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想像的天空:走進幻想曲的音樂世界

想像的天空:走進幻想曲的音樂世界

音樂本是一種讓人思維更開闊的藝術,而專門以「想像」作為創作目標的音樂體裁就更加能讓人在旋律間浮想聯翩。幻想曲(Rhapsody)就是這樣一種引人入勝的音樂體裁。

幻想曲(Rhapsody)是一種形式自由洒脫的器樂曲。早期的幻想曲常由弦樂器或鍵盤樂器演奏,多用復調模仿手法自由發展主題。其後,幻想曲常作為賦格曲和奏鳴曲的前奏,與結構嚴謹的賦格曲和奏鳴曲本身形成對比。此外,也作為獨立的器樂曲,幻想曲的性質類似隨想曲,浪漫派作曲家肖邦、舒曼、勃拉姆斯等常常通過幻想曲表達如夢的意境。它著重內心深處的表達,富於感性色彩。

今天,「影音新生活」將與大家一同走進幻想曲的世界。

F小調幻想曲——舒伯特

幻 想 曲 簡 介

幻想曲(Rhapsody)是一種即興的器樂作品。作曲者可以隨自己的幻想自由創作,樂曲具有幻想的自由奔放的特點,並富浪漫色彩。由於它最初來源於即興創作,因此它的形式很少固定的音樂形式。

幻想曲的歷史沿革

狂想曲(Rhapsody)這一名詞最早源於古希臘的史詩詠吟者,他們用樂器伴奏歌唱或朗誦,後來在專業創作中是指以民歌曲調為主題而發展的器樂幻想曲。大多數「狂想曲」是以緩慢的民歌曲調為基礎進行變奏,又與宣敘調式的段落和快速的民間舞曲段落相對比,音樂富於民間特色。

在巴洛克和古典主義時期,典型的幻想曲是以鍵盤樂器演奏的搭配著快速變換的賦格結構的曲調,並常放在賦格曲之前。這類幻想曲規模常較宏偉,用復調結構。

隨後,幻想曲發展成為不附在其他作品之前的獨立的器樂幻想曲。這類幻想曲規模常由許多對比段落連接而成,各段的速度、調性不一致。此外,還有幾個獨立樂章組成的套曲形式的幻想曲。

到了19世紀,狂想曲運用民族民間音樂素材進行發揮、結構較自由、具有史詩風格和民族色彩的器樂獨奏曲或管弦樂曲多具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和敘事性段落,於是,就出現了歌劇主題的幻想曲和民歌主題的幻想曲,他們都是根據現成的旋律主題進行變奏自由展開。

19世紀還出現管弦樂的標題音樂作品的幻想曲(交響樂幻想曲),他們常有具體內容的描述,性質接近交響詩,而曲式更為自由。

克勞汀幻想曲

《克勞汀幻想曲》是克羅埃西亞(The Republic of Croatia)鋼琴演奏家馬克西姆·姆爾維察(Maksim Mrvica)作品,由克羅埃西亞才子Tonci Huijic赫吉克作曲。

《克勞汀幻想曲》是一首典型的浪漫主義鋼琴作品,同時充滿現代音樂的製作元素以及流行曲風,此曲甚稱現代鋼琴小品典範之作。旋律簡單優美,具有濃厚古典氣息的鋼琴曲,與我們所熟知的名曲水邊的阿狄麗娜有異曲同工之妙!

沉思曲

《沉思》又名「冥想曲」,是一首深受樂迷喜愛的經典曲調,出自著名歌劇《泰伊斯》的間奏曲。《沉思》旋律優美,情感豐富,既有甜蜜也有苦澀,表現了墮落天使黛伊絲的內心活動,也是靈與欲激烈爭鬥的音樂體現。

羅密歐與朱麗葉幻想序曲

《羅密歐與茱麗葉幻想序曲》是俄羅斯作曲家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早期的代表作品,作於1869年,該曲結構宏大,旋律優美,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奏的曲目。

作為一位富於革新和創造精神的偉大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與莎士比亞具有相類似的社會感遇,自然會成功地塑造齣劇中和各個藝術形象。這些藝術形象表現準確、生動、鮮明地展示在人們面前,使這部幻想序曲與莎翁的原著在思想性與藝術性上達到高度完美的統一。柴可夫斯基在該曲的創作中運用多種創作手法,使作品得到恰如其分地表達。

幻想即興曲

全曲遵循主調音樂的織體手法,分散和弦式的各音和層次眾多的格聲部分布在廣闊的音區中,並按泛音的原理、音程自下而上逐漸自大而小,造成洪亮的音響效果。兩手的節奏都不同,其交叉的技巧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即興去中的那種衝破固有規則的漫不經心,反而透露出那種隨意而為的風度與幻想的那種延伸感。在全曲主要旋律所在的調性上,肖邦作出了一個與正常調性所表達感情相反的處理。一般小調多為憂鬱感傷或抒情的旋律為主。而肖邦卻恰恰在小調上創作出激越熱情的主旋律,不但使人耳目一新,更大大體現了肖邦自己那種英雄情節不得志的悲壯。「花叢中的大炮」真的是對肖邦最好的形容。

c小調幻想曲

莫扎特為鋼琴而創作的幻想曲共有3首,其中《c小調幻想曲》(K475)最為著名,作於1785年。創作特色帶有即興性、單純美、非凡的平衡力,莫扎特賦予這部作品嶄新的織體與和聲,使它在體現音樂戲劇性方面達到了極高的水平,並把宮廷藝術的優雅發展到了頂峰。

c小調合唱幻想曲

貝多芬的合唱幻想曲是一首曲式結構很特別的樂曲。鋼琴獨奏26小節的帶有華彩樂段意義的引子開始,這段引子在貝多芬自己演奏時(1808年12月22日)是即興演出的,博得極大喝彩。隨後只有一個610小節需演約16分鐘的長長的所謂「終曲」(Finale)中間插入合唱,這種形式是獨一無二的。

卡門幻想曲

薩拉薩蒂一生中創作了大量的小提琴獨奏曲和協奏曲,大大豐富了小提琴的表現力。代表作品為小提琴獨奏曲《流浪者之歌》(又名《吉普賽之歌》)、《卡門主題幻想曲》、《阿拉貢霍塔》等。

而這首小提琴曲是彙集法國作曲家比才的著名歌劇《卡門》中最為人所熟知的幾段具有西班牙民族風格的旋律而寫的幻想曲,它的全名是《依歌劇卡門的主題而作的演奏會用幻想曲》。曲中安排有充滿薩拉薩蒂特色的極為艱深的各種小提琴技巧。

蘇格蘭幻想曲

該曲由布魯赫創作於1880年,題獻給薩拉薩蒂。但長久被他的《第一小提琴協奏曲》的大名所掩蓋,在1880年首演後,一直塵封了半個世紀還多。直到海菲茨「發現」這首曲子並積極的在美國到處巡演,才大大促進了它的流行。

作者在各樂章里加入了古老的蘇格蘭民謠的旋律,作成了由小提琴主奏、豎琴與管弦樂隊合奏的幻想曲。豎琴在本曲中並非作為華麗的主奏樂器,而只不過當作點綴,表示在管弦樂伴奏中,豎琴較為重要而已。整個樂曲充滿了夢幻性,甘甜而優美,有女性化之感,而且作者對於主奏小提琴的技法運用,可以說無懈可擊,樂曲的管弦樂伴奏部分也寫得十分完美。

幻想交響曲

1827年秋日某晚,柏遼茲在巴黎奧德翁劇院觀看英國劇團演出莎士比亞悲劇,深受感動,且愛上了飾演朱麗葉的演員,卻遭拒絕,使他極度苦悶。1830年,27歲的柏遼茲寫成這部表現個人愛情狂熱、絕望、幻想的標題交響曲,副題為「一個藝術家生活的插曲」。全曲分五個樂章。

柏遼茲的《幻想交響曲》不僅是柏遼茲個人的代表作,更是音樂史上極為重要的交響樂作品。《幻想交響曲》極富獨創性,特別是在音樂中直接引入了標題意義。本曲問世之後,一時造成了極大的轟動。柏遼茲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帶有病態的夢想和燃燒著的熱情,使他擺脫了形式上受約束的古典交響曲,而創造出了一種全新的風格。

他大膽地使音樂成為標題的附屬品,並在這一交響曲中構成了自傳式的內容。全曲在結構、和聲與旋律方面都存在著大膽的創新,由此開創了自由浪漫主義音樂的道路。它從標題音樂創作和交響樂配器兩個方面,為後來的浪漫主義音樂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結語:想像是欣賞幻想曲的過程中最直觀的表現,熱愛古典音樂的讀者們不妨多多聆聽經典的幻想曲作品,在自由的旋律中馳騁無限的樂思,尋找理想的共鳴,這難道不就是作曲家們創作的初衷嗎?

註:圖片及文字來源於網路。若有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會第一時間後台刪除處理

如果你還想聽哪位歌手的音樂,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讓我們不斷帶來更優質的內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音新生活 的精彩文章:

坊間有所謂的Pure Digital Drive,這是數碼放大器嗎?
科普 | 音響學基礎知識(四):室內聲學原理與設計

TAG:影音新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