抗清明人反抗剃髮易服的具體事件。

而更多廣東福建沿海的明朝人為了保護明朝衣冠,多遠走海外。尤其是南明最後余脈明鄭滅亡後,大批明人官員前往南洋。

朝鮮王朝時期網巾

網巾在東亞各國的傳播

自從明太祖朱元璋推廣網巾後,網巾就在東亞朝貢圈內多國流行。其中最流行的就是明太祖賜服的朝鮮。朝鮮的《芝峯類說》中記載,朝鮮和明朝一樣無非貴賤,都服網巾,與琉球越南上層人士戴網巾有本質區別。

明朝遺民南逃安南,將網巾傳到越南

明鄭滅亡後,福建廣東沿海大批明朝遺民遠走南洋。其中廣東人多有遠走安南的廣南阮主政權。據越南史書記載,當時明朝廣東高、廉、雷三州總兵陳上川和禮武鎮總兵楊彥迪1683年先後南投廣南阮主,當時阮主阮福瀕認為兩人忠義,將兩人安置在邊和、定祥。當時這兩支擁有數千人明軍得已在廣南保留了明朝衣冠。

另外廣東雷州人鄚玖,明亡,不願剃髮易服。南投真臘,當時被真臘國王封為屋牙,並駐紮河仙之地,成為當時真臘和廣南之間一獨立的政權,歷史上被稱為港口國。當時鄚玖管轄之地,穿明朝服飾,蓄髮戴網巾,宛如一個海上明朝。

越南皇帝戴網巾

《海圖國志》卷八對此有詳細記載:

除了上述擁有政權的明人遠走安南,當時還有很多普通人也是如此。康熙時出遊廣南的釋大汕見在廣南阮主最重要商港的會安就聚居明代閩人,他們仍穿前朝服飾,人數也不少。明清易代這些明遺民投奔安南,在異國他鄉保留明服,此舉被廣南阮主知曉,還特意為他們取名為明香人,意思是繼承明朝香火,在阮朝時改為明鄉人。

越南阮朝的網巾

由於這些明香人代表先進文化,自然成為安南人模仿對象,當時服飾上最先被安南人模仿。當時陳上川等待聚集地就成為越南南部重要漢人城鎮。越南阮朝官修史書《大南實錄前篇》對此就有詳細記載:

當時代表蓄髮戴冠的網巾自然就被安南人接受,尤其是當時廣南的阮主。安南人的國俗原是「背發黑齒",與明人的蓄髮白齒相反。明朝初年永樂帝統治安南曾改變」背發黑齒「蠻俗,然而由於安南人反明成功並建立後黎朝最終此舉失敗,故而後黎朝時期官員並不蓄髮也不戴網巾。

後黎中興朝時期,鄭阮紛爭,安南分為北方黎鄭政權和南方廣南阮主政權。明人當時投奔的正式廣南阮主政權,雖然阮主名義上奉黎正朔,但儼然是獨立國家。

阮主政權發展到阮福闊時期,阮主為了表現自主國家的面貌,進而稱王,並在當時進行了服飾改革,表示與北方黎鄭政權不同。其中服飾上就改變「背發黑齒」的習俗,並規定越南擁有功名者可戴網巾。之後阮主這個服飾改革被越南阮朝繼承,從而使得昔日明朝的網巾在越南得到繼承和保留。

阮朝網巾實物

阮朝網巾的盛行和消失

阮朝時期曾前往滿清朝貢的越南使臣就曾記載阮朝的服飾制度中保留網巾,《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收錄阮朝明命六年(1825年)作為副使出使清朝的潘輝注的記載:

當時阮朝對於科舉中舉者賜予衣冠,其中就包括了網巾,越南官修史書《欽定大南會典實錄》就曾有記載:

當時越南的網巾是受到明末人士影響,所以與明朝天啟年間開始流行懶收網的形制類似,這種網巾只收額頭部分,不束髮髻部分。

當時越南士子和文武官員頭扎網巾,穿交領或圓領蟒衣,頗有明風。

越南官員衣服,從九品官員頭上戴的就網巾

阮朝國俗因為明人南來而由原來的「背發」變為束髮挽髻戴網巾,但是在19世紀中後期,由於法國人開始殖民越南,將歐洲的生活方式帶來越南,越南人在殖民之後也開始了斷髮易服,其中第一個傀儡皇帝同慶帝最先斷髮,成為第一個留西方髮型的越南皇帝。1930年,越南南方開始維新運動,年輕男子們的髮髻變成了西式短髮,但改變並不是一蹴而就的,當時留長發扎髮髻戴網巾與短髮青年男子一同招搖過市,也是越南一大奇景。

圖為當時阮朝官員的服飾,官員烏紗帽下就是網巾

越南的網巾一直是官服標配,雖然法屬之後法國人影響,許多人已經逐漸不蓄髮,然而穿戴官服時依然還會戴網巾。只是隨著科舉制度廢除(1919年)及1945年阮朝保大皇帝退位,網巾正式在越南退出歷史舞台。

參考文獻:《大南實錄》、《越南漢文燕行文獻集成》

論文《萬發俱齊:網巾與明代社會文化的幾個面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越南古與今 的精彩文章:

越南三位造反皇帝上色彩照:不滿成為傀儡起兵反法,最後均為流放
日本侵華前後東京上色老照片:街頭日本女性很洋氣,生活水平很高

TAG:越南古與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