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竹是中國人人格稟賦的象徵。

竹之氣節,寧折不彎;竹之性格,凌霜傲雨;竹之毅力,堅忍不拔;竹之儀態,俊拔修長;竹之襟懷,虛心自持。雖因其性忌殊寒,九河鮮育, 五嶺實繁,卻仍能不被地域分布沖淡中華民族精神圖騰之地位。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鄭燮 《仿文同竹石圖軸》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壽星」「湘妃」「青士」「蕪菁」等品名,可見竹之天生麗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可見古人對竹的用情之深;「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的贊詩,更是將竹的錚錚傲骨描繪得淋漓盡致。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湘妃竹 (圖片 | 百度圖片)

詠詩作畫,托物言志之餘,古代匠人以刀代筆,以竹為紙,熔書畫、雕刻於一爐,創造出了巧奪天工的竹刻藝術。或用作日常陳設,或滿足文人雅士書房清玩。

竹器的肇始,上可追溯至洪荒時代的竹刻記事,石器時代早期的原始簇頭和西周君臣朝會手持的執笏板。鐫刻圖文於竹的做法廣泛流行,是在戰國秦漢時期,有考古材料為證:江陵馬山戰國楚墓出土了一件竹卮,該器物造型奇譎精美,器身圖繪狩獵紋,底部有三隻獸足;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一件彩漆浮雕龍紋竹勺,勺柄黑龍生動古樸,線條流暢。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戰國黑漆朱繪狩獵紋卮 (圖片 | 百度百科)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馬王堆漢墓漆勺(圖片 | 新浪微博·葉知秋)

及至魏晉,佛道盛行,追求清淡放達成為風尚,齊高帝以竹根如意贈隱士,史證了竹雕藝術的精進與成熟,同時也引領了當時的審美潮流。大唐盛世,商品經濟的空前繁榮直接促進了手工藝興盛。江西唐墓出土的竹俑,刀法粗獷,沉雄奔放,盛唐氣韻盡顯。大唐風雅,東瀛繼之,奈良正倉院珍藏竹雕樂器「尺八」,竹筠部分用刀嫻熟飽滿,以「留青」細刻之法表現出秀美端莊的侍女形象和工緻典雅的花鳥。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正倉院 唐代樂器 尺八 (圖片 | 新浪微博·清和樂器)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 竹雕靈芝如意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宋人以物比德,品味細膩精緻。深受寫實嚴謹、惟妙惟肖的宋畫影響,竹雕藝人愈加註重刻畫對象的活靈活現。竹人詹成所造鳥籠「四面花板,皆於竹片上刻成宮室、人物、山水、花木、禽鳥,纖悉俱備,其細若縷,且玲瓏活動」,已掌握工而不板、蘊而不弱的精妙鏤雕技法。

由於唐宋以前竹雕藝術未形成獨立門類,實物不易保存,所以少見於考古發掘。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記載的竹刻傳世器物和知名刻工甚少。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正是這些技法的豐富和經驗的積累,為明清竹雕大盛奠定了基礎。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元代趙孟頫《古木竹石圖》軸 絹本墨筆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時至明代,江南竹刻達到全盛, 「金陵」「嘉定」兩大流派各具特色。匠人們或從竹根刻圓雕人物,或在竹製筆筒、扇骨鐫刻,善於利用竹皮與膚里的不同質感,創造"留青"效果。

以濮仲謙代表的金陵派竹刻善用淺刻或略施刀鑿即可成器之法,開始簡略,後漸工細。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明代 濮仲謙竹雕竹枝筆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明代 竹雕飛熊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嘉定派以「朱氏三松」為代表,擅長書畫,用刀如筆,渾樸高古,留青作陽文的張希黃也是嘉定派幹將。這些竹刻藝人們通過父子相傳、師徒授受,促進了竹雕技藝日臻精湛,頗有造詣的竹刻家紛紛湧現,竹刻終於形成獨立的藝術門類。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明代 朱三松竹雕仕女圖筆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清代竹雕藝術在明代基礎上更進一步。隨著文人士大夫的參與,與民間竹雕相對的文人竹刻出現了,金石學的蓬勃發展也為竹刻注入新的活力,如「西泠八家」之一的陳鴻壽、精於金石考據的楊澥、浙派篆刻名家徐三庚等都有竹刻作品傳世。書畫、玉石技法融入並強化了手工技藝的筆情墨趣,其題材繼承前輩的山水樓閣、人物故事、花鳥走獸,還創造性地出現了大量「博古圖」、吉祥紋和書法紋飾,種類更是文房用品、配飾樂器、日用器具、擺件供器一應俱全。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 竹雕古佩紋臂擱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中期 文竹八寶嵌竹絲四瓣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乾隆南巡之後,竹器躋身為宮廷貢品之一。如意館畫師提供造型規格和圖案設計,地方按圖採辦、督造,按規繳納,也有地方官員採買竹器作為年節禮物獻上,竹人奉詔入宮當差者也不在少數。 據清宮進單所載,乾隆三十四年 (1769)七月初一,江寧織造舒文進貢:文竹如意盒成對、文竹芝仙盒成對、文竹萬福盒成對等。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 文竹嵌螺鈿方勝式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雅竹雖好,卻不琢不器,看似素雅簡潔的藝術,工藝流程卻繁複異常。不僅鋸子、刨子、銼刀、刮刀、鋼絲鋸、砂紙、夾具、粽帚等工具缺一不可,選材、刮青、防蟲、打磨、上稿等流程也不能馬虎制器,再經過一整套平雕、圓雕、陰刻、微刻、貼黃、嵌等技法,最後還得清底、校核、著色和養護,要完成一件成品可稱得上窮思殫巧,煞費苦心。

依據選用竹子部位的差異,竹雕可分莖雕和根雕。莖雕,取莖以下六寸及以上一寸圓筒形部分,分段截割,以便打制硬底的圓筒形器物。一端鑲木、象牙、角制底座。香筒即用此法而制。根雕以竹根天然瘤節或須式小根等做構圖依據,適當梳理。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 竹雕留青人物樓閣筆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 竹雕荷花香筒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 朱小松竹根制佛手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為適應不同的部位雕刻需求和複雜的刀法,竹器材料也需精挑細選。以生長三年時間,皮肉堅厚的毛竹為最佳選擇。為擇光滑、平整且色澤純凈的良材,采竹人不惜寒冬臘月奔赴山地背陰處「取材幽篁體,搜掘同參苓」,足見選材之艱難。古籍記載,天目山毛竹型正、皮滑、質密,堪為上品,浙江安吉荒坪、孝豐、姚村等地的竹子也是很好的雕刻材料。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天目山毛竹(圖片 | 新浪微博·無錫市旅遊網)

竹素流芳,小物見大美——中國的古代竹雕藝術

清代雍正時期 碧玉螭紐「愛竹學心虛」璽 現藏於故宮博物院

竹雕是中國特有藝術門類,雖與木、牙、角、匏同屬雜項收藏,未入主流卻頗受文人雅士青睞,2006年竹雕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家名錄。今人常言:人簡如竹,是一種質樸;人清如竹,是一種境界;人正如竹,是一種品質;人淡如竹,是一種超然。做人當如竹,竹之品性虛懷直節、清高雅韻,精雕細琢愈顯風骨傲然,賞竹、愛竹,實為有感於華夏先賢寄託於竹的品格內涵,尋覓一種建立於民族文化認同的情感歸宿。

編輯:戚彧卿



END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