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代名將白起,在自刎前說「我固當死」,真的是為長平之戰悔罪嗎

一代名將白起,在自刎前說「我固當死」,真的是為長平之戰悔罪嗎

公元前257年,秦國最璀璨的將星在咸陽城外的一個小亭子里隕落了,曾經威震天下的大秦戰神武安君白起,被秦昭襄王賜劍自刎,一代名將沒有戰死在沙場之上,反而死在廟堂爭鬥之中。太史公在《史記》中記載,白起死前沉吟許久,仰天長嘆道「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或許是司馬遷覺得白起戾氣太重,在他人生末路之時,為他安排了一場悔恨的戲碼。有人認為他是攻無不克的戰神,也有人認為他是殺人不眨眼的屠夫,然而不管後人如何評判,對秦國來說,他總該是有功的,對秦昭襄王來說,他更該是有功的。

白起出身行伍,是少有的從士卒之中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將軍,或許正因為如此,他才能如此深刻的體會到在商君之法的激勵下,秦國最底層士卒對斬首立功的渴望,明白「首功」就是如虎如狼的大秦銳士保持戰力的內在動力。因此,在他做主將的日子裡,秦國的每一場戰鬥的記錄之中總有斬首幾何的記錄,如此累積下來,白起為將三十年,斬首之功竟有一百多萬,一代戰神最終變成了「殺神」。從公元前293年,「左更」白起第一次獨立統領秦軍作戰,到公元前260年,「大良造」白起在長平打完自己的巔峰之戰,在他為將的三十多年裡,為秦國征戰七十餘次,竟無一敗績。

秦昭襄王在位的五十六年,是秦國與山東六國最為關鍵的決勝時期,他用數次驚世大戰,把秦國所有的對手一個個打殘打弱,確立秦國唯一霸主的地位。公元前293年,魏、韓與東周,傾舉國之兵對秦反攻與秦將白起在伊闕對峙,結果被白起各個擊破,喪師24萬,三國精銳盡失,從此不能與秦為敵。公元前279年,白起率數萬騎兵突襲楚國,不帶軍糧,沿途掠食,如風般掃過半個楚國,攻至鄢郢。鄢郢之戰,楚國都城被破,大片國土丟失,甚至連宗廟王陵都被焚毀,國勢喪盡。公元前260年,白起秘密代替王齕為主將,以等量兵力圍困了急於求戰的趙括,迫使趙軍斷糧四十六日後投降。長平之戰,白起殲滅趙軍四十餘萬,大傷趙國元氣。

秦昭襄王一生功業彪炳,確立了秦國威壓六國的基本態勢,為後繼的秦王統一六國,鋪就了一條坦途,而他的開路先鋒正是白起。秦昭襄王取得的成就之中,幾乎每個都有白起的影子,或許這就是白起悲劇的根源吧。作為君王嬴稷會不會想,如果沒有白起,我還能不能取得如此多的大勝,這一切算是白起的功業還是我的功業。為了驗證這個想法,他悍然發動了邯鄲之戰,等折了四五萬人後終於醒悟,還是要有白起才行。固執己見的白起終於在生命的盡頭違逆了秦昭襄王,不該打,不能打的邯鄲之戰,就不要打了吧,我生病了,帶不了兵了。兩個固執的老頭終於爭執起來,然而白起與秦昭襄王畢竟君臣,最終這場爭執以白起自刎結束了。

白起在杜郵亭下仰天長嘆,「我何罪於天而至此哉!」他至死都在堅持在邯鄲之戰前的主張,事實也證明了他的主張是對的,所以他認為自己無罪而有刑,心裡不免怨憤,以至於問罪於天。沉思許久之後,他又說「我固當死。長平之戰,趙卒降者數十萬人,我詐而盡坑之,是足以死。」這句話出自太史公的《史記·王翦白起列傳》,他用白起自己良心發現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白起殺戮過甚,尤其是長平之戰中坑殺降卒的不滿,認為這是「當死」的罪過,讓白起在悔罪中自刎。事實到底如何不得而知,我想,像白起那樣一個心硬如鐵,征戰一生的漢子,或許沒有那麼多愁善感,唯一的遺憾就是沒有軍人該有的歸宿,戰死沙場,馬革裹屍還,反而要在這小小的杜郵亭下結束自己的一生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花布雨 的精彩文章:

戰國末年抗秦第一人,敗秦王兩位滅秦軍數十萬,並非戰神李牧
一代雄主秦昭襄王,用五十六年、四場大戰,將六國由猛虎變成綿羊

TAG:歷史花布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