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我們來看看裡面幾個不同類型的字。


1.平正見楷法的字。

此類字頗如趙子固《論書》中所言:「人知蘭亭韻致,取其映帶,以為態度,不知態度者,書法之餘也;骨格者,書法之祖也。未正骨格,先尚態度,幾何不舍本而逐末耶?」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2.險絕見飛動的字。

此類字頗合蔡希綜《書法論》中所形容的:「每字皆須骨氣雄強,爽爽然有飛動之態。曲折之狀,如鋼鐵為鉤;牽掣之蹤,若勁針直下。主客勝負皆須姑息,先作者,主也,後為者客也,既構筋力,然後裝束。心須舉措合則,起發相承,輕似雲霧往來,舒捲如林花間吐,每書一紙,或有重字,亦須字字意殊。」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3.開合對比的字。

此類處理關係字法格局的開張和收緊,一張一弛,格局在其中矣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清人王澍《論書剩語》云:「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軍鐵圍,規格方整,轉不能變,此有心無心之別也。然欲自然,先須有意,始於方整,終於變化。積久習之,自有會通處,故求魏晉之變化,正須從唐始。"

來看看後來學王字的大家:

歐陽詢筆下可以見到《聖教序》中某些字形的影子,其行書字形多中宮緊收,少了些開合欹側,故僅得王羲之一瓣心香,成就最大還是他的楷書。

李邕筆下,鐵鉤銀畫,筆力雄健,其結字多取斜勢,開張雄肆。然多偏於此規律,不求過多字形變化。所謂「右軍如龍,北海如象」指其字形之開張,筆勢之勁健。然終究有象,法度有餘,變化未盡。

李邕有些字明顯出於右軍。取斜勢求險絕,也來自於王字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李邕有些字明顯出於右軍。和《聖教序》中的或字比較.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陸柬之《文賦》將王字里平正一類加以運用,文中帶質,含蓄而圓潤,開後來趙子昂一派書風。不論用筆結字,僅得羲之一瓢。

顏真卿筆下字形頗得《聖教序》中開合欹側之妙,筆力驚絕。

楊凝式《韭花帖》中字形頗得右軍開合欹側之妙,所謂「下筆便到烏絲欄」誠非虛譽。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楊維貞筆下看似放逸,字形變化實則合於右軍規律。

有意思的是故宮收藏傳為柳公權的一件《蘭亭詩》墨跡,取其中《聖教序》里有的字來比較,我們會發現其驚人的相似處,一為刻本,一為墨跡,前者見不到的用筆細節,在這件墨跡里一覽無餘,學《聖教序》欲求筆法墨法者,大可假道於此。

《蘭亭詩》里的字和《聖教序》里的字比較。

《蘭亭詩》里有《聖教序》里沒有的字的連帶。

《蘭亭詩》里接近《聖教序》的字。

《蘭亭詩》里的字和《聖教序》里的字比較。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蘭亭詩》里保留的古法。由此使人想到孫過庭《書譜》中所說的:「必能旁通點畫之情,博究始終之理,熔鑄蟲篆,陶鈞草隸。」唐以後的書家筆下,鮮有見到這類用筆。

王羲之《聖教序》用筆精解

聖教序如同右軍行書的字典一樣,我們學中文,字需一一認得、熟記、不認識和不清楚的要常查查字典,字典里的字爛熟後,怎麼用、怎麼寫,就看寫文章的人自己了。

- end -

—版權聲明—

文章來自網路,版權歸原創者所有

為傳播而發,若侵權請聯繫後台刪除

總監丨馮錯

編輯丨凌晨 Anna

責編 | Ann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屋 的精彩文章:

從瘦金飆到狂草,宋徽宗被慣壞了……

TAG:書法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