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入關以後,從康熙皇帝開始,為何開始流行使用朝珠?

清朝入關以後,從康熙皇帝開始,為何開始流行使用朝珠?

在各種清朝影視劇中,相信大家都看到了清朝官員或者后妃脖子里懸掛的朝珠。根據現有的清朝畫像來看,在努爾哈赤、皇太極和順治時期,清朝還沒有開始使用朝珠。但是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的中高級官員和命婦們,以及王公貴族們,都開始使用朝珠。那麼,朝珠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何從康熙皇帝在位時期,清朝開始流行朝珠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看一下什麼是朝珠。朝珠是清朝朝服或者吉服上佩戴的珠串,與和尚使用的念珠非常相似。作為一個封建政權,與和尚們使用的佛珠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聊一聊清朝的發展歷史,清朝的前身是後金政權,而後金政權是東北女真人建立的政權。在努爾哈赤時期,傳統的薩滿教還佔據優勢地位。

但是從皇太極在位時期開始,由於此時的後金政權已經控制了漠北蒙古和漠南蒙古各部。這些蒙古部落普遍信奉藏傳佛教,隨著雙方交流的增多,皇太極等清朝高級貴族們也開始信奉藏傳佛教。根據現有的記載:皇太極閑暇無事的時候,經常坐在榻上把玩佛珠。有的時候,還會把佛珠作為賞賜品,賞給那些比較親近的重臣們。在這一階段,佛珠僅僅是清朝部分高級貴族的喜好,並沒有形成完善的制度。從努爾哈赤、皇太極以及同時期的其他貴族畫像來看,當時還沒有佩戴佛珠的傳統。

清朝入關以後,逐步確立了自己的統治。順治皇帝的畫像中,也沒有配戴佛珠。但是,順治皇帝母親孝庄太后和皇后的畫像上,卻已經佩戴了佛珠。由此可見推測,在順治皇帝在位時期,朝珠已經開始在清朝高層普及,但並沒有形成嚴格的制度。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都是虔誠的佛教信徒,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朝珠的普及、發展和完善。

朝珠與佛珠一樣,由108顆珠子組成,寓意著12個月、24節氣和72侯。每27個珠子串一顆佛頭,總計4個佛頭,寓意著一年四季。此外,在朝珠的兩側還有三串用於裝飾的小珠。在朝珠的背後,則有一串長珠,寓意著「一元復始。」朝珠剛剛出現的時候,還沒有各種硬性規定。各級官員佩戴什麼材質的朝珠、什麼等級的官員才能佩戴朝珠、朝廷命婦要不要佩戴朝珠等問題,出現了比較混亂的情況。

鑒於朝珠使用中的一系列混亂情況,清朝在《清會典》中進行了嚴格的規定:「皇帝朝珠,謹按本朝定製,皇帝朝珠用東珠一百有八、佛頭、紀念、背雲大小墜珍寶雜飾各惟其宜,大典禮御之。皇太后、皇后朝服御朝珠三盤,東珠一,珊瑚二。皇子朝珠不得用東珠。」此外對於官員、貴族、命婦也進行了限制。按照規定:「凡朝珠,王公以下,文職五品、武職四品以上及翰詹、科道、侍衛,公主、福晉以下,五品官命婦以上均得用。以雜寶及諸香為之」。

換而言之,那些知州、知縣等五品以下的低級官員,沒有資格使用朝珠,朝珠是中高級官員和家眷的標配。當然,有一些官員的品級不夠,但在京城工作,而且崗位特殊。對於這些官員,清朝有明文規定:「禮部主事,太常寺博士、典簿、讀祝官、贊禮郎,鴻臚寺鳴贊,光祿寺署正、署丞、典簿,國子監監丞、博士、助教、學正、學錄,除在壇廟執事及殿廷侍儀准用,其平時燕處及在公署,仍不得用。」

負責禮儀、教育等工作的低級官員,在重大場合可以佩戴,平時工作期間仍不準佩戴。朝珠並非什麼時候都能夠佩戴,按照朝廷的規定,只有穿朝服或者吉服的時候,才能佩戴朝珠。如果穿普通的常服,則不需要佩戴。不同等級的貴族和官員,使用不同材質的朝珠,否則就是僭越大罪。

最珍貴的材質是東珠,只有皇帝、皇太后和皇后能夠使用。至於后妃、親王、官員、命婦們,則使用珊瑚﹑翡翠﹑琥珀﹑蜜蠟等不同等級的材質。其實,清朝貴族和官員們並不喜歡佩戴朝珠。散朝回家以後,官員的第一反應就是摘掉朝珠。皇帝是最高統治者,經常需要參加各種大型活動,不同類型的活動配到不同的朝珠。例如乾隆皇帝,僅僅是比較出名的朝珠,就有蜜蠟朝珠、青石朝珠、東珠朝珠、紅珊瑚朝珠、琥珀朝珠等20多個品類。

在清朝統治的中前期,當時還沒有照片。人們只能通過畫像,把自己的相貌流傳下來。皇室成員、王公貴族、各級官員在畫像的時候,一般都會穿朝服、掛朝珠,以顯示自身的地位和威嚴。從康熙皇帝開始,清朝的歷代皇帝、后妃、貴族、官員、命婦的畫像中,都開始佩戴朝珠。朝珠在清朝統治時期,屬於頭一等的硬通貨。

如果一個官宦豪門家道中落,後代們很有可能把祖宗的朝珠抵押在當鋪。由於朝珠的材質真材實料,而且可以進行轉賣,因此,成為官宦家庭臨時應急的首選。到了清朝統治的末期,由於朝廷陷入了財政危機,清朝開始鼓勵「捐官。」為了進一步開源,清朝逐步放開了對朝珠的約束。那些原本沒有資格佩戴朝珠的低級官員們,只要向朝廷繳納一定的費用,便能夠得到破格佩戴朝珠的恩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轉瞬繁華萬里 的精彩文章:

江蘇省東南部的10個縣,1年時間內,為何劃分給了上海市?
清朝的內閣大學士,作為一品高官,為何還不如吏部尚書?

TAG:轉瞬繁華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