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晚上睡覺一定要關門」,美國消防員忠告上熱搜!中國消防:各有利弊

「晚上睡覺一定要關門」,美國消防員忠告上熱搜!中國消防:各有利弊

晚上睡覺你會關房門嗎?

前不久,關於「睡覺要不要關卧室門」的話題,衝上了熱搜榜前列,美國一位消防員在網上向大家科普說,為了保命,晚上還是關上門睡覺吧。

這位美國消防員表示,在家庭火災蔓延期間,閉門卧室的平均溫度低於37.7℃,而開門卧室的平均溫度可能超過537℃,足以融化屋內的電器和擺設。

除了高溫外,火災最可怕的是濃煙和一氧化碳中毒。美國消防安全研究所的實驗結論,開著門的卧室一氧化碳含量是關閉房門的卧室的整整10倍。

卧室A開著門

卧室B關著門

昨天上午,杭州消防支隊做了一個實驗。實驗場地選了蕭山一個拆遷農居房三樓,現場模擬普通家庭「兩室一廳」格局,中間房間模擬客廳,兩邊房間模擬卧室。三個房間的門窗,都是常見的普通房門,沒有防火隔煙的作用。每個房間都裝了煙感報警裝置和攝像頭監控設備。

客廳發生火災,開著門的卧室A和關著門的卧室B會發生什麼不同情況?(兩個卧室的窗戶都關著)

湘湖消防中隊隊員在客廳放了一個鐵皮桶,裡面是倒入汽油的廢舊衣物。

上午10:20,實驗開始。

隊員將火柴扔進鐵皮桶,開始燃燒,滾滾黑煙上升,客廳上空很快就被黑煙填滿。

「嘀嘀嘀」,客廳內的煙感報警器最先響起來,在鐵皮桶燃燒26秒後,發出了警報聲。

從監控看到,黑煙很快蔓延到開著門的卧室A。44秒後,卧室A內的煙感報警器也發出警報。

1分12秒後,卧室A的體驗者聞到濃重煙味,煙味重到影響正常呼吸和行動。

5分03秒後,卧室A的可見度幾乎為零。

與此同時,我在關著門的卧室B內,看到客廳的黑煙沿著頂上的門縫鑽進來,開始速度非常緩慢。隨著客廳火勢加大,黑煙進入速度變快。

點火後7分鐘左右,卧室B內聞到濃重的煙味。

我在卧室B內一邊忍受煙味一邊等待煙感報警。直到點火後的10分55秒,卧室B煙感器才響。

雖然濃煙從縫隙鑽入關門房間,但總體仍保持著可以逃生的空氣環境。

我看到濃煙上浮分層,消防隊員說,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都強調火場要匍匐逃生的原因。

開門關門各有利弊

如果睡覺關著房門,客廳煙感報警器比人提前7-8分鐘感知火災。

如果睡覺開著房門,客廳煙感報警器比人提早50秒左右感知火災。

如果客廳著火,卧室門開著和關著相比,裡面的人大約能提早6分鐘知道火警。(人最佳的逃生時間大概在5分鐘內)

但是開著門,濃煙進屋速度要快得多。關著門,煙進屋速度慢,也能有足夠時間報警求助,並積極自救。

消防隊員說,無論開門關門,對於逃生都是有利有弊

開著門,能夠儘早發現火情,及早逃生;

關著門,發現火情雖然晚,但至少爭取了一個相對獨立的求生環境。

但是要注意,當你在關門情況下聞到煙味時,說明外部燃燒已經很猛烈了,這時候再打開門,反而不利於逃生

消防隊員還說,實驗人是在清醒狀態下站在房間里,反應速度比睡熟的人快得多。而火災往往發生在夜間,人在睡眠中對外界感知力下降。客廳起火,人的反應時間會變長,如果再加上發現時間晚,後果可能不堪設想。

因此,單純說關閉卧室門能救命是不準確的

那麼開著門是否更安全?

也要視情況而定。人的睡眠有深淺,反應程度也不一,同樣條件下,開門睡覺能較快發現火災。

記者體驗:我覺得關門更好

昨天我在卧室B里,體驗了實驗,我個人感覺,從逃生的角度來說,睡覺關著門更好。因為人在室內與著火的客廳中間隔了一道門,拖延了客廳的濃煙蔓延到室內的速度,給室內的人提供了足夠的時間報警和逃生。

同時,室內的人在聞到煙味時,通過房門擠進卧室的濃煙還飄浮在卧室上空,還有一個相對獨立的求生環境。

關著門怎麼提早發現火情?

杭州消防再次推薦

安裝煙感報警器

為了關門時也能及早發現火情,杭州消防再次推薦安裝煙感報警器——它在這次實驗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煙感報警器是一個小圓盤,安在客廳中央天花板上,底部有紅外線交織而成的網格,當煙霧進入探測器底部阻隔紅外線時,就會引發報警。一旦發生火情,煙感報警器會在較短時間裡發出連續的刺耳警報。

杭州消防支隊負責人楊博軒說,煙感報警器敏感程度遠遠高於人的感知。因此在客廳、廚房等用火用電比較密集的地方,安裝煙感報警器能夠最大限度地提升人逃生的可能性,特別是有老年人或行動不便人群的家庭。

杭州消防近期一直在推廣「智慧煙感」,如果老人家中煙感報警器檢測到火災,除了在家中會發出警報聲外,也會將火災信息發送到相關聯繫人的手機上(最多7人)。此外,配套的App上還會準確提供火情位置,精確到家中卧室、廚房和客廳的點位,也能幫消防救援人員及時救火。

另外,消防部門還提醒,根據火場一線救援經驗來說,火場還是要盡量以自救為主。遇到無法撲滅的火災,能做到儘早發現火情,做到儘早逃生,才是處理的最佳方式。如果實在不行,才要想辦法等待救援。

記者 孫毓

通訊員 楊博軒 郁敏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實驗室 的精彩文章:

悲劇!四閨蜜聚會後搶著買單引發衝突,一人情緒失控竟跳入池塘溺亡
你們吃楊梅居然不蘸醬油!作為南方人:表示自己比較OUT

TAG:好奇實驗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