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健康必讀 | 男子剛逃脫白血病,大腦又被真菌感染,真兇是它
有約君說
廣州日報健康有約新推出「每日健康必讀」欄目,從魚龍混雜的海量健康信息中,為你篩選最靠譜實用的保健知識和時下最受關注的醫療資訊。
孩子小動作特別多,
可能真不是個「壞習慣」!
5歲的小男孩良仔最近一個月總是做出皺眉的動作,喉嚨里還總是發出一些聲音。媽媽帶他醫院就醫,經進行一系列檢查後,醫生診斷為良仔患上了「兒童抽動障礙」,又叫做小兒抽動症。小梁媽媽很不解和糾結,為什麼自己的孩子會無端端患上這種病呢?
近50位名醫「7.1」義診
孫逸仙紀念醫院四院區聯合送健康
7月1日上午8:30-10:30,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將在院本部、南院區、南校園門診部、增城院區同步開展義診。屆時將有五十位名醫大咖聯合義診,為市民送健康,歡迎市民參與。
倒掛控水救活孩子?
別再相信這種謠言!
每年夏天微信、微博上都會流傳的「倒掛控水救活孩子的」視頻或圖片,千萬不要相信,在溺水意外發生後的現場正確急救方法,是在發生心跳呼吸驟停後馬上實施人工心肺復甦,「網上流傳的例子,救過來了並不是因為控水。控水只會延誤急救時機,增加死亡風險」。
剛懷孕能否對外公布?
醫生推薦這個公布時機
懷胎十月,一朝分娩,對於不少孕媽媽來說,剛懷上時總是有很多疑惑,希望可以跟身邊人溝通分享,然而,「剛懷孕三個月不適宜對外說」的傳統讓不少人卻步。專家介紹,如果從身體狀況穩定和調整工作節奏的角度考慮,比較適宜公布懷孕的時機其實不必等到三個月後。
24歲小伙突然「長高」了19厘米,
原來是因為——
24歲的清遠小夥子小潘(化名),因患多年強直性脊柱炎,病情快速進展所致的脊柱畸形,讓他一直忍著疼痛佝僂著身體。小潘前往南醫三院就診,脊柱二區主任黎慶初為小潘主刀糾正脊柱畸形,將原本彎曲的背「掰直」,終於能夠挺直腰板的小潘感嘆:這19厘米的距離,走了5年。
男子大腦真菌感染死裡逃生,
真兇原來是它——
來自深圳的一名37歲男子林先生(化名)顱內出現了罕見的真菌感染來到了廣州的醫院治療,經過重重難關,廣州的醫生團隊幫助他及時揪出煙麴黴菌這一「元兇」,對症下藥穩住了病情。
整合來源:廣州日報App
編輯:李津


※芒種過後雨水忙 |「清補涼」不適合這些人!食療方奉上
※熱熱熱 | 今日夏至,健脾清熱,這十款湯水輪流喝就夠了
TAG:廣州日報健康有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