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花兒為什麼這樣臭?

花兒為什麼這樣臭?

犁頭尖

Typhonium blumei

天南星科犁頭尖屬

多年生草本

趁著剛剛認識了半夏的餘勇,正在開花的犁頭尖,另一隻重慶城區極常見的天南星科植物,成功地勾引到了我下黑手。

犁頭尖跟半夏也確實有些似是而非的親戚關係。前幾天就有朋友發照片來問:這個是不是土半夏呀?確實,在犁頭尖的眾多地方別名里,除了土半夏,還有芋葉半夏、金半夏等。但它們的親緣關係僅限於都是天南星科的,半夏是半夏屬的,而犁頭尖是犁頭尖屬的。

前幾天,我帶上小鏟及一雙透明的薄膜手套,去樓下挖犁頭尖的標本。之所以如臨大敵,如履薄冰,是因為海芋(也是天南星科的,又叫滴水觀音)碰到汁液就會中毒的印象深入人心,作為一名資深的皮膚過敏者,不得不防。

走進幽靜的花園小徑,兩旁的麥冬叢里大片大片地野生著茁壯的犁頭尖。我聞到一陣腐蝕性的臭味,薄薄地飄散在空氣中。當然,如果不是我提醒,同行的爸媽並未察覺。這臭味畢竟天然,比下水道、化糞池等城市生活造成的臭味還是輕多了。

雖然犁頭尖的花序大且造型奇特,但顏色呈深紫色,並不容易注意到。如果你已看過前兩期寫過的半夏,你會很容易地發現天南星科開花的獨家特徵。

首先是奇特的佛焰苞。半夏的佛焰苞是綠色的狹長型,犁頭尖的佛焰苞就拉風得多了:深紫色,闊大的三角形,拖著長長的細尾。回家後,我克服心理障礙,用手直接摸了下,嗯,絲絨般的光澤及順滑的手感,還是半透明的,頗有點低調奢華的感覺。

從佛焰苞的中心伸出一根長長的細棒子,下部綴滿黃色的小粒,然後有一小截是光滑的,餘下大部分塗滿了深紫色。跟半夏一樣,黃色小粒是雄花序,長長的深紫細棒是附屬物。

雌花序照例藏在佛焰苞下部綠色、閉合的管里。但與半夏不同的是,犁頭尖的雌花序並不與佛焰苞粘生在一塊;更不同的是,它多了一個結構——退化雄蕊(也叫不育花或中性花序),金紅色、線形、向上彎曲,比其下真正的雌花醒目多了。

採回來的,還有一枝尚未打開的花蕾。這時,捲成一個細管的佛焰苞還是灰青色的。剖開一聞,居然毫無臭味!這個發現,令我大樂。

顯然,令犁頭尖聲名遠揚的臭味——中國植物志的描述是「強烈的糞臭」,或通常大家說的「腐臭」,僅限於花盛開的那段時間。這顯然是它分泌的荷爾蒙嘛,為裙下之臣度身定做。

問題來了:它為什麼要開這麼惡臭的花呢?

答案你可能也猜到了:投其所好。為它傳粉的昆蟲,深深地被這種人類厭惡的臭味所吸引而無力自拔。我們不也愛吃臭豆腐么?

犁頭尖的肉穗花序和佛焰苞都散出出強烈的臭味。這種氣味吸引了它的傳粉昆蟲前來探訪,深紫色似乎也在模擬腐肉的顏色;棒狀附屬器與寬大的佛焰苞就像是專為迎接它們而設的下機舷梯與停機坪。

《授粉博物志》一書里描述了一種犁頭尖同屬近親的授粉過程,可作參考:

「馬蹄犁頭尖(T. trilobatum)由不超過半毫米長的微型甲蟲授粉。它們在清晨進入佛焰苞,抵達基部的雌花後,佛焰苞開始在它們上方布下障礙,把它們困在裡面。第二天,花粉散落在障礙物上;然後障礙物稍稍開口,這些昆蟲從成團的花粉之間爬出。」當這些攜帶著花粉的甲蟲飛進另一朵花里時,就成功地幫植物完成了授粉。

而顏色與大小都喧賓奪主的退化雄蕊,又扮演了什麼角色呢?根據這本書對天南星科其他植物的描述,很可能它們的主要任務是將體型較大的昆蟲隔絕在外,排除對授粉大業的干擾。

犁頭尖這個名字,因其葉子形似耕田用的犁頭而得名。它的葉子也很有識別度,大多為三角狀戟形或三角狀箭頭形,葉柄很長;葉數枚,紙質,全部基生。它的的屬名Typhonium意為「暗色的」,指佛焰苞的顏色似腐肉;種加詞Blumei是以18世紀早期分類學家Carl Ludwig von Blumen的名字命名的。

最近基本上宅家,寫的英國梧桐,半夏,垂葉榕等,都是家門口、大路邊隨處可見的普通植物。但我對草木,一向是因為熟悉,所以親近。日前,有朋友分享給我一篇人物專訪,寫一位喜歡研究菌類的年輕姑娘。文章很有趣,但我注意到的,是文中提到她的一位喜歡植物的朋友,「幾年下來,身邊已經沒可看了,要看新植物,得去非洲」。

對此,我大大地不以為然。我也喜歡植物有幾年了,但至今為止,就連我家小區里的草木,都還有一大半沒仔細辨認過。更別說每一種植物在春夏秋冬,都有不同的風貌呢。

博物學上歷來有在細微之處見大千世界的傳統。《看不見的森林》就是一例,作者戴維·喬治·哈斯凱爾教授選定了一小塊地方,作為自己的「壇城」,每周前來觀察幾次。我特別喜歡他說的這一段話:

「我在觀看壇城的過程中得到的回報之一,就是意識到,我們應當用自己的關注去創建奇妙的處所,而不是一味尋找有可能帶給我們驚異的『原始地帶』。花園,市區的樹木,天空,田野,幼齡林,還有城郊成群的麻雀,無一不是壇城。近距離觀看它們,正如觀看一片古老的叢林一樣卓有成效。」

這個傳統發展到極致,就是「一粒沙中見世界,一朵野花中見天國」。正如哈斯凱爾教授所言,「從無限小的事物中尋找整個宇宙,是大多數文化中貫穿始終的一個悠遠主題。」

這個意思,我的一位朋友用大白話作了翻譯:「心中有海,哪裡都是馬爾地夫。」她說得很對。

分布:

產重慶、四川、雲南、貴州、浙江、江西、福建、海南、台灣、廣東、廣西、湖南、湖北。

柬埔寨、印度、緬甸、印度尼西亞、日本、越南、泰國均有分布。非洲、尼泊爾、菲律賓、太平洋群島有引種。

文章與植物圖片(除註明出處外)均為作者原創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植物上癮者

微信號:plantfiend

發現每種植物的獨特之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植物上癮者 的精彩文章:

英國梧桐,「石上青苔,還有歲月」
在一本舊書里,邂逅上世紀六十年代獨有的質樸優雅

TAG:植物上癮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