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鄭爽,你不是巨嬰!

鄭爽,你不是巨嬰!

最近,鄭爽在節目《我們長大了》上,聊起自己的生娃計劃。

華少問她:「你計劃要生幾個?」

鄭爽笑著回答:「三個。」

這個回答,引起了華少的好奇:

「跟男朋友商量過了嗎?」

鄭爽有點嬌羞:

「就沒有那麼詳細的商量。」

此時,陪著鄭爽錄製節目的男友張恆,在場外也被cue到:

「恆哥,恆哥,生三個哦,壓力大了哦,還要龍鳳胎的~」

張恆一臉笑意,似乎默許了鄭爽的計劃。

鄭爽一直是活在熱搜中的女星。

尤其是她的戀情,更是被眾人時刻關注著。

粉絲幾乎對她的歷任男友,都不太喜歡。

哪個男生和她戀愛,就會被拉進這股漩渦里,微博隨即淪陷,遭受輪番攻擊。

但,鄭爽也從不介意,一直把自己的戀情,晾曬在太陽下。

有人覺得她特別直,特別真。

有人覺得她特別社會,特別任性。

但,真實的她是什麼樣的呢?

我們從頭開始說起。

軍事化家庭教育

1991年8月22日,鄭爽出生在瀋陽一個普通的小康家庭。

父親在外做生意,母親在她出生前,是一名普通職員。

鄭爽出生後,母親辭去工作,在家全身心教導鄭爽。

心理學認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幾乎能決定孩子一生的走向。

鄭爽父母的教育關鍵詞,是「控制」。

鄭爽的人生軌跡,一直是在完成父母的願望。

母親參加採訪時,曾理直氣壯地說:

「培養她,就是實現我的夢想。」

為了實現母親的夢想,鄭爽從小,就被按照「女明星」的規格教育。

4歲,第一次登台演出;

5歲,學習鋼琴、長笛、舞蹈;

12歲,獨自出外讀書;

16歲,跳級考上北影。

此後的人生,不是在電視台的選拔路上,就是在演出現場。

母親對鄭爽要求很嚴格,除了藝術要拔尖,學習成績也不能落下。

稍有不慎,就免不了一頓打。

在後來的各種採訪中,母親聊起教育,都是津津樂道,並且認為,全靠自己的悉心教育,鄭爽才有了今天的成績。

長大後,鄭爽也沒有脫離父母的控制。

比如,她凡事都乖乖跟父母彙報。

還有滿足父親的願望,帶他上綜藝,帶他紅。

另外就是脫離正規公司管理,成立自己的工作室。

管理人員是父母和一眾親戚。

她一直鉚足了勁,達到父母的要求,變成一個驕傲的女兒。

孤獨的成長和不公對待

但鄭爽在同學們心目中,卻不是乖乖女,而是怪小孩。

12歲開始,鄭爽獨自去成都讀書。

青春期初期,是小孩性格最敏感的時候。

這時候,孩子需要最多的,是父母給予的安全感。

然而,鄭爽得到的,卻只有被動的假性獨立

這種「獨立」,不僅沒有達到父母的希望,反而讓鄭爽的自閉更上一層樓。

為頻繁轉學、跳級,鄭爽和同學們都非常生疏。

讀書期間,幾乎沒有結交到較好的朋友。

加上敏感、自卑,鄭爽總是被同學排擠和嘲笑,說是「鄉巴佬」。

青春期遭遇的校園暴力,鄭爽原本可以和父母訴說。

但父母給的,只有嚴厲的教條。

所以,她從沒和父母說過自己的委屈,甚至連不想出外求學,都不曾提出過。

她不敢反抗,不管對於父母,還是同學們的不公對待。

雙面個性

一方面優秀,一方面自卑,鄭爽給大眾的最深刻印象,就是嚴重的分裂。

她是一個雙面體。

一邊是光芒萬丈,一邊是陰鬱無比。

一邊是覺得自己處處低人一等,一邊是不允許任何人忤逆自己。

一邊是討好,一邊是叛逆。

鄭爽曾在採訪中說過,她對自己的表演能力毫無自信。

「我從來都沒有被那麼多人矚目過,就覺得不好意思,又覺得自己沒什麼資本,有時恨不自信,我真的很害怕,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演好。」

她總是費盡心思,希望做到粉絲的一切要求。

有段時間,鄭爽暴瘦,粉絲們都特別擔心,希望她多吃點飯,照顧好自己身體。

原因正是,希望觀眾喜歡她。

卑微,不自信,鄭爽的其中一面個性,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但,另一面的鄭爽,卻是完全相反的人。

她可以不顧及任何人眼光,當街抽煙。

當街情緒失控,神情恍惚,抱頭痛哭。

在《演員的誕生》節目期間,不和對手演員搭戲,自顧自地躲在角落,一副誰也不鳥的樣子。

她總說,自己的最重心,是希望獲得粉絲的喜歡。

然而卻開了小號,用最糟糕的話,懟粉絲。

看到粉絲脫粉,她甚至跑到對方的微博,罵對方,語言非常粗魯。

她甚至發動粉絲群,人肉某個不順她意的粉絲。

那陣子,鄭爽瘋狂被罵,脫粉的粉絲甚至聚集起來,造謠她精神有問題,希望她退出娛樂圈。

更多的人,說鄭爽是《致命ID》里的人格分裂體,時而是此,時而是彼,不知道哪個才是真的她。

其實,這兩面都是鄭爽的真面目。

自戀型人格

鄭爽是非常典型的「自戀型人格」。

自戀型人格,有一個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也就是,所做的一切行為,指向受益者,都是自己。

如果把鄭爽的性格拆分,可以發現3個顯著的特質:

一、乖巧懂事。

懂事的本質,是討好。

這個特質,是鄭爽從小到大沿用最久的。

這個個性產生的原因,是因為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導致安全感匱乏。她知道,只有達到父母的要求,才能得到父母的愛。

那時,她就會用懂事的一面,去討好父母,贏得關愛與照顧。

二、卑微脆弱。

鄭爽在成名之初,是最脆弱的。

那時的她不過十幾歲,成長還沒完成,就馬上進入娛樂圈的花花世界。

成名早,起步高,觀眾對她的期望太大,她背負著非常大的壓力。

她內心是極度不自信的。

因為從小父母給她的,是高壓,是貶低,是不認可。從未被接納過的她,無法相信有人真正認可她。

於是她無所適從,手足無措,不管做什麼事,都畏手畏腳。

三、叛逆無理。

如果留心觀察,可以發現,鄭爽開始破罐破摔時,正是她負評到達頂峰時。

長期壓抑 無法負荷的壓力,讓鄭爽遲到的叛逆期,終於來臨。

按進化心理學的說法,人的一生,一定會有叛逆期,有些人青春期釋放了,有些人一直被壓抑著,直到中年、老年,忍無可忍了才爆發。

而鄭爽在二十幾歲,已經是娛樂圈老人的時候,終於不想再討好任何人。

她抽煙喝酒,任性無理,情緒化,不理會任何人的感受,不管在什麼場合,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壓抑越深,爆發越猛。

她有一股憋屈已久的勁,需要盡情發泄。

可惜,這一切與之前她呈現出的清純女生人設不符,再度引來非議。

感動自我的愛情

鄭爽的「自戀型人格」,在愛情里,也是非常突出的。

很多人都特別心疼鄭爽。

因為她在愛情里,就是一個孩子。

拼了命的要,拼了命的付出,給一點甜就能樂半天,受一點苦就天崩地裂。

這就是典型的「自戀愛情模式」。

鄭爽的每一段戀愛,目的都非常明確——盡全力控制對方,讓對方屬於自己。

剛開始和張翰戀愛時,她曾多次被問到,有沒有準備想要結婚,她都笑著說,有機會的。

頗有一絲逼婚的暗示。

為了成為一位合格的預備妻子,她在事業發展期,拋下大量工作,做起張翰的貼身助理。

截圖來源:妝點娛樂

為了表明自己的忠貞,她堅決不拍有擁抱接吻的戲,宣稱只和張翰演親密接觸的戲。

參加活動,必須和張翰一起,如果張翰臨時行程有變,鄭爽也會跟著毀約、失蹤。

每天最大的盼頭,就是回家給張翰做飯洗衣服。

最後因為張翰工作忙,信息、電話回復不及時,她以為是自己魅力不足,私自去整了容。

張翰很震驚,這件事成了他們分手的導火索。

不久後,分手從傳聞變成了真相。

後來,她和胡彥斌在一起。

她依舊用盡一切手段控制對方。

放下一切工作,想盡辦法,圍著胡彥斌轉。

據聞,她24小時都必須和胡彥斌保持聯繫,如果回復不及時,就會一直瘋狂打電話,直到對方接為止。

但,好景不長,這段戀情,僅僅維持了一年。

分手後,鄭爽出了一本書,寫了一段內容,給剛分手不久的胡彥斌。

「關於愛情我說不出什麼完整的話語,腦袋裡能想到的100件小事,都是我和你。」

很多人看了之後,都深受感動,甚至不停去胡彥斌微博,攻擊他。

但,在這100件小事里,我看到的是郭敬明式的初中戀愛,充斥著自以為是的感動和付出。

比如,不顧對方的感受,強行在大街上,要對方親吻她,以此宣誓主權。

比如,分手後,死纏爛打,瘋狂發簡訊給對方,即使對方沒有回應,也一直這麼做。

而且,還有一點,讓我非常震驚。

鄭爽在這100件小事,說出了自己最核心的一個感情觀:

「支持你做任何事情,哪怕只是玩玩感情,我都能夠接受你的放縱。」

也就是說,她可以接受對方玩弄她的感情,也能接受對方出去花天酒地。

既不自愛,也不尊重對方。

我們總覺得,卑微到塵埃的付出,是因為害怕失去對方。

但其實,完全不顧及對方感受,盲目地瘋狂付出,內心的渴望其實是積攢道德成本,以達到控制對方的目的。

所以,不管是張翰,還是胡彥斌。

和鄭爽分手後,態度都是堅決的,老死不相往來。

張翰杜絕一切複合可能性。

胡彥斌更絕。

首先在微博宣布,從此不再見面。

然後,在節目中被蔡康永問到,是否還有複合機會。

嚇得連忙回三次:「不會的。」

可以猜想,鄭爽在親密關係中的表現,究竟有多可怕。

竟讓一眾前任,都劃清界限,絕不給大眾,和鄭爽,留任何一點幻想的餘地。

合適對象=成長機會

好在,張恆出現以後,我再次看到了鄭爽曾經的笑容。

宣布戀情時,兩人面對的,是鋪天蓋地的負評。

但,兩人都沒有停止前進的腳步。

從前面對愛情,她總是小心翼翼,患得患失。

比如覺得自己配不上張翰。

能接受胡彥斌玩弄和出軌。

但面對張恆,她覺得,很自在。

接受採訪時,她坦言,因為男友,她的性格變好了許多,因為和他一起,生活比較簡單。

她需要一個可以曬出來的愛人。

張恆都一一配合。

她需要一個24小時貼身的愛人。

張恆做起助理,寸步不離。

相比,光芒四射的前任,鄭爽顯然更需要的,是現任的陪伴。

她不需要一個功成名就的英雄,要的,只是足夠的安全感。

我們很難預測,這段戀愛,未來會走向何方。

但,至少此刻看來,鄭爽在這段感情里,獲得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

卸下明星的耀眼頭銜,她也不過是一個28歲的普通姑娘。

過去經歷的傷痛,造就了她渴望被愛,被關注的個性。

如今走到現在,也希望她能慢慢成長,和原生家庭、成長創傷、失敗戀情,都一一和解。

也許,她從依賴他人,到真正獨立;

從一個巨嬰,到一個大人;

從自我價值感低微,到正確認識自己,改善自己,還需要一段很長的路。

但我相信,只要她願意,她就能走得很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學點穿衣打扮 的精彩文章:

《她的私生活》女主朴敏英,4招顯瘦穿搭術,將舒適風表現到極致!
T恤+牛仔褲+闊腿褲+半裙搭配,顯高10cm,顯瘦10斤!時髦一整個夏天

TAG:每日學點穿衣打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