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日本兵如何對待受傷戰友?老兵回憶讓人唏噓

二戰日本兵如何對待受傷戰友?老兵回憶讓人唏噓

在很多美國拍攝的戰爭電影中,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血戰鋼鋸嶺》中我們都會看到衝鋒陷陣的士兵被對手打死或者打傷,而活著的士兵則會扯著嗓子大喊「medic」,「medic」,尋求呼救,這時候就會有人跑過來把受傷的士兵進行處理,有的甚至在現場就給傷員做起了手術,而對於陣亡的士兵,「medic」就會進行禱告,再從死者身上取走留下的信物或者狗牌,而這被稱為「medic」的人就是我們所熟知的戰場醫療兵。而在二戰中的日本軍隊中,卻很少有這樣的醫療兵。

這是怎麼回事呢?難道日軍在侵略他國的行動中就沒有產生傷病員嗎?還是日本士兵都會簡單的自救還是身體會自動復原?其實都不是,日軍士兵也是自然人,他們在戰場上也會受到各種各樣的攻擊和受傷,這主要是因為日軍對待受傷戰友的方式根本不需要戰場醫療官的存在,或者說醫療官在救治士兵的過程中起到的作用很小。

根據一個名叫多本立大郎的日本老兵回憶:如果日軍士兵在作戰過程中受輕傷,比如皮肉外傷,刮傷、燒傷等不影響繼續個人行軍的,在經行簡單的清理傷口包紮和消毒後會跟隨部隊繼續進行作戰。但是如果是重病傷員比如斷腿的、斷腳的、眼傷的、腦袋重傷的或者影響到繼續行軍的,那不能指望其他人員會拿個擔架抬著你一起走或者做個拐杖架著你走,更不會在戰時的營地里等著日軍醫療官給你做精心的治療,而且這些士兵受軍國主義毒害,他們也會拒絕接受治療,節約寶貴的醫療資源。

那麼這些拖後腿的重傷病員的命運會如何呢?運氣好的話,遇到後續部隊還能把這些人進行人性化處理,留給點吃的喝的在戰場上等死,運氣不好的話,直接就被自己的人一槍送走,有的為了節省子彈甚至直接上刺刀。因為這些人認為傷重員對國家也沒什麼作用了,這樣消耗著戰場資源還不如直接了斷效忠天皇。如果要是被對手給抓住,經不住審訊反而會泄漏了作戰計劃和軍隊去向,因此很少有在戰場上受重傷日本兵能活著回到本土。而這與美軍相比,就完全是兩種不同的結果了。對於這樣的戰場做法,你會有怎樣的看法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武器視界 的精彩文章:

在日本海域引爆原子彈,會有啥後果?答案不會讓你失望

TAG:武器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