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你的外設延遲高,因為少學這一招?

你的外設延遲高,因為少學這一招?

前端時間更新了win10遇到問題一大堆,老張現在對系統各方各面都毛毛的、很敏感,這兩天甚至都感覺滑鼠不那麼跟手了、鍵盤延遲也變高了。雖然這都是心理作用的錯覺,但系統中還確實暗藏著降低延遲的方法。

影響延遲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顯卡帶來的幀延遲、數據線的延遲、顯示器的延遲、外設的延遲,今天我們要講的和外設有關。

▌系統默認延遲?

早在XP時代就有一個傳言,當年說是某某遊戲一套韓國職業選手的設置,具體操作是這樣的:

按Win R[運行]regedit打開註冊表編輯器,找到目錄:計算機\HKEY_CURRENT_USER\Control Panel\Keyboard,

右側有InitialKeyboardIndicators、KeyboardDelay、KeyboardSpeed三項,這邊默認的設置為2、1、31,

根據傳言說是要設置成2、0、48,但事實真的是這樣的嗎?

其實這是個誤區。第一項InitialKeyboardIndicators=2是表示小鍵盤數字區開啟,這個就不要動它了,

如果是其他數值你改成2就行了,作用相當於數字鍵盤區的num lock鍵。而註冊表中的後兩項,英文直譯可能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鍵盤延遲和鍵盤速度」,其實並非如此。

其實後兩項Delay和Speed對應的是[控制面板-鍵盤]中的重複延遲和重複速度,分別代表著「長按一個鍵後多久開始大一連串字」以及「這一連串字重複出現的速率」。

KeyboardDelay=0即重複延遲最短,KeyboardSpeed=48即重複速率最快。並且需要注意的是,調註冊表就不要調控制面板了,因為控制面板的有效值僅在「4~0和0~31」。

這種設置方法雖然在一部分遊戲里可能確實有幫助,但要說延遲真的變低到可感知的程度,那往往都是心理作用在作怪。

延遲就算真的降低了幾毫秒,我們用的時候也未必感覺的出來,因為鍵盤本身硬體上的延遲作用遠大於系統的影響。

▌物理結構延遲!

因為傳統的機械結構往往採用的了兩個金屬片,接觸後通電傳出信號。但從微觀的角度來講,金屬片在接觸和鬆開的過程中是有摩擦和抖動的,你按下一次可能會傳出數量不等的多次信號,因為結構設計問題,導致回彈延遲(debounce delay)會比按下時更高(薄膜等機械接觸結構都有此類情況)。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廠商在鍵盤上就加入了延遲觸發的設計,會在每次觸發後延遲一定時間再輸出信號(延遲觸發避免雙擊),低端的鍵盤一般這個數值在60ms左右,算是很高的。相對好一點的鍵盤比如Cherry就聲稱只有40ms延遲觸發時間,

幾年前有一部分鍵盤會把這個東西作為賣點進行宣傳,觸發延遲最低的可以接近10ms(為了穩妥往往最低設置在20ms),也有的鍵盤內置的MCU會判斷觸發,實時調整延遲。

但玩家對此的關注度並不像顯示器這麼高,也就漸漸淡下去了,現在買鍵盤也極少會看到廠家說自己的鍵盤觸發延遲多少毫秒。

▌容易忽視的其他方面

軸體方面,很多品牌都推出了更短觸發行程的軸體,比如cherry的銀軸,這個改變的是物理操作上的延遲,但也確實是可行有效的。

後來出現了光軸、磁軸等新軸體,結構的改變影響了觸發手感,也進一步降低了物理觸發延遲。由於沒有機械抖動,所以不需要鍵盤不需要設計延遲觸發了,也就輕易能做到超低延遲了。

此外,PCB的電路識別本身也有延遲,一般的矩陣識別設計帶來的延遲在20ms左右,做到最低的在5ms左右。Cherry在推出MX6.0的時候也一同推出了RealKey技術,目前已經做到了1ms延遲。

也有不少發燒玩家在選外設的時候,至今還是會選PS2口而非USB,其原因往往也是因為更低的延遲和全鍵無沖。(需要注意,usb轉接ps2延遲會高於原生ps2)

還有一點也容易被忽視的是鍵盤的回報率,一般鍵盤的回報率只有125Hz,包括比較貴的雙模鍵盤往往也只能運行在125Hz下,這點導致延遲為8ms;而主打遊戲的鍵盤會做到1000Hz,從而帶來1ms的低延遲。鍵盤的回報率不像滑鼠一樣能在驅動里調,所以一般買來多少就是多少了。

▌最後的話

雖然延遲變低並不一定能讓你變強,說實話甚至根本感覺不出來變化,但至少可以讓你不再受延遲制約,甚至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你的操作。

老張個人覺得,現在的鍵盤最主要的方向是在手感、設計、等基礎方面,能做的盡善盡美的鍵盤沒多少,降低延遲更多的是一種「戰未來」的功夫,等到以後鍵盤各家都做的很好了、玩家要求也提高了,那到時候拿出來個超低延遲當作賣點,可能作用會比目前更大吧。

那你心目中理想的鍵盤是什麼樣呢?不妨在評論區分享給大家吧~

(一定有人會說兩個字:便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極客灣 的精彩文章:

AKKO AG325開箱,值不值一百塊錢?
哪些內存用的CJR顆粒呢?

TAG:極客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