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包大人的臉是如何逐漸變黑的?

包大人的臉是如何逐漸變黑的?

全文共4668字 | 閱讀需7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包公從最初的白面書生,到今天的黑臉月牙,已經變成了一種定型的臉譜化形象。

清代嘉慶年間,張祥雲出任今天安徽的廬州府知府,循例去參拜地方先賢,廬州是包拯的故鄉,張祥雲在當地祭祀包拯的祠堂參拜包公像之後,發了一番感慨道:「公肖像滿天下,使人汗駭僵走,不敢仰視。今奉命守廬,拜公遺像於香花墩上,嶽嶽懷方,和藹溢於眉睫,無外間妄塑非常狀。甚矣!人之好怪也」。原來使張祥雲感慨的是包公的塑像面容安詳,十分和藹,並非外界塑造的那樣讓人望而生畏,不敢仰視。張祥雲的這份感慨說的很「文藝」,如果直白點的話,那就是「包大人的臉這不很白凈嘛,根本沒有外面說得那麼黑嘛!」

古代沒有照相技術,要想知道古人的面貌只有文字描述和畫像兩種方式,文字描述不夠精確,畫像在輾轉流傳、複製過程中會變形、走樣,一般來說,時代越早的畫像更接近於真實。

下面這張是收藏在故宮南薰殿的包拯畫像,雖然年代不能準確斷定,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比較早的包拯像了。

細觀此圖,包大人和藹慈祥,兩頰豐腴,在淡黃色卷底的映襯下,臉色顯得「白裡透紅(與眾不同)」,須髯飄灑,是一幅典型的宋代士大夫文人形象。

您可能不大相信,這真的是包公的畫像嗎?包公不是這樣嗎?

或者這樣:

或者這樣:

這樣:

還是這樣?

你可能會說,我印象中的包大人外形特徵很明顯啊。一是他老人家的膚色特別、特別、特別的黑,比奧巴馬還黑,比非洲的朋友還黑。二是包大人額頭正中有明顯的月牙標記。你找的包大人的畫像也太白了,包大人塗了啥牌子的防晒霜啊?這SPF指數估計得好幾萬啊。

包大人當然沒有塗防晒霜,包大人的臉色是在歷史、文化演進過程中逐漸變黑的。

1

史料記載中的包拯形象

包拯曾任樞密副使,妥妥的副總理級別的高級幹部,《宋史》中記載了包大人一生的光輝經歷。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宋史·包拯傳》中沒有一句提到包大人的外貌。不光晚修的《宋史》中沒有關於包拯外貌的記載,宋人大量的筆記小說中也沒有關於包大人外貌的描述。

這說明什麼,說明包大人的外貌與常人沒有多大區別,身上沒有任何特別突出的特徵。《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中記載劉備「垂手下膝,顧自見其耳」。為什麼要特別點出這兩點,因為劉備胳膊長、耳朵大這兩點很特別,異於常人。後來曹操給劉備起綽號「大耳賊」就抓住了這一點,誰叫他耳朵大呢。如果包大人果真有後世傳說的黑面、月牙那麼明顯的外形特徵,史書中肯定會著重加以記敘的。

現在流傳的包公戲、影視作品中,包大人斷案如神,是宋代的福爾摩斯。不過史書中關於包拯斷案的記載不是很多,主要有兩件。一個是他在任天長縣縣令時,有一戶人家的耕牛被人偷割了牛舌頭,此人來報案。包拯讓他回去把牛殺了,將肉在集市上出售。包拯此舉,一是減輕該人的損失,牛無舌頭沒法進食,也活不長;二是想引蛇出洞,誘出兇手。果然,很快有人就來官府舉報有擅殺耕牛的,這在宋代是違法行為。包拯將來舉報的人拿下,認定他就是前述偷割他人牛舌的兇手。經過一番審訊,該人最終承認,先是尋釁報復,後來又想告官邀功,一切確如包拯所料。

第二個案件就比較複雜了,而且涉及到了當朝皇帝。皇佑二年,包拯時任天章閣待制兼知諫院長官。這年四月,京城開封府有一叫冷青的人,在大庭廣眾之下多次當眾宣稱自己是宋仁宗的私生子,據他說自己的母親是宮女,在出宮之前被仁宗臨幸懷有龍種,出宮後生下了他。冷青的母親確實曾在宮中當過宮女,是有記錄可查的。冷青氣宇不凡,談吐不俗,京城百姓都信以為真。消息最後傳到宮中,搞得宋仁宗都半信半疑的,有這回事嗎?記不清楚了,有還是沒有?這個可以有嗎?

宋仁宗先是讓時任開封府府尹錢明逸審理,不料錢明逸被冷青給唬住了,在公堂之上不由自主給冷青請安,成為京城笑談。那時候還沒有DNA鑒定技術,無法準確下結論。錢明逸無法結案,只好如實回奏宋仁宗。宋仁宗此時舉棋不定,自己年過四十,尚未有子,如果冷青真是自己的龍種那是再好不過了,但是萬一不是那就麻煩大了。於是就把這個案件交給包拯來審理。包拯此時是諫官,無審案職權,仁宗指定由他審理這個干係重大的案件,可見宋仁宗是十分信任包拯的。

包拯通過明察暗訪得知,這個冷青上面還有一個姐姐。而且冷青的年齡也跟他母親出宮的時間對不上,除非冷青的母親能懷胎數年,不然這個冷青絕不可能是皇子!由此斷定,冷青一定是假冒的。真相大白後,冷青被斬首。通過這兩個案件可以看出,包大人非常聰明,推理能力也很強,假以時日,完全可以成為後世傳說的「神探包青天」。這兩個案子也成為後世包大人神探傳說的源頭。

不過包大人的價值和意義不在於審案、斷案,包大人最可貴的品質在於不畏權貴、嫉惡如仇、秉公執法、剛正不阿。在當時,包拯就以直言敢諫而名震朝廷內外。南宋朱弁《曲洧舊聞》中記載了包拯彈劾宋仁宗寵幸的張貴妃伯父張堯佐的事迹。據記載,包拯在大殿上據理力爭,力陳張堯佐不可大用,說到激烈之處,吐沫星子都濺到皇帝臉上了。宋仁宗最後迫於壓力,部分准允了包拯的要求。這可能是後來包公戲中包公敢於與皇親國戚作鬥爭的現實源頭。

《宋史?包拯傳》記載,包拯權知開封府時,因為「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京師為之語曰:『關節不到,有閻羅包老。』」「閻羅」就是閻王爺的意思,冷酷無情,不留情面,這裡是貶義詞褒用,意思是說老百姓去開封府打官司沒有用錢「打點關節」也不怕,因為有執法如山、不留情面的包拯包大人,他秉公執法,不會徇私舞弊,更不會貪贓枉法。可見,包拯在世時就已經有了很好的口碑。值得注意的是,「閻羅包老」這個詞在無意中開啟了後世包拯「黑面」形象的源頭。因為在傳說中,十殿閻羅里的第五殿閻羅就是包拯托生的。

2

包公的臉是什麼時候開始變黑的?

現代大學者胡適先生是包拯的安徽老鄉,他在為《三俠五義》這部小說再版作的序言中曾經闡述過包拯形象演變原因及過程:

包龍圖——包拯——也是一個箭垛式的人物。古來有許多精巧的折獄故事,或載在史書,或流傳民間,一般人不知道他們的來歷,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兩個人的身上。在這些偵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間的傳說不知怎樣選出了宋朝的包拯來做一個箭垛,把許多折獄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包龍圖遂成了中國的歇洛克·福爾摩斯了。大概包公斷獄的種種故事,起於北宋,傳於南宋;初盛於元人的雜劇,再盛於明清人的小說。

包拯的形象,在宋代還是比較寫實,虛構成分不多,越往後就像陳玄奘演變成唐僧一樣,距離史實越來越遠,神話色彩越來越濃。

元代雜居興盛,以包公為主角的雜劇有不少。據明代臧晉叔編的《元曲選》記載,包公戲共有18種,流傳至今的還有十餘種。今天活躍在戲曲舞台上的像是《陳州糶米》《魯齋郎》等經典包公戲曲目,當時就已經出現了。元雜劇中包拯的形象是以「正末」演員來扮演,著蟒袍、黑色髯口,至於是不是黑臉,現存的劇本中沒有明確交代。

包公黑臉形象出現是在明代。明代錢塘散人安遇時編纂的《百家公案》中,第七十四回《斷王御使之贓》中有如下描寫:

第七十四回 斷斬王御史之贓

正飲間,忽一黑臉撞入門來……那黑漢吃了三碗酒,醉倒在階前叫屈……王御史令左右把黑漢吊起在衙里……王御史警疑,乃引董超入內,見吊起者正是包公也。

這是現存的比較早的描寫包公「臉黑」的作品。

到了成化年間的《新刊全相說唱包待制出身傳》中,包公的長相描寫更加細緻,也更加誇張了:八分像鬼二分人,三拳三角眼,一雙眉眼怪雙輪。頭髮粗濃如雲黑,兩耳垂肩齒似銀。鼻直口方天倉滿,面有定邦安國紋」。

這一描寫已經完全脫離現實,純屬虛構了。在明代文學作品中,描寫包大人「黑」還只是麵皮黑,到了清代,包大人已經全身變黑了。

清代嘉慶年間石玉昆所著的經典公案小說《三俠五義》不僅是中國古典武俠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後來包公經典形象的集大成之作,後世很多評書、戲曲等文學作品中的包公形象大都源於此書。

《三俠五義》第二回「奎星兆夢,忠良降生;雷部宣威,狐狸避難」里,包公之長兄包山前往錦屏山尋找被遺棄的幼年包拯時,即看到草地上「正爬著一個黑漆漆、亮油油、赤條條的小兒」。

畫風大概是這樣

據此描寫,包公不僅臉黑,而且渾身黑,這黑是上天賜予的,表明包公天賦異稟,非同一般,註定要擔負重要的神聖的使命。

從此之後,包大人的形象就「一黑不可收拾」,牢牢定型了,任憑再用什麼樣的防晒霜、漂白劑都變不過來了。

3

包大人的臉為什麼是黑色而不是其他顏色

對京劇有一定了解的讀者都知道,京劇演員按照行當分「生旦凈丑」四大類,其中「凈角」又名「花臉」,亦名「黑頭」。「黑頭」一稱原來專指包拯,後來表意範圍擴大至整個花臉,凡是唱花臉的都可稱為黑頭。「黑」與包拯結下了不解之緣。

為什麼是黑色而不是其他顏色,這要從傳統的「五德終始說」來探究。五德終始說是戰國時期的陰陽家鄒衍提出的。所謂「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種德性。按照五德學說解釋,五德中的「水德」,對應的顏色即為「黑」,特點是「陰……主刑殺,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即與司法刑罰相關。讓鐵面無私、執掌刑獄,兼為陰司五殿閻羅王托生的包拯擁有一張如漆似鐵的黑臉,實在是「水德」的最佳形象代言人。

「法」是一個會意字。從「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

除了黑代表「水德」,並引申到司法刑罰之外,包公所以變成黑臉,還與「包青天」的「青天」有一定關係。「青」在古代是一種指代混亂、複雜的顏色,有時候指的是天空樣的顏色,宋代五大名窯之一汝窯的代表色「天青釉」就是這種顏色。

天青色,汝窯的特有顏色

「青」有時還表示黑,李白詩說「朝如青絲暮成雪」,「青絲」就是黑髮的意思。包公被稱為「包青天」,「青天」大老爺的「青」如何表現,當然不能塗成第一種青色,那就不是包公,成了藍臉的竇爾敦了。人們稱包公「鐵面無私」,代表鐵面的顏色當然是黑色最合適了。

4

包大人臉上的月牙

除了臉色特別黑之外,包大人另外一個顯著的外形特徵就是兩眉之間有一月牙,傳說包公憑此月牙能夠穿梭陰陽兩界,日斷陽、夜斷陰。為什麼是月不是日,因為月亮又名「太陰」,月牙是進入陰間的「通行證」。包公的月牙是隨著清代京劇與地方戲發展才出現的,從全黑臉變成畫著月牙的黑色「銅錘花臉」與半白半黑的「陰陽臉」形象。日本漢學家岩城秀夫在其所著的《中國戲曲演劇研究》中指出,包公的形象在明代之後,開始雜糅了唐代神怪傳奇中的鐘馗,驅鬼儺戲中的主巫「方向氏」等形象。元雜劇與明代公案小說以及後來的包公戲劇中,包公斷案主要不是靠證據和推理,而大多是採取借冤魂託夢的形式,到陰間探尋陽界被掩蓋的真相。簡單來說,如果沒有這個「月牙」,包公就無法出入穿梭於陰陽兩界,包公的斷案能力和水平就大大折扣了。

清代孫輔臣有一首名為《包公頌》的詩寫道:「肖像滿天下,訛傳嘆失真。剛方不在貌,冠玉自驚人」。包公從最初的白面書生,到今天的黑臉月牙,已經變成了一種定型的臉譜化形象。這種形象是基於歷史真實,按照普通人的願望,加上一些民間藝人和文人,在雜劇、話本、小說、戲劇里藉助合理想像,大膽誇張創造出來的,是諸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結果。金代元好問曾經有詩讚包公,「能吏尋常見,公廉第一難。只從明府到,人信有清官」。人們尊重包公、敬仰包公、傳播包公、歌頌包公,是因為包拯為官清正廉潔、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在他身上寄託了人們追求公平、正義、清正、廉潔的樸素願望,折射出不朽的藝術魅力和永久的教育意義。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國家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歷史之殤:流亡的國際難民(上)
淝水之戰始末——比小說劇情更精彩的歷史神轉折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