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讀《周易》為什麼有千百種看法,逃不出最根本一條

讀《周易》為什麼有千百種看法,逃不出最根本一條

作者:坐照入神

很多人感覺讀《周易》時有點暈,認為它是太偏離常規的文化。尤其是現代以科學技術為主導的文明,要想搞明白《周易》,如同把三相插頭硬插到兩相插座中一樣,插不進有點焦慮,不來電。但心中也會有猶豫,古人為什麼要寫出《周易》,想要告訴後人什麼真相?

現代人讀《周易》,品味出的往往是生硬內涵,那是因為有文化斷層。如果要深入理解,就要熟知中國先賢的思維習慣。

拿三相插頭插兩相插孔,如果想來電還是有很多辦法的,一個是改造成三相插座;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折彎或者是掰斷三相插頭的中間一極,變成兩相插頭,再插,接通了。

《周易》講的就是陰和陽相反相成互推互動,古人認為看天下萬事萬物都離不開這個,有陰陽兩相連通就全明白了。正如交流電的火線和零線,直流電的正負極。可以點亮燈、也可以驅動馬達、製造影音、為冰箱製冷等等。

古人總結世界變化寫成《周易》,有陰陽來反映事物本質和變化規律。拿電來說,在每個人的頭腦中,對電的理解也會有千差萬別,這與他對電的使用電的科普知識積累密切相關。而電能只是陰和陽主導的自然大戲中的局部。

讀《周易》的人也會有很多不同的理解,這不奇怪。算命先生心中的《周易》是對人生命運的解說字典;書法家眼中的《周易》是筆墨與白紙的互動,是空虛和充實的變幻;道家體悟的《周易》是宇宙的奧秘和人生的解脫……

由於《周易》是文明塔尖上的產物,先天自帶光環,讓人喜來讓人憂。《周易》是經過儒家推廣的遠古學問。孔子當年感嘆自己學的有點晚,為了爭取早點明白,翻爛了穿書繩,這就是「韋編三絕」的由來。

以孔子的胸懷,依然被很多人誤解,儒家雖然主導著中國文化脈動,也曾被反覆打擊和誤解。其實,在《周易·繫辭》中也早有預言解說,稱之為「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

如果有仁人智士的氣度,自然會發現《周易》中的正能量。比如「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等。《周易·繫辭》還有一條,叫「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這明顯是開放包容的智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的精彩文章:

艾草、萱草、屈軼草、蓍草,古人說它們都不簡單
老話說「財不跟無福之人」,對嗎?

TAG:許多年後我還會想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