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黃帝內經》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

不過在中國古代,由於認識水平的局限,人們對疾病缺乏了解,「治未病」和「治欲病」,實際上難以實現。

不過,隨著科學探索的不斷深入,我們對疾病發生和發展過程的認識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可以在疾病發生前或者發生的臨界點進行治療,真正達到「治欲病」的目的。

近期的《自然》上就發表了這樣一項研究。科學家發現,在肺鱗癌患者中,那些沒有變成真正癌症細胞的癌前突變細胞,便能夠觸發免疫抑制。並且,當它們發展成為原位癌,而還未成為浸潤性的惡性腫瘤時,就已經可以抑制免疫系統,實現免疫逃逸了

而當發現了癌症的這個秘密後就可能以此為突破口,找到隱匿的原位癌的蹤跡,及時幫助高危患者預防和治療此外,這還表明,在肺鱗癌發生的最早期,免疫治療可能就有發揮的舞台。

該研究由法國科學家領導的多國團隊完成,論文的通訊作者是Jér?me Galon和Céline Mascaux,第一作者是Céline Mascaux和 Mihaela Angelova[1]。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Céline Mascaux博士(marseille-immunopole.org)

進入晚期癌症,對於大部分人可以說是陷入絕境。尤其是晚期肺癌患者,即使有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助力,5年生存率仍然很低。

因此,癌症的早治顯得極為重要。據評估,在美國,因早期診斷和治療技術的進步,每年就能拯救7萬名肺癌患者的生命[2]。

但是,這還不夠,全世界每年因肺癌死亡人數超過百萬,科學家想幫助更多的人。

目前,CT成像技術已經能讓人們在極早期就發現不少癌症,並清晰地分辨不同時期的癌變組織。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一般癌變組織按照形態,大致可以分為:癌前病變期——原位癌期——浸潤期——轉移期等幾個時期,這幾個時期情況逐步惡化,也越來越難治,並且,治療方法也不一樣。

癌前病變期的組織,細胞出現了改變,但還不是真正的癌細胞;而當形成原位癌,則屬於真正的癌症了,不過還局限在上皮內皮中,沒有浸潤到其他組織中,所以又叫浸潤前癌,是癌症的最早期形態;而浸潤期、轉移期就是真正的惡性腫瘤了。

原位癌實際上處於癌症的臨界點上,可以認為是癌症的胚胎,是它最脆弱的時期,也是阻擊癌症的最佳窗口。(癌前病變組織不一定能發展成為癌症組織,在這個時期治療,可能發生過度治療。)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癌變組織的不同形態(lookfordiagnosis.com)

不過,光憑組織形態,恐怕還是力有未逮,大部分的早期癌變組織還是難以察覺,白白錯過了最佳的干預時機。

因此,我們需要找到癌症組織更準確的標準物。

如何才能找到標誌物呢?要深入了解疾病,就需要從頭到尾知道疾病的發病機制。

研究人員從77名肺鱗癌患者中取了122份活檢組織,這些組織按照形態被清晰地分為9個時期(癌前病變期、原位癌期等又按嚴重程度進行了細分)。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肺鱗癌分期

他們對這些不同時期組織的癌細胞和免疫細胞,進行多組學分析,檢測這期間轉錄組、代謝組以及免疫反應的變化。

確實發現了很多重要的現象,包括:

(1)在正常細胞向癌細胞轉化的最早期,便被免疫系統察覺;

(2)隨著帶突變的細胞不停積累,會引發越來越強烈的抗腫瘤免疫反應;

(3)而高度的癌前病變組織便已經開始觸發固有的免疫抑制。

也就是說,在癌前病變期,免疫系統已經開始發揮免疫監視作用。而這個時期,癌前病變細胞也開始修鍊免疫抑制能力。

到了原位癌期,癌變組織已經能通過免疫檢查點抑制免疫系統,實現免疫逃逸了!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當然,既然在浸潤前的癌變組織中,已經發生的腫瘤免疫和免疫抑制反應。那麼我們也可能以此為線索,找到以前難以發現的原位癌組織,從而將其扼殺在萌芽狀態。

此外,由於發生了免疫抑制,理論上這表明,免疫治療在這個時期就可能用於新輔助治療,阻止肺鱗癌向惡性浸潤性癌症轉化。這對於那些對於臨界點的高危肺癌患者來說,有重要意義。

雖然該研究是在肺鱗癌中進行的,但是考慮到癌症免疫抑制的普遍性,這個發現或許可以推廣到其他癌症浸潤前治療中。

因此,更多隱匿著的原位癌的小尾巴,要被科學家抓住了。這將為真正實現「治未病」和「治欲病」奠定堅實的基礎。

編輯神叨叨

我們之前報道過的癌前病變組織鑒定和癌細胞成仙之路。癌前治療也是一個極具潛力的領域。癌前治療可能是癌症治療的下一場革命

如果想及時獲取第一手科研資訊,那你絕對不能錯過瞬息~而瞬息又推出了全新版塊——瞬間。瞬間可以給大家提供更多:

比如全球新葯研發的動態;

比如最新學術研究的熱辣點評;

比如一線臨床醫生的所做所思;

還比如,比如你醫學工作中的某一個瞬間。。。

只要有那麼一瞬間,有一百萬種可能。點擊瞬間圖片,分享你此刻的醫學時光吧,朋友們!

對,就這個圖,點就行!

參考文獻:

[1] Céline Mascaux et al. Immune evasion before tumour invasion in early lung squamous carcinogenesis. Nature, 2019, Doi.org/10.1038/s41586-019-1330-0

[2] Goldberg S W, Mulshine J L, Hagstrom D, et al. An Actuarial Approach to Comparing Early Stage and Late Stage Lung Cancer Mortality and Survival[J]. Population Health Management, 2010, 13(1): 33-46.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自然》:天生惡魔!科學家發現肺鱗癌在原位癌時就已發生免疫逃逸,這有助於超早期癌症的發現,且免疫治療或能預防轉移 | 科學大發現

本文作者 | 低溫藝術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奇點網 的精彩文章:

這些名垂青史的畫家「眼睛都不好使」| Dr.Why
學醫催人老!科學家分析美國實習住院醫師DNA結果發現,實習第一年DNA端粒縮短速度是常人6倍

TAG:奇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