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上海集中回應垃圾分類熱點話題,目前乾濕垃圾處置能力已基本匹配源頭產量

上海集中回應垃圾分類熱點話題,目前乾濕垃圾處置能力已基本匹配源頭產量

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就將施行。

針對「定時定點」「不分類不收運」、個人不分類且拒不改正將罰款、飯店、旅館不得主動提供一次性餐具或日用品等多項熱門話題,上海市政府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逐一答疑解惑。

問:我分類做好了,但後端將垃圾混裝混運、混合處置怎麼辦?

市綠化市容局副局長唐家富坦言,中後端出現垃圾混裝混運、混合處置等情況,主要原因之一,是中後端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還不夠完善。

不過,近年來,上海全力加大生活垃圾全程分類體系建設,截至目前,上海分類收運體系基本形成,上海濕垃圾和干垃圾的日處置能力已基本匹配源頭每天的產生量。

具體來說,先看中端的垃圾收運環節。目前上海已配置及塗裝濕垃圾車982輛、干垃圾車3135輛、有害垃圾車49輛以及可回收物回收車32輛,全部實行指定種類垃圾的專車專運。這一做法已逐漸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激勵了更多居民踐行垃圾分類。截至目前,全市濕垃圾日均分出量達到6164噸,分出量相比數年前有了明顯的提高。

專用的濕垃圾車駛入小區

再看末端的垃圾處置利用環節。作為上海生活垃圾四分類中佔比最大的干、濕兩類垃圾,上海全力夯實對應的處置利用能力建設。目前,上海乾垃圾焚燒及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已達到2.435萬噸/日。其中,干垃圾焚燒能力達到1.93萬噸/日,濕垃圾資源化利用能力達到5050噸/日。

和有害垃圾、濕垃圾、干垃圾有所不同,可回收物目前主要通過「兩網融合」設施回收。目前,上海已建設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6106個、可回收物中轉站121個、可回收物集散場6個,全市可回收物回收量達到3312噸/日。

隨著市民參與垃圾分類的熱情高漲,更多生活垃圾未來將按照四分類的嚴格要求進一步細分,因而將進一步增加對末端垃圾處置利用能力的需求。對此,上海已未雨綢繆。據透露,到2020年,上海生活垃圾焚燒能力將達到20800噸/日,濕垃圾資源化能力將達到7000噸/日。

濕垃圾廠的工人打包土壤調節劑

不過,即使中後端設施設備建設再完善,仍難完全杜絕這些環節中的混裝混運和混合處置現象。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表示,上海已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的5個關鍵環節建立了「不分類不收運」「不分類不處置」的雙向監督機制。同時,全市基本建成覆蓋分類運輸、分類中轉至末端處置的全程信息化監管平台,已在虹口區試點推進源頭分類投放智能化監管。

今年,全市垃圾分類執法檢查力度也空前加強,截至6月25日,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開展執法檢查1.39萬餘次,依法查處違規案件1224起,教育勸阻13739人次,督促整改7822起。

「我們也鼓勵歡迎公眾參與違法行為的監督。」鄧建平指出,市民群眾如發現混裝混運和混合處置現象,可以通過12345市民熱線、「垃圾去哪兒了」微信公眾號平台、社區公開的投訴舉報電話等渠道,向監管部門反映。

問:小區在推行「定時定點」,很不方便,怎麼辦?

唐家富表示,7月1日即將施行的《條例》明確,上海要逐步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從先行一步的長寧、崇明等區的實踐情況來看,「定時定點」對垃圾的正確分類投放有良好的促進效果。

不過,監管部門也注意到,有部分小區「一刀切」的做法,引起了居民的不理解,主要的「抱怨」體現在規定的投放時間、投放點不合理、對個性化的投放需求考慮不足等。

因此,上海制定了《生活垃圾定時定點分類投放制度實施導則》,對基層開展「定時定點」的工作方法、實施步驟等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尤其強調推進「定時定點」要因地制宜,防止「一刀切」。

「肯定不能『一刀切』,每個小區可以不一樣,夏天和冬天也可以不一樣,比如現在晚上吃西瓜的居民很多,如果垃圾箱房只開到晚上7點,肯定不合適。」唐家富強調,「定時定點」投放點具體按照怎樣的「密度」去設,需要根據小區空間條件、志願者人數等因素來合理確定,而且在設置時,必須堅持便民原則,要根據小區居民原有的投放習慣及垃圾房的位置來設置;至於「定時定點」投放點開放的時間,同樣要結合小區「定時定點」推進的實際情況來調整。

此外,對於老人、上班族等人群,社區「定時定點」方案也要更加人性化,通過設置誤時投放點、刷卡投放等方式,解決他們的需求。

總之,推進「定時定點」的過程中,社區的「三駕馬車」要和居民有商有量,在最終方案確定前,進行充分的意見徵詢和試驗,爭取找出最合理的方案。

所有「定時定點」方案都公開透明,但前提是由居委會、居民代表用腳丈量過,如果能說服自己,就能說服別人

問:扔濕垃圾很麻煩,能否裝一個廚餘垃圾粉碎機?

對於近期居民家中銷售安裝量驟增的廚餘垃圾粉碎機,上海主管部門明確,在雨污混接改造尚未完成之前,不鼓勵家庭採用廚餘垃圾粉碎機處理垃圾。

鄧建平表示,廚餘垃圾粉碎機能否在上海等大城市推廣應用,很大程度受限於排水條件和污水處理系統的實際情況。

據研究,居民家中的廚餘垃圾粉碎後,會產生大量直徑3-5毫米的細小顆粒,這些顆粒大多為不可溶解物質,容易在管道內沉積,產生硫化氫、沼氣等有害物質;一些油脂還會凝結粘附在管道內,導致排水管道堵塞的風險增加。

此外,上海部分地區雨污混流現象還較為普遍,廚餘垃圾粉碎後,很有可能從雨水排水口、合流污水排水口排入水體,加劇河道污染。

鄧建平表示,就目前而言,建議市民按照市政府的相關要求做好垃圾分類投放。相關部門會加快調查研究,就廚餘垃圾粉碎機的使用提出具體意見。

如果不能形成「閉環」,污水可能通過雨污混接管網直排自然環境,那麼廚餘垃圾破碎反而會成為新的污染源

問:7月1日開始,個人不分類投放垃圾,是不是被發現了就要罰款?小區探頭拍到的畫面,能作為執法依據嗎?

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彭燕玲表示,根據《條例》,個人將有害垃圾與可回收物、濕垃圾、干垃圾混合投放,或者將濕垃圾與可回收物、干垃圾混合投放的,由城管執法部門責令立即改正;拒不改正的,處五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罰款。

所以,當個人被責令改正卻拒不改正時,會被罰款。那麼怎樣算「拒不改正」?主要包括4種情形:個人在被責令立即改正後,拒絕、阻撓城管執法部門現場調查取證;拒不簽收《責令改正通知書》;當場拒絕改正違反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規定的行為;責令改正後,30日內被發現垃圾混投3次以上的。

在罰款額度上,執法部門也不會「一刀切」,而是根據「違法行為次數 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程度」等因素綜合確定。屢教不改的、亂扔垃圾情節嚴重的,可能予以頂格處罰,即罰款200元。

彭燕玲表示,扔垃圾是一過性的快速行為,存在取證難的問題,而取證又是城管隊員進行執法的關鍵步驟,因此城管隊員執法記錄儀、小區監控探頭攝錄的內容,以及居民和志願者拍下的照片和視頻等,都可以作為城管部門的取證來源。不過,是否可以作為執法依據,必須經過城管部門的審核。

彭燕玲還強調,在上海,要進行垃圾分類的,並不只有本地市民,還包括外地遊客和外國遊客。因為《條例》屬於地方性法規,具有屬地原則。也就是說,任何人只要進入上海的行政區域,都要遵守《條例》規定。拒不改正的,同樣要被處罰。

從今年3月起,上海啟動全市範圍的生活垃圾大檢查。7月1日前,城管部門主要依據2014年出台的《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進行執法檢查

問:7月1日起,是不是旅館不提供一次性日用品了?

市文旅局副局長金雷表示,並不是不提供,而是不主動提供牙刷、梳子、浴擦、剃鬚刀、指甲銼、鞋擦等「六小件」。

金雷指出,「不主動提供」的含義為,不主動在房間擺放,一定要有客人明確表達需要一次性日用品的意思後才提供。此外,在客人表達了需求後,旅館可採取送貨上門或通知客人到指定地點領取等方式來提供。

此外,據透露,旅館不能主動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目錄以後還會調整,目錄內的一次性日用品還可能會增加。主管部門鼓勵酒店在源頭減量方面做出更大努力,主動增加不主動提供的一次性日用品種類。

7月1日起,上海餐飲服務提供者不得主動向顧客提供4種一次性餐具

問:垃圾分類規則看起來好複雜,光塑料就有好多種,到底該怎麼分類?

「現在是1.0版本,以後再慢慢地過渡到2.0版本。」市政府副秘書長黃融表示,大家不要對《條例》在7月1日施行這點產生誤解,以為《條例》施行之日起,就必須馬上達到規定要求的水平。就好像垃圾分類的知識和規則,熟悉掌握客觀上有一個過程,所以現階段不要求居民分得太精確,只要能遵循「一嚴禁、一鼓勵、兩分類」即可,先養成好習慣,以後再逐步追求更加精確的分類。

「一嚴禁」是嚴禁把有害垃圾投放到濕垃圾、干垃圾里。

「一鼓勵」是鼓勵居民把可回收物拿去賣。

「兩分類」是居民家裡放兩個垃圾桶,廚房放濕垃圾桶,陽台過道或者客廳里放干垃圾桶,實行乾濕分離。

黃融表示,上海將繼續加大對垃圾分類規則和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讓全體市民、外籍人士都知道上海在開展這項社會活動。

據介紹,上海目前已經完成了1.3萬個分類投放點的改造,完成率達到了75%,同時更新完善了4萬餘只道路廢物箱。這些投放點和廢物箱會加貼一些垃圾分類規則和知識的宣傳資料或標識,幫助市民遊客「按圖索驥」。同時,上海正在發揮「多位一體」的動員模式,通過「面對面」告知方式,完成全市800餘萬戶市民的入戶宣傳,全面普及分類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觀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科技影都」布局四大區塊,帶動中國電影製作工業體系向上海集聚
百靈鳥飛到魯迅公園,最美的歌聲獻給祖國

TAG:上觀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