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探索 > 「隼鳥2號」計劃在7月11日再次著陸龍宮小行星,採集樣本

「隼鳥2號」計劃在7月11日再次著陸龍宮小行星,採集樣本

太陽系是地球生存的家園,也是人類的家園。自從人類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候,研究太陽系的起源一直是科學家奮鬥的目標。

想要研究探索太陽系的起源以及各行星的形成之謎,就需要尋找到太陽系早期的物質,八大行星由於形成了各自的生態系統,上面的岩石等已經在歲月的長河中發生了質變。科學家最後將目光放在了小行星上。

太陽系除了八大行星之外,還有數不盡的小行星,這些小行星由於沒有大氣層,它們直接暴露在太空中,因此它們仍然能夠太陽系早期的模樣。有的小行星表面之外可能存在著太陽系誕生之初的物質樣本,只要採集回這樣的岩石樣本,我們就有可能揭開太陽系早期的一些謎團。

日本科學家將目光放在了距地球約2.8億公里的一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這顆小行星仍然保持著太陽系早期的形態,它上面有可能存在著太陽系早期的物質。「龍宮」是一顆由岩石和土壤構成的小行星,直徑約為870米,外表呈骰子形狀。為了對這顆奇怪的太空骰子進一步探索和研究,日本宇宙航空研究機構於2014年12月發射了一艘太空飛船,取名為「隼鳥二號」。飛船在經歷了3年半時間的航行後,終於2017年6月27日抵達了小行星龍宮附近。

小行星龍宮是一顆C型小行星,含有微量水和有機物質,早期圖片表明這顆小行星具有複雜的進化歷史。說不準龍宮是一顆巨型小行星的碎片。科學家希望通過對小行星岩石構成的研究來揭示太陽系在46億年前初期的狀況。或許能幫助科學家更好地理解宇宙起源。

「隼鳥2號」到達龍宮小行星後,嘗試進行了三次著陸,由於小行星表面坑坑窪窪、布滿卵石,原計劃於2018年10月進行的第一次著陸被推遲到了2019年1月底。探測器完成首次登陸後又於今年4月用用金屬彈撞擊了小行星表面。造成了一個大約10米寬的撞擊坑。

撞擊的目的就是將小行星表面之下的物質露出來,由於小行星受到太陽等宇宙輻射,它表面的物質早發生了變化,因此想要採集到太陽系早期的物質,只能採集小行星表面的岩石物質。撞擊產生的撞擊坑讓地下物質暴露了出來。

「隼鳥2號」2月實現首次著陸,或已成功採集到小行星表面岩石。但由於表面岩石被認為暴露在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等中,可能已風化,JAXA還力爭採集未經風化的地下物質。

想要採集地下物質,那探測器需要再次登陸小行星,因此,科學家計劃在今年4月再次著陸小行星並採集隕石坑中的碎片樣本。「隼鳥2號」的目標是在位於撞擊坑西北約20米的一處7米寬的區域著陸,據信撞擊坑中含有因撞擊產生的約1厘米高的岩樣堆積物。

該小行星今後逐漸接近太陽,溫度上升,著陸條件將會惡化。因此,JAXA最初力爭在7月上旬以前進行著陸,但通過詳細分析發現到7月底前都可以實施。據稱,若11日的計劃因某些理由延期的話,22日開始的一周可以再次挑戰。

人類探測器登陸小行星的技術其實已經算是比較成熟了,相信「隼鳥2號」二次著陸龍宮小行星採集樣本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然後它將帶著樣本返回地球。科學家能夠在這些古老岩石樣本事有何發現,是我們未來期待著事情。

探索小行星尋找太陽系的起源,「隼鳥2號」只是先鋒,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探測器會去登陸小行星採集古老樣本。而且這些小行星除了有巨大的科研價值之外,它們還是重要的資源開採之地。

隨著地球資源的不斷枯竭,未來人類主要的資源獲取方式就是通過開採小行星,太陽系有兩個小行星帶,一個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另一個就是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兩個小行星帶有著數不盡的小行星,它們是人類重要的資源寶庫。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探索浩瀚星空 的精彩文章:

恆星最大能有多大?科學家發現的這顆恆星顛覆了人們的認知
為什麼首張黑洞照片的亮度是不均勻的?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TAG:探索浩瀚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