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大漠深處的邊防雷達站:「無人區」里的海闊天空

大漠深處的邊防雷達站:「無人區」里的海闊天空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作者:胡曉宇?梁雲霄

晨曦,戈壁灘上,一等戰鬥鈴聲響起,官兵聞令而動,奔向雷達陣地。席博博攝

「人生就像一列火車,不要盯著車裡的那些人和事,要多往窗外看。往遠方看,就能看到更大的風景。」在日記里,堅守北疆18年的雷達老兵胡勇華留下了這段詩意的獨白。

他的遠方,寄託著他的初心。他的遠方,就是雷達放艙這個陣地。他的遠方,就是巴丹吉林沙漠這片熱土。——編者

大漠戈壁,胡勇華堅毅地望著遠方,朝著更遠的方向邁進。席博博攝

第一次「見」到西部戰區空軍某雷達站三級軍士長、雷達操縱員胡勇華,是在一張照片中。

凝視畫面,記者不禁想:那謙恭的微笑背後,有過怎樣的青春奮鬥?

盛夏,巴丹吉林沙漠驕陽如火。碧空之上,戰機激戰正酣,大漠深處的邊防雷達站里,胡勇華緊盯雷達熒屏,飛速敲擊鍵盤,目標信息源源不斷上傳。

戍守邊陲雷達站18載,老兵胡勇華如何能保持「激情依舊」?

帶著疑問,記者走近了這名戍邊老兵。

「當不成軍官,就把兵當到極致」

「文書和豬倌,你選一個。」

「豬倌!」

面對站長詢問,20歲的胡勇華脫口而出。「當時,在連隊豬倌能參加戰備值班,當文書就不能了。」多年後,他依然記得當初的想法。

那年7月,以優異成績通過雷達操縱專業集訓的胡勇華,被分到了某邊防雷達站。他訓練時時沖在前。大伙兒都看在眼裡:「這個兵能吃苦。」

上機值班、學習訓練……除了業餘時間餵豬、打掃豬圈,操縱員主業佔據了他的世界。就這樣,他在同年兵中第一個擔負戰備值班任務。

「考軍校,留部隊。」這名樸實的戰士還擠時間複習功課。結果,他落選了。失落過後,他梗著脖子走進訓練室,「當不成軍官,就把兵當到極致。」

胡勇華忘不了,剛下連上機跟班時的一次親歷:目標在機場附近消失,他睜圓眼睛盯著班長的「一步一動」,班長施展渾身解數仍未發現目標……

「未能發現意味著什麼?」班長臉上的沮喪,刻在胡勇華的記憶里。

半年後,胡勇華奉命保障一項重大任務。他神經緊繃,端坐戰位,從清晨忙到日暮。任務圓滿完成後他才知道,執行的是神舟五號飛船返回艙空情保障任務。頃刻間,自豪湧上胸膛……

「方艙連著藍天,必須擔起肩上重任!」他在心裡對自己說。

一年仲夏,新型雷達列裝,他成為全團派赴廠家培訓的兩名操縱骨幹之一。然而,教員講授信息化知識,他許多地方聽不懂。

「別人能行,我也行。」血液里奔涌的倔強,讓只有高中文憑的他,把枯燥難懂的資料「啃了下來」。之後,他廢寢忘食琢磨新裝備,每個鍵、每個功能,一個一個摸索……

一天,雷達顯示屏上突現一批不明空情。擔負值班的胡勇華,邊向上級報告邊跟蹤。目標忽隱忽現,全程消失4次。憑著過硬技藝,他和戰友一直將目標監控……

後來,隨著雷達兵模擬訓練系統升級,計算機知識薄弱的胡勇華為難了。那年金秋,團隊組織比武,胡勇華成績尷尬:人工課目滿分,信息化操作不及格。

回到連隊,他開始鑽研新系統。一個冬日,雷達顯示屏上突現一個可疑的光點,胡勇華正蹙眉判斷,團長電話進來:「迅速給出判斷意見!」

「判定為模擬電子干擾。」胡勇華冷靜報告。

不久,上級召開空情研討會,團長將這批目標帶去研討,專家們定性為「疑似電子干擾」。時任營長曾建輝服了:勇華上機值班,我放心。

廣漠杳無窮,奔跑向遠方

雷達站位於邊境一線。環顧陣地四周,大漠一望無垠。唯有雷達如「鐵樹」,為「沙漠孤島」增添了一抹生機……

「『鐵樹』是天空的眼睛。」當兵第4年,胡勇華開始帶教新兵。他一遍遍叮囑新兵:「這雙『眼睛』不能有半點差池。」

「我帶教時差一毫米,他們可能要差一米。」顯示屏上單調的目標方位距離,在他心中分量千鈞。這些年,他竭盡所能,帶出了一百餘名操縱技術骨幹。

大風嘶吼的一個夏日,一批直招士官分配到單位,胡勇華奉命帶教。其中一名叫曾昭停的湖南同鄉,考核次次「拖後腿」。

「成績總是上不去,當兩年兵就回家。」胡勇華找曾昭停談心,這個小夥子毫不隱瞞。

「你把兵當好。」每天,胡勇華第一個上機,他讓曾昭停挨著自己坐、跟著練。不久,小曾考試及格了。再練,名字排在了成績單中游……這個18歲的小夥子激動得眸子里閃爍著小火苗,「班長,原來我真的可以!」

後來,曾昭停被分到更為偏遠的雷達站,胡勇華為他鼓勁。再後來,他代表連隊參加旅比武,奪得專業第一名。

那年初秋,上級組織雷達兵操縱專業骨幹集訓,胡勇華是5名教練員之一。

「面對的是全戰區的骨幹精英啊。」胡勇華有些忐忑。他每天守著方艙,在處置空情中反覆驗證課題效果。眼睛乾澀睏乏,用冷水洗把臉,又坐回戰位……

後來,胡勇華受邀為參加空軍某專業比武競賽的選手授課。登上空軍講台,他深呼吸:前幾排,坐著比武選手和帶隊領導;後幾排,是佩戴著校官、文職軍銜的某部教員們。

「你怎能對裝備研究得這麼深?」課後,許多參賽選手圍上來提問。胡勇華笑著回答:「我喜歡琢磨裝備操作,而操作又需要理論支撐,這樣的連鎖反應,逼著我不斷學習。」

廣漠杳無窮,奔跑向遠方。幾年間,胡勇華行程數萬公里,為近千名官兵講課。

那年元旦剛過,胡勇華受領空軍雷達專業授課任務。這是這個大漠里走來的雷達兵第二次登上空軍講堂。

頭頂邊關月,心裝大世界

黃沙漠南起,白日隱西隅。

這是大漠雷達站的常態,就如胡勇華多年不變的奔跑姿態。「在這裡,必須抓住一種向上的力量。」他說。

他的「向上的力量」,是初心,更是能力。

一年仲夏,胡勇華摸索研究某新型雷達裝備。擔負戰備值班時,他發現操作界面中有個「隱蔽功能」。反覆驗證,胡勇華像在沙漠中發現綠洲:「為啥不能把這個功能推廣出去,作為提高預警探測能力的絕活呢?」

開始研究,他發現,要分析透這個難題,「目標三維成像技術」是重點。胡勇華一天到晚「焊」在方艙里摸索……

連續16個月,他閱讀資料、操作比對、分析論證,最終攻克難關。

3年後的酷夏,一場體系對抗演練激戰正酣。一天,值班的胡勇華髮現,目標起飛時為兩架,飛出一段距離後,目標信號形狀有細微變化,他運用新技法甄別,霎時驚出一身冷汗:「只有一架!」

「還有一架呢?」他的判定驚動了上級指揮所。經查證,此批目標起飛時確是雙機編隊,僚機因故障迫降在沿途機場。

「老兵威武。」實際結果印證了胡勇華的判斷。

「為了干好手中的活,總想找到沒有挖出的裝備潛能。」刻苦學習鑽研中,他走上更高的平台——旅年度軍事訓練工作謀劃、上級機關組織戰鬥力建設集訓……他都是特邀代表。

2016年,胡勇華所在單位歸屬發生變化。酷夏,他跟隨部隊遠程奔襲執行試飛保障任務。每天,目標一升空,他便盯著屏幕中的目標信息,掌握飛行軌跡,嘗試多種反干擾方法。半個月後,他成功完成試飛保障任務。

翌年,胡勇華面臨轉改,所在雷達旅再次經歷編製體制調整。

這名「兵參謀」奉命奔赴一線雷達站摸訓練底數、查問題弱項。越戈壁、涉大漠、上高山,兩個月行程3000餘公里,他將一份調研報告擺在旅長案頭……

「風沙肆虐時,沙子激情澎湃。」一位西部詩人這樣吟誦。熟悉胡勇華的人都知道,面對使命,他就像激情飛揚的沙子。

如今,他又開始了新的探索。身處「無人區」,這名邊關老兵的目光投向更遠的遠方……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的精彩文章:

問「甜」七連——第72集團軍某連傳承「三大互助」優良傳統記事
陸軍首次舉辦邊海防船艇部隊比武競賽

TAG: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