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像為何面帶微笑?你知道微笑背後的含義嗎?

佛像為何面帶微笑?你知道微笑背後的含義嗎?

無論是去寺院禮佛參拜,還是去石窟景區瞻仰前人所雕刻的佛像,我們都能夠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我們所能夠瞻仰到的佛菩薩塑像,都帶著澄凈而溫和的微笑,從容、沉靜、安詳的端立在佛台上,傾聽著信徒的發願,接受著信徒的禮拜。那麼你有想過,佛菩薩為何會被塑造為面帶微笑的樣子嗎?你了解微笑背後的深刻意義嗎?

中國的造像,與追求極致精細和完美形體比例的希臘造像不同,總是充滿著東方詩意的美感。

中國人的藝術向來重「神」。

中國第一個繪畫理論家謝赫所提出的繪畫六法,首當其中的便是「氣韻生動」,意為「以氣韻求其畫,則形似在其間點。」即外在的形態僅僅是內在精神的映射而已,若無「氣韻」,則形象再突出,都稱不上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被譽為「畫、才、痴」三絕的顧愷之,也視「傳神」為繪畫的最高標準,這些創作標準深深影響著後來的畫師與匠人,在他們的手裡,不管是繪畫亦或是塑像,人物比例是否達到了完美與精確的均衡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是否確切的傳達出了所畫所塑之人的風度與氣韻,精神與情態。

於是,佛像便有了具有慈悲與關懷意味的莊嚴。佛像的「神」,便是借微笑而傳達的。

那麼佛菩薩為何而笑?這便與佛菩薩修行的境界有關。慈、悲、喜、舍是菩薩所具有的四種廣大利它心。《大般涅槃經典》卷十五佛解釋說:

為諸眾生除無利益,是名大慈;

欲與眾生無量利樂,是名大悲;

於諸眾生心生歡喜,是名大喜;

自舍己樂施與他人,是名大舍。

這便是四無量心,即大慈、大悲、大喜、大舍的心,是佛菩薩利益一切眾生的存心,是佛菩薩完滿與高尚的清凈心,如《大般涅槃經》中說「夫修慈者能斷貪慾,修悲心者能斷嗔恚,修喜心者能斷不樂,修舍心者能斷貪恚及眾生相。」

正是由於佛所具備的四無量心,因此當表現在佛像上的時候,便化作極美、極善的面貌——佛的微笑。佛陀精神圓滿,所以身形相貌也隨之達到圓融的大和諧,微笑便自然的流露了出來。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

洛陽龍門奉先寺的盧舍那大佛,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大佛,作為中國佛教造像史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傑出瑰寶,具有傳世流芳的藝術價值。

依託於半山崖上的盧舍那大佛氣勢宏偉,雍容大度,豐頤秀目,寶相莊嚴,雙眼微睜,嘴角帶笑,面容沉靜溫和,神態莊嚴又不失典雅與慈祥,堅硬的石制材料使大佛於細膩豐圓的線條中展現出了恢弘雄偉的硬朗氣質。

龍門石窟盧舍那大佛

最令世人感到驚嘆不已的,當為盧舍那大佛神秘而含蓄的微笑。當我們仰觀盧舍那大佛,會不自覺的被佛像所流露出的神秘氣質所吸引,這股淡然的微笑彷彿具備自然而然的吸引力,而當我們的視線聚焦於此,那股安然與祥和,那種沉靜與智慧,便穿過時間的狹隙,邁過歷史的洪流,悄然間降臨到我們身上。

龍門石窟佛像

盧舍那大佛即報身佛,報身是佛的修行依因果感召而來的報應身,是修行圓滿、大徹大悟的表現,是佛證得真理,獲得佛果後顯示佛智的佛身。因此,我們看盧舍那大佛,便更能夠在其宏偉、尊貴的氣度中,感知到自己的渺小,佛這樣龐大,這樣巍峨,卻在我們舉目望去時,對我們露出如此親切與溫和的微笑,我們即能感受到佛的關懷。

佛的微笑,是佛借雕像表露無量心與慈悲心的方式,蘊含著佛法的智慧,充滿著理想與永恆之美。

參考 |十個微笑—探尋中國古代佛教造像藝術的美學

編輯 | 游原

圖片 | 網路

責編 | 明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玉佛禪寺 的精彩文章:

寶相莊嚴,中國石窟造像藝術美的衍變(上)

TAG:上海玉佛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