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沒有永遠友敵只有永恆利益 中日戰略和解一笑泯恩仇的可能在加大

沒有永遠友敵只有永恆利益 中日戰略和解一笑泯恩仇的可能在加大

【環球軍事快評 梳理天下大事】6月27日中日領導人在大阪達成十點共識,「雙方共同利益日益增多」、「進一步深化兩國利益交融」、「化競爭為協調」、「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確立穩固的戰略互惠互信」、「加快推動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進程、年內力爭完成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談判」等詞句涵義豐富、極為亮眼。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關鍵時刻,中日關係翻開了新的一頁。

日本教授:中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同時 需樹立「大哥」風範

此次達成的十點共識中提及「雙方共同利益日益增多」,這絕對是有事實和數據支撐的。1995-2018年,日本從中國的進口總額猛增了560%,從美國的進口總額僅增加27%。單看2018年,日本從中國的進口約合1萬億人民幣,從美國的進口只是這個數字的一半,可以說,日本對「中國製造」供應鏈的依賴遠超美國。從出口來看,二戰後日本的最大出口市場一直是美國,而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中國一度超過美國成為日本最大的出口國。

當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和單邊主義橫行,對傳統的鐵杆盟友日本,美國在經貿協定、在軍費分攤等問題上,堪稱錙銖必較、毫不手軟、毫不留情,儘管安倍在對美態度上把姿態放低、再放低。

在這個背景下,作為世界第二和第三經濟大國,同處東亞的中國和日本在尋求市場多元化和在推動全球貿易進程中,有著共同的利益與需求,雙方有共同的動力,致力於在多邊舞台發揮更積極有效的作用。

從甲午開始,日本自認為承擔著「拯救亞洲於水火」,使亞洲擺脫白種人奴役的「重任」,從「大東亞共榮圈」到「雁陣理論」,日本將自己視為頭雁,中國只是身子、尾巴,地大物博的中國自然資源與龐大市場正好可以支撐日本製造,然而,日本萬萬沒想到到,短短几十年,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迅速地從一個日本的重點受援國變成巨量的外援國,從一個外弱內虛的、似乎需要「頭雁」帶著才能飛的民族,不僅在GDP總量上達到了日本的三倍,還變成了一個鏗鏘強軍、科技突進、全面迅猛崛起的國家,已經超越「頭雁」成為真正的亞洲「龍頭」。

形勢比人強,實力是根本。當中國崛起已經無可遏抑的新形勢下,在實力對比達到不可逆的結構性質變的過程中,日本的適應性也在幾乎同步形成,導致中日關係不穩定的變數開始弱化,日本右翼勢力再想作妖已經越發困難。越來越多的日本有識之士已經意識到,如果再與中國崛起過不去,那無異於逼自己,正如日本學者田村耕太郎所說,日本政府現在有改善與中國關係的戰略和經濟動因,「對於一個正在萎縮和老齡化的日本來說,與中國相鬥是不現實的。」

本屆大阪G20峰會前夕,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教授丸川知雄接受環球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在成為世界強國的同時,也需要樹立「大哥」風範,給其他國家留點「蛋糕」,共同促進國際合作,實現真正的雙贏或者多贏。

未來二三十年 中日戰略和解是大概率事件

一代地緣戰略大師布熱津斯基曾提醒,美國要防止出現一個最終可能向美國的首要地位提出挑戰,並謀求將美國趕出歐亞大陸的敵對聯盟。這種敵對聯盟最危險的是中、俄與伊朗的同盟,其次是「中日軸心」;歐亞大陸的力量加在一起遠遠超過美國,但對美國來說,幸運的是歐亞大陸太大,無法在政治上成為一個整體。

布熱津斯基把中日形成「軸心」看成僅次於中俄伊結盟的最危險對美態勢。

戴旭老師在《特朗普噩夢開始——「東方」巨人並肩,讓美國從歐亞大陸走開》(2018-09-14)一文中指出,如果中日像德法一樣實現戰略和解,則美國在東亞將無法立足,美國全球體系將崩盤,遑論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了。這就是美國一再替製造蘇(俄)威脅論、中國威脅論嚇唬日本的原因。

戴旭寫道:就日本而言,長期被美國騎在身下,是永無前途可言的。其實,它又有什麼必要非得做美國的炮灰呢?日本的生存和安全歸根結底要靠和中俄搞好關係。如果日本想通了這一點,接下來美國和世界將看到一個不一樣的日本,當然還有全新的東北亞格局。

實際上,從戰後開始,日本擺脫各種束縛、走向「正常國家」的希冀一直在醞釀並萌發著,它不可能無視中國崛起的現實而全面倒向美國、置自己於受制於對方的戰略被動當中。

正所謂:沒有永遠的敵人,也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菊與刀:大和民族的狼性與羊性

有人說,鑒於日本民族的劣根性,它能做出這個轉變嗎?

實際上,日本這個民族從來不是單面的,日本人是一個很講求實際的民族,它具備「菊」的特性——精細、溫雅、憂鬱,又具有「刀」的特點——剛猛、暴戾、果敢,日本文化的這種雙重性和矛盾性,就表現在愛美而又黷武、尚禮而又好鬥、喜新而又頑固、服從而又不馴。

這種民族特性,貫穿了日本的整個文化,菊花和刀恰恰是這種矛盾的兩極,恬靜淡然卻又剛烈殘忍,對於弱者、頹者,日本會殘忍暴戾,猶如嗜血無度殘殺無憐的中山狼,對於霸主、強者,日本又可以俯首帖耳,如同任你撫摸隨你玩味的乖乖貓。

所以,有人說,日本人的最大本領就是能夠將這些矛盾的性格融為一體,並且可以像川劇變臉那樣做到順暢地轉換。

日美安保條約的死期何時到?

近日,《日美安保條約》牽動日本人的神經。

富士電視台抱怨稱,在日本全力辦好G20峰會之際,特朗普令人意外的對《日美安保條約》表達不滿,真是煞風景。作為日美同盟的基礎,《日美安保條約》一直是亞洲安保平衡的重要保障。如果特朗普是為在貿易談判上獲得日本讓步而不惜賭上這個條約,只能說「商人的短視思維不能用於掌管國家」。

路透社6月27日稱,根據條約,美國承諾保衛放棄發動戰爭權利的日本,日本則提供軍事基地,美國利用這些基地向亞洲投射軍力,如果美日關係惡化導致美國退出條約,可能會迫使華盛頓從亞洲撤出相當一部分軍力,還將使得日本在該地區尋求新的盟友,並加強自身防禦力量。《日刊體育》稱,因為特朗普一句話,就大幅動搖了日美同盟。

《日美安保條約》當然在短期內不會廢除,特朗普借著對條約表達不滿,意在要求日本承擔更多駐軍費用,並壓迫日本在貿易問題上讓步。

然而,如果把眼光放長到未來20-30年,《日美安保條約》的存廢其實真的可以成為一個問題。

其實,越來越多日本有識之士認識到,單純追隨美國的反華同盟,堅持美國在日本的軍事存在,並不符合日本的長遠利益。針對近日特朗普提及美日安保條約可以撕毀的可能,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在推特上直言,對於日本來說,應將此作為脫離對美依賴、思考日本真正需要的安保方式的機會。

可以大膽設想,未來20-30年,當祖國統一大業完成,當中美綜合實力逆轉,當美國失去圍堵中國的能力,第一島鏈存在的意義將逐漸歸零,此時,駐日美軍(包括駐韓美軍)的地位就會無比尷尬——不僅保護傘的作用在消失,萬一中美爆發衝突還會殃及日本。

實際上,隨著中國軍力遠程投送能力的強化,美國已經意識到,第一島鏈之內美國軍事資產存在的必要性正在下降,美國已經在為4.5萬名駐日美軍安排「後事」。日本媒體2017年4月27日曾報道,當時的美國太平洋司令部司令表示,美國計劃把1.9萬名海軍陸戰隊員中的4000名轉移至關島,時間定在2024-2028年,之後,還將把另外約3000名海軍陸戰隊員轉移至夏威夷。

海空聯絡機制與中日防務部門熱線

而中日兩國防務部門的聯絡在加強。

在今年「海軍節」期間,雖然「涼月」號驅逐艦艦尾掛著那款旗幟進入青島,但這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實現時隔約七年半後的再度訪華。不僅如此,6月初的新加坡「香會」期間,中國防長與日本防衛相舉行了會談,就擴大雙方的防務交流達成一致,同意為儘早開設防務部門官員間的熱線而加速協調。該熱線基於去年6月啟動的相互通報機制「海空聯絡機制」設立,旨在避免日本自衛隊和中國軍隊的偶發性衝突。此外,雙方還決定促進高層交流,包括實現日本防衛省武官最高領導統合幕僚長與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互訪等,雙方還確認推進中國海軍艦艇停靠日本港口的方針。

有日本媒體還注意到,岩屋毅計劃於今年年底前訪華,若能成行,將是日本防衛省領導人十年來的首次訪華。

中日韓自貿區加快打造

中日韓自貿區談判於2012年啟動,40多年來一直處在「擱置爭議」默契中的釣魚島爭端,恰在這年突然浮出水面,全面惡化了中日關係。這種太巧合的事件後來被一些觀察家推測是美國利用日本右翼設置圈套故意搗亂,促使中日鷸蚌相爭。

中日韓自貿協定談判「是我國參與的經濟體量最大、占我外貿比重最高的自貿區談判之一」,一旦達成,就會形成一個20萬億美元規模的經濟體,並很可能迅速南下、整合東南亞,形成東亞自貿區,進而形成一個30萬億美元規模(超過歐盟和北美)的世界第一大經濟體。

大事件往往在曲折中螺旋式上升前行。

6月27日,日本外務省發言人大菅岳史在G20新聞發布會上說,中國今年是中日韓三方合作的主席國,目前各方團隊正在就何時舉行中日韓領導人會晤進行溝通,按計劃會晤將於年內在中國舉行,屆時安倍首相也計劃前往中國參加有關會議。輿論認為,中日韓領導人會議的議題應當包括推動中日韓自貿區建設。

最後,讓我們仔細回顧敬愛的周恩來總理說過的那句話,他說中日關係「既要正視六十年,又要考慮兩千年」。(文/綜合 在下張開 20190627)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美用F-35「誘惑」印度放棄S400 還附贈「薩德」
兩年前曾放鴿子 特朗普今首登日本出雲級「力挺」其變真航母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