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白居易:境遇不可控,心態卻可調

白居易:境遇不可控,心態卻可調

有格調的心學微刊

來源 | 易簡讀書(ID:yijiandushu)

文|扎扎

原標題 | 白居易:情商高的人,說話都比較直

公元806年,關中地區,五月小滿前後,正是麥子收割的農忙季節。

麥田一望無垠,正午時分,裸露的黃土地蒸騰出暑氣。家家戶戶的壯年男子傾巢出動,右手鐮刀,左手麥稈,爭分奪秒,趕在下一場雨到來之前,把這一片繁盛的金黃,歸於荒蕪。

土地、麥垛和裸露的皮膚,三種層次的黃融為一體,使得不遠處田壟上的淺青色身影,顯得格格不入。

35歲的白居易,到任周至縣尉不足半年,已走遍各處體察民情。入田方知農桑苦,百姓的生計,都系在這一方土地上。

割麥者有地有糧,多少有個指望。

在他們身後,跟著撿拾漏網麥穗的貧苦婦女,為了繳納沉重賦稅,她們家的田地接連變賣,而今只能靠拾穗充饑。

徵收捐稅,本是縣尉白居易的職責所在,無可厚非,要換了貪官污吏,說不定還會額外敲詐百姓。

遇上此情此景,他竟愧疚難當: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

這種設身處地的共情能力,不是人人都有的,特別是兩方身份地位懸殊時。

居高而不臨下,同情卻不施捨。透過現象,直指時弊,是內化於心的慈悲。

01

一個人的家庭出身

是他一生不變的站位

為官者,存有對底層民眾的同理心,並不稀奇。

前有疾呼「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杜甫,與白居易同時代的,還有寫出「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

擁有同理心,是高情商的表現。可放在白居易身上,就顯得古怪。

白居易的母親陳氏,15歲時嫁給了自己的舅舅白季庚,兩個人相差26歲。老夫少妻 近親結婚,竟然生下一個曠世奇才。

白居易六七個月大的時候,還不會說話呢,有人指著屏風上的字給他看:「這是『無』,這是『之』。」下次別人再考他的時候,他就能聽聲辨形,準確指認出對應的字來。

他五六歲開始學習寫詩,九歲已經掌握了詩詞格律。

這樣的人,可以說是不折不扣的天才。天才,是具有特殊創造力的一群人,尤其是藝術創作,講求獨一無二的個性。

想要追求個性,就不能過多考慮別人的感受,這種創造力才顯得有獨特的生命力。

所以,智商高的天才,往往情商極低。

智商是娘胎裡帶來的,情商卻可以靠後天培養。一個人的家庭出身,決定了他的處世態度和看問題的眼光。

白居易出生於河南新鄭。河南,這片廣闊的中原地區,是國家重要的糧倉。靠天吃飯,就得看天臉色,水旱災害一來,老百姓只能以樹皮草根充饑。

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地方小官,家庭環境貼近社會下層,才能對民間疾苦有近距離的觀察。

真正和民眾站在一起的人,會想他們所想,悲他們所悲。

02

理想豐滿

然而現實骨感

自幼熟讀經史子集的白居易,16歲便已寫出「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這一傳世佳句。

儒家主張「學而優則仕」,一個人滿腹經綸,又有救民於水火之心,自然不能獨善其身。

底層讀書人想進入體制內,唯一途徑就是科舉考試。在唐代,想考個進士,少年熬到白頭都未必能中。

我們的天才青年白居易,29歲便已傲視群雄,成為當年十七名進士中,最年輕的一個。

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中了進士已是不易,還是當中最年輕的,這春風得意的姿態,躍然詩上。

後來,他又接連通過了吏部的科目試和制科考試,一路狂飆,大踏步邁向仕途。

本以為馬上要實現人生理想,登上大明宮之巔。沒想到,35歲的白居易,第一份正式官職是——周至縣尉。

一為趨走吏,塵土不開顏。

周至縣是當時首都長安的郊縣,放到現在來說,白居易相當於北京市郊密雲縣的基層公務員,主管治安和稅收事宜。攘攘塵世中趨走服役的小吏,距離他的人生理想實在差得太遠。

然而,他在這裡,親眼目睹,農民因重稅失去田地的慘況。京郊尚且如此,整個國家的人民生活,都不會好到哪兒去。

滿腔的政治抱負難以施展,白居易急啊!人到中年,功業未成,少年得志的傲氣縱橫,在歲月蹉跎中,漸漸消失殆盡。

所幸周至山盤水曲,是個風景優美的好地方,常有美景相伴,不得志的愁緒總能有所疏解。且此地距離馬嵬驛只有五十里,楊貴妃香消馬嵬坡,著實一段傳奇。

03

用不得罪人的方法

寫罵人的話

周至這個小地方,沒能讓白居易建功立業,卻讓他留下了千古傳誦的名篇——《長恨歌》。

唐玄宗與楊貴妃的傳奇故事,是大唐帝國由盛轉衰的重大節點,這個事件也就成為了中唐、晚唐詩人詩作中的經典主題。

唐楊的愛情故事的確動人,可對於皇家而言,卻是一則醜聞。公公看上兒媳婦,還把她佔為己有,無疑是一種亂倫行為,楊貴妃更是被當做「亡國禍水」。

杜甫的《麗人行》一詩,通篇都在諷刺楊氏一族的驕奢淫逸。羅隱的《馬嵬坡》,罵人更是直接:

佛屋前頭野草春,貴妃輕骨此為塵。

從來絕色知難得,不破中原未是人。

朝代興,是君主勵精圖治;朝代亡,是紅顏禍國亂政。

批判楊貴妃,已成當時社會的一種「政治正確」,可白居易偏要逆流而動,給這兩位「亡國罪人」洗白。

其實他的心裡也是想罵的,看著大唐盛世一步步衰落下來,誰又能心平氣和呢?

然而,「為尊者諱」,是封建時代的言論準則。指著皇帝的鼻子罵,是不可能的,情商高如白居易,自然要想點迂迴策略。

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

虛構情節,將唐楊亂倫的事實一筆帶過。從極盡榮寵到生死相許,白居易將兩人纏綿悱惻的愛情升華到天上人間。

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在白居易的筆下,唐玄宗是個為了美人不早朝的昏君,卻也是個用情至深的痴情男子。他不是個好皇帝,卻是個好夫君,無形中拔高了唐玄宗的形象。

妙就妙在,這樣的寫法,讓普通的讀者能理解其中的諷喻之意,卻也讓當權者生不起氣來。

唐玄宗的七代孫唐宣宗,在白居易逝世後,還寫詩悼念,把《長恨歌》看做他的代表作。

既表達出諷喻之意,又不得罪當事人,白居易的高情商,兼顧了詩歌的藝術高度和皇室的尊嚴威望。

04

摯愛

只因曾擁有

能寫出如此千古愛情絕唱,光有高情商是不夠的,如果自己沒有深刻的感情經歷,很難以情動人。

可白居易寫下《長恨歌》時,尚未娶妻,甚至寂寞到把院子里栽的薔薇花,當作夫人:

少府無妻春寂寞,花開將爾當夫人。

以花為妻甚是浪漫,可白居易的感情經歷並非空白,他在年少時,曾有過一段苦澀的初戀。

父親是安徽符離的地方官,白居易少年時,在符離住過幾年。白家的鄰居,有位叫做湘靈的姑娘,容顏姣好,性格溫柔,與白居易兩心相許,共度年少時光。

湘靈曾親手做了一雙鞋,送給白居易,作為定情信物。鞋面是用錦緞製成的,連看不見的鞋裡子,她都精心綉上花紋,一針一線,滿是少女的濃情蜜意。

兩人私定終身,卻因門第差距,不能結為夫婦。離開符離後,白居易寫了不少懷念湘靈的詩:

淚眼凌寒凍不流,每經高處即回頭。

遙知別後西樓上,應憑欄干獨自愁。

離開你以後,我每到一個高處,都會回頭眺望,想像著沒我的日子,你是不是正倚著欄杆,獨自發愁。

愛情的刻骨銘心,失去了才能懂。

唐明皇與楊妃死別,正如白居易同湘靈生離。但凡曾擁有,但凡是過去,總是最登對。

直到46歲,早已結婚生子,經歷了官場浮沉的白居易,偶然拿出那雙定情之鞋,翻來覆去地看,可惜物是人已非,不能見,不敢忘。

人只履猶雙,何曾得相似?

「永失吾愛」的經歷,給了白居易源源不絕的靈感,斐然文采總會發光。很快,他便被調入首都長安,擔任「左拾遺」。

05

高情商

不是沒有原則的世故圓滑

拾遺的主要職責,是指出國家大事或朝廷措施的遺漏之處,說白了就是專門挑刺兒的言官,自由度高,官位卻小。

官位小,好歹也升了官,不再是塵土小吏了。37歲的白居易,理想未死,自然想要大展拳腳。

誓心除國蠹,決死犯天威。

在「兼濟天下」的理想面前,那個八面玲瓏的白居易,瞬間化身「白懟懟」。

貪贓枉法的權貴重臣,懟。

把持朝政的宦官閹黨,懟。

苛待人民的垃圾政策,懟。

只有他不想懟,沒有他不敢懟。三年的言官生涯,白居易奮發有為,不顧得罪權貴可能帶來的殺身之禍,捨生取義,殺身成仁,為朝廷積極獻策。

情商高,不代表曲意逢迎,更不是沒有原則的世故圓滑。朝廷大事,關係著國計民生,不是寫詩講故事,沒有轉圜餘地。

正當白居易在朝廷大展拳腳之時,家庭變故突然降臨,他的母親去世了。

唐代制度規定,父母親如果去世,子女要放下一切工作,守喪三年。

等白居易守喪期滿回朝,時局已變,他被免去言官的職位,轉而做了「太子左贊善大夫」的閑職。

有人不想讓他開口,他偏要越級言事。

一次,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在上朝路上被刺身亡,連刺客都沒抓住,這簡直是朝廷的奇恥大辱。

白居易當天中午立刻上書,要求朝廷捉拿刺客。他雖是越級言事,但身為臣子,心系朝廷,無可厚非。

可他在言官的任上,樹敵不少,便有權臣造謠說,白母是因看花墜井而死,而白居易卻寫了《賞花》和《新井》二詩,如此不孝之人,怎配教導太子?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白居易因此被貶江州,壯志難酬。

草草辭家憂後事,遲遲去國問前途。

功業未成,去國離家,可悲可嘆!

06

過剛易折

轉而中隱

過剛易折,過柔則靡,剛柔並濟,才是成事之道。

被貶江州後,白居易想明白了:人生短短几十年,我已44歲,餘年無多,何必再自討苦吃!

「出仕」和「退隱」是古代讀書人的兩難。

「出仕」,可以報效國家、光宗耀祖,可是洶湧宦海,危機四伏;「退隱」,倒是遠離風波、潔身自好,卻永無出頭之日。

面對兩難,白居易創造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中隱」。

大隱住朝市,小隱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喧囂。

不如作中隱,隱在留司官。似出復似處,非忙亦非閑。

既不在朝廷做大官,又不退隱山林,在京城之外的地方當個閑官,不會過於忙碌,也不至於無所事事,這樣的生活狀態幾乎完美。

白居易深知,過剛易折,卻又不肯隨波逐流,只好遠離權力紛爭的政治中心,過些舒心的日子。

「中隱」的智慧,讓白居易退而休養生息。朝中的朝官與宦官相鬥,宦官控制局勢後,便對朝官大開殺戒,長安城裡屍山血海,是為「甘露之變」。

朝廷,已經不是以前的那個朝廷了。白居易的「中隱」之策,使他躲過了「甘露之變」。

禍福茫茫不可期,大都早退似先知。

他似乎早有預感,急流勇退,雖功業無望,至少保全自身,以待來日。

07

人生在世

為樂而已

白居易,字樂天,人如其名,樂天知命。

熬過了貶謫、政變,58歲的白居易,在洛陽任「太子賓客」的閑職。64歲又陞官,做了「太子少傅」,雖是二品大員,卻依然是個閑職。

晚年的白居易,不愁吃穿,不圖名利,知足常樂。

生活過得好不好,無關年齡,無關貧富,只在於心態。

人生緣何不快樂?只因緊盯那些可遇不可求、可望不可即的東西。

庸碌者總是「比上不足」,聰明人只看「比下有餘」。

年雖老,猶少於韋長史。

命雖薄,猶勝於鄭長水。

眼雖病,猶明於徐郎中。

家雖貧,猶富於郭庶子。

山外有山,人外有人,「比上」是永遠比不完的,所以白居易堅持向下看,雖然年老、命苦、眼花、家貧,比起其他遭遇不幸的人來說,還是好一點的。

比來比去,總是比別人過得好,怎麼能不知足、不快樂呢?

白居易的另一重快樂源泉,是一群明艷動人的家妓。

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

樊素精於歌曲,小蠻善於舞蹈。白居易雖已年邁,卻時時有美人侍候在側,其樂無窮啊!

曾有研究顯示,男性多看美女,可以延年益壽。白居易享年75歲,在古代算是長壽了,可以給這一研究,再添論據。

08

最美不過夕陽紅

人生能得三五好友,一二知己,足矣。

白居易與生平好友元稹,青年時各地任職,聚少離多。到晚年,兩人終於可以靜下心來,寫詩唱和。「元白」之名,不僅是他們才力匹敵的美談,更是真摯友誼的見證。

可惜,元稹短壽,53歲就去世了。白居易親手為他撰寫祭文:

「既有今別,寧無後期?公雖不歸,我應繼往。安有形去而影在,皮亡而毛存者乎?」

你是形,我是影;你是皮,我是毛,我們的生命是合二為一的。你已不能體味這人間悲歡,就讓我替你瀟洒活一回吧。

前有「元白」,後有「劉白」。元稹與白居易,年少相識;劉禹錫與白居易,年老常伴。

74歲的白居易,在當時已是高壽。暮春時節,他邀請了六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到他家聚會,稱為「七老會」。

七人五百七十歲,拖紫紆朱垂白須。

七個人加起來有570歲了,依然可以和志趣相投的朋友一起,宴飲、賦詩、談笑,老年生活精彩充實。

晚年的他,特別熱衷為自己編纂文集,把自己所有的詩文集合到一起,使得作品可以長久地流傳下來。

09

人生贏家

醉吟先生

少年時,他天生奇才,醉心詩書,無雙名句流傳千古。

青年時,他體恤民苦,壯志滿懷,奈何位卑人微言輕。

中年時,他奮發有為,直陳時弊,卻遭陷害貶斥江州。

老年時,他樂天隨性,比下有餘,呼朋喚友夕陽紅遍。

人生的境遇不可控,自己的心態卻可以調整。對於能改變的,用盡全力;對於抓不住的,及時放手。

不怨天,不尤人,安時順命,知足常樂。

平頭百姓也好,千古偉人也罷,於浩渺宇宙間不過滄海一粟。

現在的人,那麼多時間悲嘆時運不濟、天道不公,不如學學白居易,乘興而來,醉吟而歸。

放下執念,求得自由,浩然江湖,從此任君悠遊。

作者:扎扎,易簡讀書專欄作者,一顆刺頭,專扎人心,冷靜而有溫度,為您解讀故事背後的溫暖與殘酷。關注易簡讀書,用閱讀對抗無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靜亦定、動亦定
讀書,那是你了解自己、看複雜世界的路

TAG:王陽明心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