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六位大醫生「會診」林黛玉到底啥毛病

六位大醫生「會診」林黛玉到底啥毛病

記者 張文靜

事件回放:

6月2日,在由上海市醫學會、上海市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主辦的「第十三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OCC 2019)」上,多位醫學專家於「肺循環疾病論壇」齊聚一堂,就林黛玉的死因展開激烈辯論。最終,由現場代表與嘉賓投票評選出優勝辯論方為反方。

六位大醫生「會診」林黛玉到底啥毛病

正方觀點:支持林黛玉患有肺動脈高壓

辯手: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 范粉靈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教授 楊震坤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 管麗華

反方觀點:支持林黛玉患有二尖瓣狹窄

辯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 黃瑋

同濟大學附屬同濟醫院教授 周琳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 蔣鑫

「當你手裡拿著鎚子的時候,看什麼都像釘子。」不久前,在第十三屆東方心臟病學會議上一場辯論開始前,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葛均波如是說。

在接下來的唇槍舌戰中,6位醫學專家將手中的「鎚子」對準了一位文學人物——林黛玉。

林黛玉到底得了什麼病

「少年女性,起病隱匿,病程長,病情進行性加重。主要癥狀及特點是自小發育不良,弱不禁風;與季節相關的慢性咳嗽及呼吸困難;晚期出現咯血,以痰中帶血為主;大量飲水後呼吸困難加重;夜間癥狀加重,晚期出現端坐呼吸。」

辯論開始後不久,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教授管麗華就擺出了一份病歷。這份病歷不屬於她的某位患者,而是來自文學經典《紅樓夢》中的女一號——林黛玉。管麗華與其他2位醫學專家一起,作為正方支持林黛玉患有肺動脈高壓,與支持林黛玉患有二尖瓣狹窄的反方進行了激烈的辯論。

一場心臟病學會議為何會與文學經典產生交集?面對這樣的問題,葛均波首先向《中國科學報》介紹了一樁往事。

六位大醫生「會診」林黛玉到底啥毛病

「幾年前,我帶著學生查房時就對他們說,你們看小說應該用質疑的眼光去看,除了故事情節外,還要看到背後的內容。」葛均波所指的就是《紅樓夢》中的林黛玉。

「紅學大家往往是從文學角度解讀《紅樓夢》,而醫生的文學功底可能又差了一點,所以很多人講林黛玉患的是結核病,但我從醫生的角度來看卻不是這樣。」葛均波說,「林黛玉得的明顯不是結核病,而應該是原發性或繼發性肺動脈高壓,因此導致了後來的咳血。」

後來,葛均波的學生、醫學科普大V孔令秋撰寫了一篇文章,通俗而詳細地討論了林黛玉的病情,在網路上激起了一定的反響。

葛均波對林黛玉病情的關注,除了文學經典的魅力之外,更多的是基於他對肺動脈高壓這種疾病的關注。今年5月5日國際肺動脈高壓日,葛均波與其他20多位醫務人員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門診大廳組織了一場關愛「藍嘴唇」快閃活動,希望更多人了解這種「比很多惡性腫瘤還惡性」的疾病。

「肺動脈高壓這種疾病發病相對較少,人們對它的認識也不完全。大部分肺動脈高壓患者都被誤診或漏診,當他們被真正診斷出來時,往往都已經到了晚期。肺動脈高壓很難治癒,但現在已經有靶向治療藥物可以改善病人預後。我們希望推動社會關注肺動脈高壓,讓患者能夠得到早發現、早治療。」葛均波說。這也是他們策劃這場特殊辯論的原因。

為虛擬人物看病有何意義

當反方三辯、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教授蔣鑫收到「問診林黛玉」這個題目時,他並不感到很意外。「今年國際肺動脈高壓日時,葛均波院士就在他們的微信公眾號上發布過相關內容。但在東方心臟病學會議上專門留出這麼長時間去展開這樣一場有趣的辯論,我確實沒想到。」

雖然辯論題目很有趣味性,但蔣鑫和辯友的準備一點都不輕鬆。辯論開始前一周,蔣鑫和辯友就在微信群里將分工任務布置好,會議前一個晚上還進行了當面討論。

六位大醫生「會診」林黛玉到底啥毛病

經過現場激烈的辯論,蔣鑫所在的反方取得了勝利。「其實反方是佔了一點便宜的,因為我們只需要說明林黛玉得的不是某一種疾病,所以可辯論的空間更大一點。同時,因為正方、反方的問題我都思考過,所以更有利於找到對方辯手可能出現的漏洞。」

蔣鑫這樣說是因為他最開始被分到正方,後來因為有一位反方辯手無法參會,又被安排到反方。而這也恰恰說明這場辯論的重點並不是要真正為林黛玉做診斷。

實際上,這場辯論的消息一出來,就有很多網友表達了自己的不理解:「一群醫學專家那麼認真而激烈地討論一個虛構的文學作品裡虛構的女主人公死的時候得了什麼病,這究竟是為了什麼?」「費這麼大勁兒去討論可能永遠沒有結論的事,意義何在?」

面對這樣的質疑,蔣鑫解釋說:「這場辯論的意義和價值當然不在林黛玉。曹雪芹不是醫生,他對林黛玉所有病症的描述,包括苦難的童年或者體弱多病的狀態,都是為她的悲劇命運做鋪墊。而且,不管是肺動脈高壓還是先天性二尖瓣狹窄,在古代都沒法得到認識。所以作者對林黛玉病情的描述只是根據他的想像以及他當時對相關疾病的了解,它不可能完全符合某一種疾病的所有線索,只能是很多方面很相像。對於我們來說,林黛玉只是一個噱頭,我們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喚起大家對肺血管病的認識。」

在葛均波看來,林黛玉這個人物是有原型的。「如果你仔細去看的話,其實還是可以發現,作者對林黛玉病情的描述是有依據的,它符合肺動脈高壓的表現。所謂『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辯論背後的人文關懷

日常生活中,肺動脈高壓患者看起來也許和健康人無異,但他們不能過度勞累,也無法做重體力活。也許只是爬上短短一段樓梯的運動量,就能讓他們氣喘吁吁,唇色青紫,因此他們也被稱為「藍嘴唇」。這個容易被忽視的群體,數量不容小覷。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因肺動脈高壓相關引起的右心衰竭保守估計有數百萬人,每年新增特發性肺動脈高壓患者4萬餘人。

六位大醫生「會診」林黛玉到底啥毛病

「肺血管病是一個交叉學科,它既涉及心血管領域,也涉及呼吸領域,但在兩者中都是弱項,是相對邊緣的學科。」蔣鑫介紹說。在國內,心內科、呼吸科、心外科、風濕免疫科、兒科等很多科室都會遇到肺血管病病人,但很多醫院對其重視程度不夠,也缺乏專門人員去做肺血管病的臨床診斷和評估。所以葛均波院士推動這場辯論,也是基於對該學科發展的重視。

「學術歸學術,藝術歸藝術。」葛均波說,「這場辯論其實無所謂對錯,我們希望的是通過辯論首先能引起醫務工作者對肺動脈高壓的重視,促進學術發展,也喚起社會對這種疾病的關注。現場的醫務人員通過這種有趣的方式了解到更多肺動脈高壓的信息,以後再碰到這樣的患者,就能更清楚如何診斷和處理。」

這種希望在會場上得到了回應。整個辯論過程高潮迭起。正方辯手發言結束後,反方一辯、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教授黃瑋吟誦了其課題組一位醫學生所做的藏頭詩,用這種方式把觀點展現出來,得到了現場觀眾的一陣掌聲。

「當時會議現場人特別多,大家都非常興奮地參與到辯論中,這種效果是很難在一般的學術會議上見到的。」蔣鑫說,「對虛擬人物討論病情,就我了解此前似乎沒有,至少在網路上形成一定熱度的,這些年我還從沒見過。」

如今,這場辯論也在社會大眾中激起了一陣陣餘波。「從這場精彩又有趣的辯論中,我們看到了醫學專家們深厚的功底,也看到了白衣天使們的人文關懷。」一位網友評論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小山雀,為啥能在青藏高原來去自如
奇葩的科研經費管理現狀:一管就死,一放就亂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