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陳嘉上力挺深陷「添加片酬」的王千源,他說了出了三層意思

陳嘉上力挺深陷「添加片酬」的王千源,他說了出了三層意思

日前,針對王千源「天價片酬」一事,香港導演陳嘉上在社交媒體發聲,基本表達了三層意思:第一,演員要「高價」,投資方和劇組不用就好了,都是你情我願的事兒,何必「撕破麵皮」;第二,雙方談判的過程,就是爭取我方利益最大化,談買賣也不可能不讓「還價」,何必「斬盡殺絕」;第三,優秀演員本來就應該「開高價」,何必拿「限薪令」說事兒。

在我看來,陳嘉上導演直擊了劇組的意圖和缺陷。說白了,劇組曝光王千源經紀人談判記錄,就是想藉助廣電總局「限薪令」這把「尚方寶劍」,把白紙黑字簽的合同里「多出來」的片酬楞給「賴回去」。

大家都知道,去年11月,廣電總局下發一紙《通知》,規定「每部電視劇網路劇(含網路電影)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廣電總局之所以規定「限薪令」,目的是針對一些影視公司和衛視天價聘請「流量明星」,讓空有顏值和流量的小鮮肉拿高片酬,杜絕一些片酬佔比過高卻空無一物的「奇葩劇」。

按總成本比例計算片酬,這是廣電總局「限薪令」的核心內容。整部影視劇投資大,自然就有「資本」請得起片酬高的明星演員,同時,保證有足夠的資金用在前期拍攝和後期製作成本上;反之,投資捉襟見肘,不如把錢都用在影視劇製作上,主演啟用新人或咖位低一些的演員,只要成片質量過關,一樣能在觀眾的口口相傳中爆紅。

作為《七日生》的三號男演員,王千源開出片酬,投資方和劇組「砍價」,這都是你情我願,談不攏可以不談,用不起可以不用,市場規律如此,「契約精神」如此。但劇組和投資方曝光王千源投資人與片方的聊天記錄,明顯就是奔著「找後賬」來的。

《七日生》播出後觀眾反響平平,當初「收視長虹」的承諾,因為成片質量一般等原因沒有實現,資方顯然遭遇了衛視和廣告主的雙重壓力,於是病急亂投醫,乾脆拿「不合作」的演員說事兒,一方面借著勢頭把片子再抄一抄,興許能「起死回生」,另一方面也算是借著「限薪令」和媒體輿論,解決一下勞資糾紛,興許能把「多出來」的片酬「要回去」。

根據《七日生》拍攝、殺青時間粗略推算,按理說,在廣電總局「限薪令」之前談的合作、簽的合同,卻非要往前「追溯」,《七日生》劇組和投資方的用心和作為,不由得我想起了《九品芝麻官》里的那句「經典台詞」。

想來,《七日生》的劇組和投資方,把這件事想簡單了。不顧「契約精神」,不顧總成本和片酬的比例,是資方的錯誤在前,雖然,王千源的經紀人說了一些「不該說的話」,但考慮到這不過是雙方談判的言論,誰能想到有朝一日「公開」。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做買賣要守行業規矩,談合作要有「契約精神」,為了眼前的一己私利,拿「限薪令」和媒體輿論施壓,這種缺乏誠信、秋後算賬的「神操作」,說到底,還是目光短淺、狗急跳牆。

正如陳嘉上導演說的,為了「找後賬」都不顧「契約精神」了,拿雙方談判記錄說事兒,藉助媒體進行輿論的「極限壓制」,今後,誰還敢跟這樣的劇組和投資方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得著說 的精彩文章:

張藝謀陳凱歌這些影壇老炮不如吳京?先別拿「唯票房論」說事兒
周星馳的電影為何值得尊重?因為他的作品首先尊重了觀眾

TAG:得著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