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權稱帝後,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卻為何無視哥哥孫策

孫權稱帝後,追封父親孫堅為「武烈皇帝」,卻為何無視哥哥孫策

三國時期,孫權稱帝後追封其父孫堅為「武烈皇帝」,卻只追封其兄孫策為「長沙桓王」,並沒有追封孫策為帝,正所謂「吃水不忘挖井人」,因此有很多人認為是孫權不夠磊落大方,就連《三國志》作者陳壽也評價孫權:「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於義儉矣。」意思就是孫吳的江山是孫策打下的基礎,但孫權對孫策不夠尊重,孫策的兒子僅僅是封侯。那麼孫權為何會這麼安排呢?真的是因為他不尊重孫策嗎?

首先,孫策絕對是有資格被追封為皇帝的,因為江東實際上並非孫堅打下的基業,「小霸王」孫策才是東吳勢力的真正奠基人。孫策起初在袁術賬下為將,雖立下頗多功勞,但並不受袁術重用,後來孫策便利用傳國玉璽,從袁術那要來了3000兵馬,離袁術而去,之後便開始了橫掃東吳的旅程,兵鋒所指無人能擋,最終得以一統江東,就連曹操當時聽聞孫策平定六郡,亦嘆息說「兒難與爭鋒也」,但是天妒英才,好景不長,孫策不幸英年早逝,在丹徒狩獵遇刺身亡,當時他年僅二十六歲。

短短五年的時間,孫策從寄人籬下成長為一方諸侯,而且是實力比較強的那種諸侯,足見孫策的能力。按道理來講,孫權是應該追封孫策為皇帝的,但孫權有他自己的考慮,並不是因為不尊重哥哥孫策。首先,孫策雖然是江東基業的奠基人,功勞無可厚非,但是若追封孫策為皇帝的話,給孫策追封帝位,那麼孫策的兒子和孫子就有了將來繼位的合法性,萬一孫策的某個兒孫有了稱帝想法,東吳政權必然會發生內亂,這是孫權最不願意看到的結果。所以,孫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和死後能夠將權力平穩的過渡給自己兒子,便沒有追封孫策為皇帝,而是追封孫策為「長沙桓王」。

因此,從維護政權穩定、確保權力的平穩交接方面來說,孫權這麼做其實沒有錯,同時也向江東群臣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斷了孫策舊臣和孫策後代的念想,避免同室操戈,而這也等於是保護了孫策一脈,起碼自己不用向自己的侄子舉起屠刀。而且當時天下正處於三國鼎立的時期,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東吳時刻面臨著外部的威脅。如果此時爆發內亂,而導致東吳內部分裂,後果不堪設想。所以,從穩定東吳局勢考慮,孫權這麼做可以說是有先見之明的。

孫權之位來自孫策,於情可追尊孫策為帝,於理則不宜追尊。雖然不能否認孫權存有私心,但更多的是為了保證東吳政權的穩定,避免在帝位傳承中出現流血犧牲,導致自己辛苦打下的江山白白拱手讓人。所以我們不能狹隘地認為孫權不夠磊落大方,別有用心,而需要辯證的看待這個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始人說史 的精彩文章:

諸葛亮死後,蜀漢變成一盤散沙,司馬懿為何沒有趁機南下伐蜀
曹丕殺死了甄氏,為何還要立她兒子曹叡為太子,不怕曹叡報復嗎

TAG:原始人說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