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揭秘蘋果設計天才艾維:與喬布斯一見如故 共同開啟蘋果黃金時代

揭秘蘋果設計天才艾維:與喬布斯一見如故 共同開啟蘋果黃金時代

關鍵時刻,第一時間送達

歡迎下載騰訊新聞APP,查看更多科技熱點新聞

「據艾維回憶,他與喬布斯一見如故。他說:「我們當時在會上向他展示自己正在製作的東西,我們就這樣一拍即合。」

騰訊科技訊 6月28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蘋果於美國當地時間周四宣布,該公司首席設計官喬尼·艾維(Jony Ive)將離開公司。消息傳出後,蘋果股價在盤後交易中下跌了1%。

艾維曾參與設計了iPod、iMac、iPhone、iPad、Apple Watch等眾多蘋果產品,但他向來低調,很少對外接受媒體採訪。

自2014年以來,騰訊科技發現,艾維接受過兩次較大規模的專訪,分別是對話美國時尚雜誌《VOGUE》、以及對話美國雜誌《紐約客》。在專訪中,艾維談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與喬布斯的關係以及開發蘋果產品背後的故事。我們從中選取一些有意思的細節以饗讀者。

1、艾維辦公室內張貼有英國藝術家、導演班克斯的海報。

艾維辦公室的裝飾品包括一個模擬自己的百樂寶人偶,一個橄欖球,一張結尾寫著「考慮所有該死的(f*cking)可能性」的設計海報,以及一張印著黑猩猩臉英國女王的班克斯海報。

2、 艾維曾幫助電影製作人J·J·艾布拉姆斯設計了《星球大戰》激光劍。

雖然艾布拉姆斯及其團隊設計了最初的激光劍原型,但艾維看過之後向艾布拉姆斯提出了非常具體的意見——而這些意見在《星球大戰》的最終剪輯中被採納了。艾維似乎想讓這件武器變得更原始更模擬化一些,「(艾維建議)應該降低一些精細度,讓激光劍更粗燥些。」艾布拉姆斯表示。

3、艾維十分喜歡汽車(但不喜歡豐田)。

近期傳聞蘋果或將研發無人駕駛汽車,艾維喜歡車的事實或許會引起更多猜測。根據《紐約客》報道,艾維和另一名蘋果設計師馬克·紐森(Marc Newson)都喜歡汽車,但兩人都對當前路面上行駛的車輛感到失望。

「路上也會有一些讓人驚嘆的汽車。」艾維表示,「一個人的汽車其實就是另一個人的風景。」艾維右邊過來一輛下邊凸出的銀色轎車(豐田Echo),我讓他評價一下這輛車的設計。「這樣的設計令人困惑,不是嗎?沒有任何特點,顯得十分無趣。」

艾維對豐田汽車的批評不止這一次。蘋果運營部高級副總裁傑夫·威廉姆斯(Jeff Williams)一直駕駛著一輛老舊的豐田凱美瑞(Camry)。威廉姆斯說艾維對這輛車的評價是「哦,上帝!」

艾維擁有一輛阿斯頓·馬丁DB4,不過平常駕駛的是一輛賓利Mulsanne。艾維表示喜歡賓利完全是處於它的設計,而對於該品牌其它「隱含意義」(賓利暗示車主為超級土豪)感到有點遺憾。

4、艾維不喜歡沃爾特·艾薩克森(Walter Isaacson)撰寫的《喬布斯傳記》。

艾維表示只看了《喬布斯傳記》的一部分內容,但其中的不準確性已足以讓自己去討厭這本書。「我對這本書的評價不能再低了。」艾維表示。

5、艾維(似乎)對iPhone 6的凸出攝像頭感到不以為然。

iPhone 6凸出的攝像頭有些令人討厭,同時看起來也有些不美觀,人們很驚訝這是出自艾維的設計。艾維對此設計也不完全滿意,他說這是一個「十分務實的優化方案。」

6、蘋果曾經考慮生產更大的iPhone 4。

蘋果跟上手機大屏趨勢的時間有點晚,但艾維表示,蘋果在很早之前就在考慮推出大屏手機。他的工作室根據iPhone 4的原型設計出了大屏智能手機,但是顯得「笨拙」、「無吸引力」,蘋果放棄了生產。

7、 艾維不在乎谷歌眼鏡(庫克也不在乎)。

這並不令人驚訝。艾維始終認為,智能手錶比眼鏡上顯示屏更加適合於顯示提醒通知。

艾維在看到谷歌眼鏡產品後表示,很明顯「在人臉上做文章是個錯誤的選擇。」同樣,庫克也表示,「我們一直都認為眼鏡產品不是一個明智的方向,因為有些人並不想佩戴這樣一個東西。我們一直相信,眼鏡是侵入式的,並沒有將技術置於後端。我們堅信這會是一個失敗產品,而你們知道的,迄今為止它確實失敗了。」庫克將Apple Watch戴在手腕上繼續表示:「這個(手錶)不會令人感到不愉快。這也沒有在你和我之間建立起一道障礙。」

8、 艾維對摩托羅拉智能手錶設計不感興趣。

艾維要求記者不要說出產品的名字,但我們能猜出來。

艾維這樣抨擊對手的產品,「他們的價值主張是『生產任何你想要的東西,並允許你選擇任何你喜愛的顏色。』而在我看來,這等同於放棄了自己作為設計師的責任。」

9、庫克可能並不喜歡Beats的硬體設計。

庫克喜歡談論Beats音樂及其播放列表,但我們還沒怎麼聽過他討論Beats耳機。原因可能是:

庫克在採訪中先讚美了Beats的在線音樂服務和Beats員工,之後才談及硬體產品部分。

「喬納森是否參與設計了Beats的部分產品?」庫克表示,「顯然,你看看產品外觀就知道是沒有。不過,用戶購買的並不是設備本身,而是背後的服務。」

10、喬布斯稱他為「精神伴侶」

艾維很少接受採訪,更不用說公開發表演講。但在喬布斯去世那一天,為了他稱之為畢生摯友的人,艾維破例發表講話。而喬布斯生前曾將艾維稱作他的「精神伴侶」。

除此之外,喬布斯1997年重返已經離開10年的蘋果時就意識到:當時剛剛20多歲的艾維是一位天才設計師,他不僅可以幫助他創造最前衛、最熱門的設備,而且還善於組建團隊。艾維就像鋒利的刀子一樣堅韌不屈,但又不乏靈活性。最重要的是,他與喬布斯一樣,對「物」充滿了熱情。艾維曾說:「我喜歡做東西,而且喜歡親自動手。」

換句話說,來自倫敦東北部的「好好先生」才是蘋果的最大秘密武器。艾維始終對木工活情有獨鍾,並認為設計師應當把設計才華留在後台,在那裡做出最好的東 西。他說:「說起來有點兒矛盾,我認為我們的目標是讓你感覺根本沒有什麼設計。」

11、工作時專註崇尚簡潔

艾維痴迷於設計類博客,那些網站緊盯著蘋果的一舉一動,不管是泄密還是流言,產品諜照還是屏幕信息都不放過,同時他們還經常對蘋果未來的產品進行預測等等。其中有一個博客甚至還臆想讓艾維設計世界上所有的東西,比如高速公路上的標識、可口可樂、太陽能系統……通過媒體的報道,你可能偶爾見過艾維的照片,比如在白宮領取設計獎,在倫敦接受騎士爵位,在舊金山與雅虎CEO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 Mayer)和諸多矽谷高管一起晚餐等等。但實際上,真正的艾維仍然是在蘋果總部專心致志地工作的那個人。

蘋果設計工作室保密性非常高,潛入這裡的難度恐怕比混進朝鮮內閣會議還要難。雖然這裡的員工不多,但卻擺放著各種各樣的工具、材料和加工設備,可以加工世界上還不存在的東西。有報道稱,就連艾維的妻子希瑟·佩格(Heather Pegg)都沒去過設計工作室,他甚至沒有告訴佩格自己的工作性質。此外,艾維的兩個雙胞胎兒子也像大多數蘋果員工一樣,沒有去過工作室。

工作室的窗戶被染上了各種顏色,屋子裡播放著員工們最喜歡的音樂,艾維認為這是必不可少的。他說:「我發現自己在寫作時喜歡安靜,但在設計時,卻無法忍受安靜的氛圍。」據說蘋果的設計團隊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在喬布斯突然闖進來時放下手頭工作,然後把音量調高來壓過喬布斯的怒吼聲,以儘可能避免大家因此而分心。

12、天生的工業設計師

艾維似乎天生對工業設計有著深刻的理解。他在倫敦市郊的清福德(Chingford)長大,對於喜歡在樹林里玩耍的城市孩子來說,那是一個理想之地。他的父親邁克爾·艾維(Michael Ive)是一個銀匠,祖父則是一名工程師。當艾維還小時,他的父親就曾幫助英國政府開發和制定了設計教育的標準。當與兒子一起製作各種東西時,老艾維會讓兒子先畫圖,再動手建造。

上高中時,艾維學習了雕塑和化學。1985年,他被紐卡斯爾理工學院錄取。在那裡,他以極度關注細節而著稱,製作了數十個助聽器模型,以供聾啞兒童和老師使用。畢業後,艾維供職於一家名叫Tangerine的小型設計諮詢公司。他為蘋果設計的一個項目深得對方喜愛,蘋果為此於1992年將其招致麾下。

13、與喬布斯開創黃金時代

據艾維回憶,他與喬布斯一見如故。他說:「我們當時在會上向他展示自己正在製作的東西,我們就這樣一拍即合。」艾維當時談到了一種疏離感,喬布斯也有同感。艾維說「當感覺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十分特殊時,你會有一種被放逐的孤獨感。正因為如此,我們兩個人對世界的理解幾乎相同。」

在今天的設計評論家看來,喬布斯與艾維的合作象徵著產品設計黃金時代的到來。當時,製造商開始意識到,消費者願意為一流的工藝支付更多錢。喬布斯和艾維都秉承著相同的理念,他們認為,電腦未必要具備太強的科技感,讓人一看便認為這是屬於美國宇航局的東西。他們合作的首款產品——糖果色的iMac紅極一時,讓消費者感覺它就像是一個迷人的朋友,雖然頗具革命性,但卻平易近人,男女通吃。艾維說:「我認為,我們真誠地希望創造新穎而有創意的物品、產品和創意。與此同時,還要給他們帶來些許的親切感。」

iMac之後,艾維與喬布斯又給筆記本配上了酷酷的磨砂鈦金屬外殼,然後是白色筆記本。在蘋果眼中,電腦和媒體設備都是工具,不只是一個裝滿電線和內存的盒子,也不只是各種小型設備功能協調之後的集合體。隨著iPod和iPhone相繼誕生,它們就像魔杖,可以接收隱形的信息流。

自始至終,艾維完善了蘋果的設計過程,他始終堅信:優秀的設計可以創造市場,但真正重要的是思想。對此艾維職業生涯中存在另外一個矛盾:在當代文化中,當點擊量和點贊數逐步在價值上壓制內容本身時,純凈的思想反而顯得越來越有價值。艾維說:「我認為,純凈和特立獨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你不能再單純通過焦點小組來獲得觀點。開發概念和創建原型可以在團隊中引發迷人的對話,這是我參與了數十年的過程,但我依然視其為奇蹟。」

近期精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科技 的精彩文章:

印度獨角獸OYO中國困局:裁員,造假,本土團隊淪為「傀儡」

TAG:騰訊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