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演、講、做」讓課堂活起來

「演、講、做」讓課堂活起來

■辦好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經驗篇

夢幻炫彩的舞檯燈光,將夜晚的濰坊醫學院映襯得美輪美奐。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王盡美尋找真理的歷史情景劇《誰主沉浮》,近日在該校黨建思政育人成果展演現場大放異彩。毛澤東、王盡美等偉人對話,鏗鏘激昂、氣貫長空。學生們以時空交錯的手法,藝術再現了中共一大的會議進程。

這是該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階段性成果的一次集中亮相。「太震撼了,這是一堂生動感人的思政課。」山東省委教育工委委員、省教育廳副廳長白皓在觀看完整場展演後連連稱讚。

「自編自演革命歷史劇是我校思政課實踐教學『三部曲』之一。學生們編演、觀看節目的過程,就是一次自我教育的過程。」該校黨委副書記張濰華說,近年來,學校充分利用區位和學科等資源優勢,通過「演、講、做」三部曲,真正讓思政課活起來。

演:傳承紅色基因

濰坊醫學院坐落于山東半島中部的「鳶都」——濰坊市,擁有得天獨厚的紅色文化資源。北部是著名的龍池革命老區,八路軍魯東遊擊第七支隊在這裡組建,有「小延安」之稱。南部是舜文化發祥地的諸城,這裡是新文化運動先驅王統照、中共一大代表王盡美、山東最早的共產黨員之一王翔千、軍旅作家王願堅的故鄉。該校充分發揮這些紅色教育資源優勢,探索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誰主沉浮問蒼茫,古往今來一戰場。濰水泥沙挾入海,錚錚喬有看滄桑。」在王盡美烈士紀念館,護理學專業2017級學生王偉宏重溫了當年王盡美去濟南求學時的勵志詩篇。回校後,恰巧學校要組織思政育人成果展演,王偉宏便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歷史情景劇《誰主沉浮》,扮演王盡美。雖然整部作品王偉宏的台詞只有一句話,但是為了盡量接近人物原型,他查閱了大量歷史資料,一遍遍試鏡,讀了有關王盡美等老一輩革命家的10多本書。

排練時的一個小插曲也使王偉宏受到了很大震動,當時因人數不夠,學生想用14個人表示一下就行,但被思政課教師一口否決了:「歷史就是歷史,事實就是事實,歷史不能任意選擇!」最終,15名大學生真實演繹了當年中共一大會議的15名參會者的風采。這部《誰主沉浮》後來參加第二屆「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大學生微電影作品展示評選並獲優秀獎。

這是該校思政課改革的一次成功嘗試。將思政課「演」出來,《五四芳華》《趙一曼》《紅梅贊》《致敬馬克思》……一個個激蕩人心的「紅色故事」應運而生。「你參演紅色故事了嗎?」成為該校師生中一句流行語。

講:講述濰醫故事

「讓學生參與講思政課,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這是我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的又一特點。」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李篤武說。在「演」思政的同時,該校注重以身邊人講述身邊人故事的方式,把宣傳和樹立先進典型作為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抓手。

依託學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學校設立了「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生宣講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研習社」「臨床醫學院醫知學社」等大學生理論學習型社團。現在,這些社團都成為大學生講述濰醫故事、引領青年成長成才的重要平台。

樊姝彤是該校生物科學與技術學院學生,幼年時因患小兒麻痹症,右腿殘疾。但是她身殘志堅,奮發向上,是當年黨的十九大精神學生宣講團成員之一,現已成為中國海洋大學博士研究生。她經常回母校與學弟學妹們座談交流,分享自己的勵志求學體會。她講述最多的是給予她兩次矯形和康復治療的1971級校友、矯形專家秦泗河教授的事迹。

去年初,秦泗河將自己從醫45年的34459例肢體畸形殘疾矯形外科病例資料贈與母校濰坊醫學院。為此,該校建立了中國肢體畸形殘障醫學展覽館。在學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改革團隊指導下,學生們把以樊姝彤和秦泗河為原型的故事製作成微電影《追光者》,並在文化藝術節、畢業生晚會等大型活動放映。「真人真事真情,看一次讓人感動一次。」師生們紛紛稱讚。

在校史館的師德建設板塊上,有一張遺體捐獻現場照片,那是2015年12月10日,學校退休工人孫德昌的兒子遵照父親的遺願,將孫德昌的遺體無償捐獻給學校,用於醫學教學研究。這些都成了「講」思政課的好素材。

做:爭做時代新人

濰坊醫學院對「演」「講」思政課的實踐探索,最大收穫和成果就是學生們成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和積極傳播者。同時,該校也不斷探索「做」思政,讓學生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範踐行者,爭做時代新人。

今年6月14日,是世界獻血者日,身穿紅馬甲的星火志願服務隊隊長劉曉麗比以往更加忙碌,引導獻血者填寫獻血登記表,配合工作人員測量血壓、化驗血型,為獻血者分發獻血證,緩解獻血者的緊張情緒……

近年來,該校有1.2萬餘名學生在省級志願者平台註冊,共打造百餘支志願者服務隊,建立了濰坊市殘聯聾兒康復中心、濰坊市兒童福利院等社會實踐基地,每年服務數萬人次。大學生們積極捐獻造血幹細胞,關愛失獨老人、留守兒童,送醫下鄉,參加志願服務西部計劃,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在實踐中實現自身成長,做時代新人。

「濰醫故事源遠流長,有抗洪救災的醫療隊,有在談『麻』色變的年代作出卓越貢獻的麻防工作者高紹佐、李繼昌,有創造了絲蟲病防治『中國療法』的張希增,有『首都十大健康衛士』馬慶軍……傳承紅色基因,講好濰醫故事,爭做時代新人,這是目前我們思政課改革主線。今後,我們將在『頂層設計』和『基層實踐』兩個維度再下實功夫。」該校校長管英俊說。

《中國教育報》2019年06月28日第1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三步走」學會整本書閱讀
中國男籃走進京城校園分享籃球樂趣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