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力有順逆,站樁的自然養生之道

力有順逆,站樁的自然養生之道

文|網路 編輯|禪音

薌齋宗師給他所創的站樁,賦予了極有意思的意念假借,不弄懂這個,對大成拳站樁的養生之道,總是理解上差那麼一點。

類似的意念活動很多,聽上去很有意思,但懂得裡面真實含義的人並不多。

比如,平步站立的抱球,懷裡的是氣球,不能按憋又不能掉地下。

托嬰樁又叫托寶貝樁,不能讓孩子掉地下,又不能把孩子掐疼了。

推手如同哄著小孩玩兒,不能按小孩的意思走,還不能碰疼了他。

高級功夫的鳥難飛樁,手裡、懷裡的小鳥,要感受它們的用力,既不能放跑了它又不能使勁傷著它。

這些都是什麼意思?

實際上,這些都在講一個道理:力的控制。

這種力的控制,拋開其中的技擊含義不講,從養生意義來說,都在直指一個運動核心,感受外界物體的反作用力也就是阻力,但不跟它較勁,要順著它。

我們廣泛接受的健身概念是,運動的本質就是提升阻力,阻力的大小直接關係到你的運動量。

阻力小的運動,尚且不太傷害身體,但一味追求大的阻力運動,比如舉重杠鈴、打重沙袋,就一定會影響健康,因為你給外界多大勁,它就還給你多大勁,壓迫你的心臟、呼吸,增加你的承受壓力。

站樁、打拳的奧妙,其吸引人的最大樂趣就在於,我的力量作用於物體,但盡量不激發外界的反彈力。

參照上述種種意念活動,都在表達這個意思。

抱球,既不按憋又不讓球掉下,意思就是懷抱的力,要有一個控制,不要讓意念中氣球生出反作用力,但還要被我的力所控制。

上述意念種種,都有類似力量控制的表達,就不一一列舉了。

上述意念不要把它當做大腦思考的意識,它是肌肉神經的靜態微調,外形不動,身體裡面的勁兒在動,不動就是死樁了。

站樁,不是教你站在那裡跟誰較勁,比誰的力大,很多人掉到這個坑裡,一輩子爬不出來,練的不過是死樁,靜的時候勁也不小,但不能動,一動就沒,落一身病。

站樁,其實最簡單了,要想不落病,就先從意想抱球開始,兩腿平行站立,膝微曲,有笑意,身放鬆,身微緊,不許「球」癟了,身微松,不讓「球」掉了。

開始是兩臂微微鬆緊,後來發展到全身,注意自己發出作用力的同時,凝神靠觸覺感受哪怕些許微小的反力,遇反力即松,反力弱則我力即生,生生不已,如此身體得以善待養護。

更深的拳學追求,等以後再說,先把眼前的事做好。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尾閭-太極拳內功修鍊的關鍵部位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