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動漫 > 手足相殘?手塚治虫的《多羅羅》才沒這麼簡單!

手足相殘?手塚治虫的《多羅羅》才沒這麼簡單!

貢獻了今年上半年最佳OP、ED的動畫《多羅羅》,在這周完結了。

作為「日本漫畫之神」手塚治虫筆下氛圍最為陰鬱的漫畫之一,《多羅羅》在60年代連載時,還沒有畫到結局就曾遭腰斬。

而50年後,新版《多羅羅》動畫卻從各種「肥宅快樂番」中脫穎而出。

相較於原作里「話多」的男主百鬼丸,新版百鬼丸變成了一個不會說話的「三無」角色。

原作中對戰爭災害、人性複雜殘酷的描寫,在新版動畫中也有所弱化。

那,這就是新版動畫成功的原因嗎?顯然不是。

作品最吸引人的,終歸還是精彩深刻的故事劇情。

不論是50年前還是50年後,從百鬼丸未出生時就被親生父親獻祭給鬼神,以助他征戰天下開始,

這部作品打算告訴我們的,從來就不是男主練級復仇最後抱得美人歸的故事。

《多羅羅》的戰爭

開門見山,這是一部揭露統治階級發動戰爭、壓榨底層人民醜惡真相的作品。

手塚治虫在《多羅羅》里表達的「反戰」主題,從來不曾改變。

在《多羅羅》的亂世之中,掌權者只要高舉「國家」大旗,就能幹盡喪天良之事。

他可以大義凜然地強行徵收任何人的財產、糧食、勞動力甚至生命,只為滿足自己的野心。

同時,這些人民還要面對妖魔鬼怪的生命威脅。

戰爭讓這世道變了,勞動不能換來生存,忠心不能換來庇佑。

只有掠奪可以。

而沒有力量、恐懼害怕的底層人民想要生存下去,幾乎是無路可走。

世界不和他們講道理,他們又能跟誰去講呢?

在生存面前,道德慢慢消散。

底層人民開始對在戰爭之下誕生的秩序堅信不移,並拒絕思考自我處境。

自然,以傷害其他人為自己牟利的事,便不少見了。

只有幾歲大的小孩,也能耍得成年人團團轉。

熱心腸的慈善醫生,過去是個殺人如麻的儈子手

在別無選擇的境地下,對妹妹無微不至的瘦弱武士,會撿起嗜血的殺戮兵器。

一起反抗壓迫的患難兄弟,會在戰亂的逼迫下刀劍相向

有著純潔心靈的少女,要傷害自身才能保全弟弟妹妹。

幫助村民消滅鬼怪,村民卻倒打一耙,恩將仇報

如白紙一般的百鬼丸,也差點因此墮入邪道。

是不是很荒謬?

然而他們也只是,想要過自己的日子,好好活下去而已。

戰爭到底給人們帶來了什麼?

手塚治虫借《多羅羅》發問。

而答案,其實他早就知道。

手塚治虫的「戰爭」

1928年出生的手塚治虫,是戰爭的親歷者。

他自傳式的動畫作品《手塚治虫物語——我的孫悟空》中,記載了他的戰爭經歷。

1944年,二戰惡果終於波及日本,16歲的手塚治虫被迫加入軍需工廠工作。

他堅持畫漫畫。

卻被同事譏笑侮辱,被上司批評甚至毆打。

而同樣有歌手夢想的同事岡本京子,則十分支持他。

無奈當時的日本,不管是畫漫畫還是唱歌,都被政府定義為「沒用」的事。

只有直接有利於戰爭的事,才是「有用」的事。

儘管如此,手塚治虫和岡本京子仍不打算妥協。

可戰爭年代,活下來已經很難,談夢想,更難。

不久後,他們所在的軍需工廠上方落下了數不清的炸彈。

手塚治虫身邊的一切化為了灰燼,他不顧一切衝上街頭。

「知道岡本京子在哪裡嗎?知道岡本京子在哪裡嗎?」

一遍又一遍,沒有人回答他。

「因為爆發戰爭,每天每天都有很多人死去。到底是為了什麼目的,為了誰才要打仗?

「肯定是有人喜歡戰爭,才引發了這樣殘酷的事。我最討厭戰爭了 !」

岡本京子的聲音在他腦海里迴響,他忍不住放聲大哭。

如果戰爭是為了國家和人民,那為什麼城市被毀了,無數生命被帶走了,每個人的生活都一團糟了?

這樣的戰爭,沒有人需要。

和平,才是人類真正需要的。

手塚治虫得到了自己的答案。

世界和平

手塚治虫從不吝嗇在作品中表達自己對「和平」的嚮往和追求。

他本人與中國的友好故事,也為世人樂道。

1942年,還是中學生的手塚治虫,在家鄉的電影院第一次觀看了亞洲第一部長篇動畫電影《鐵扇公主》。

這部黑白的動畫電影,票房收入竟然超過了當時日本上映的所有故事片。

然而很快,日本軍部就下令禁映《鐵扇公主》。

但劇中極具反抗精神的角色「孫悟空」,和該作導演之一「萬籟鳴」,深深地留在了手塚治虫的心中。

不久後,戰爭結束,他考入大學,開始畫漫畫。

1952年,轟動日本的名作漫畫《鐵臂阿童木》誕生了。

據說,手塚治虫曾親口說明:「阿童木飛翔、戰鬥的姿態,其原型都來自孫悟空。

《手塚治虫物語——我的孫悟空》里,他也對心中的孫悟空說:「我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多虧了你啊。」

80年代初,手塚治虫接到中國方面的邀請,前往中國進行交流。

在那裡,他見到了他一直想見的人。

「是萬、萬籟鳴老師!!」

動畫里,手塚治虫與萬籟鳴暢談甚歡,現實中亦是如此。

他一生中曾五次來到中國,期間他十分用心地繪製了多張漫畫,贈予萬籟鳴和上海美影廠,祝願中日友好和平

其中,有一張手塚繪製的「阿童木與孫悟空並肩」漫畫,作為此次「中國動漫日本行——從水墨中來」展覽的重要作品在日本展出。

很多日本年輕人,在這裡第一次了解到了手塚治虫與萬籟鳴的偉大友誼。

現實中,手塚治虫親力親為,用自己的行動維護和平。

在動畫里,他用心良苦,呼籲反戰。

但他也曾一度看不到光明,找不到答案。

「自然不斷被破壞,戰爭必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發生著,無數寶貴的生命被剝奪。」

「我所期盼的和平,我抱著這個信念一直堅持畫漫畫、製作動畫至今,這正是我的夢想。但這會不會永遠只是一個夢想?」

就如《多羅羅》的世界一樣,百鬼丸所到之處,無一不是戰火紛飛。

戰爭帶來毀滅、殺戮、死亡、仇恨。

仇恨又導致鬥爭,一切惡性循環。

這個世界,似乎無藥可救。

當手塚治虫為此感到消極時,他心中的孫悟空大聲呵斥他:

「如果連你都放棄夢想的話,你真正嚮往的和平又從何談起?!」

是啊,和平的夢想,可不能放棄啊。

1988年手塚治虫身患胃癌,仍然不顧家人勸阻來到中國參加交流活動。

翌年,他離開了人世。

直到死,他都貫徹了自己的「和平覺悟」。

同樣,《多羅羅》的製片人大塚學決定做這部作品的時候,也問過自己——

「究竟一部TV動畫做到這個地步有何意義?」

當最後百鬼丸決定重拾人性,不再為仇恨拿起刀的時候,也就表明了《多羅羅》在現代復甦的意義。

手塚治虫的「和平夢」,是永遠不會醒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動漫藝術家 的精彩文章:

那位叫葉修的玩家,今天生日了
別人用針管筆寫字,沒想到他卻用來「擼貓」

TAG:動漫藝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