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美國大選民主黨首輪辯論結束,唯一華裔候選人楊安澤能走多遠?

美國大選民主黨首輪辯論結束,唯一華裔候選人楊安澤能走多遠?

美國當地時間6月26日與27日,民主黨總統初選首輪辯論分兩場拉開帷幕,多達20位候選人迎來他們在競逐總統寶座的首場挑戰。北京時間今天早上的辯論開始前,在喬·拜登、伯尼·桑德斯等民主黨重量級候選人之外,華裔候選人楊安澤(Andrew Yang)也吸引了眾多關注。

三個月前,楊安澤收到了來自超過65000名捐款者的政治捐款,達到了民主黨2017年所設立的辯論門檻,從而有機會站上本次的辯論舞台。雖然在剛剛結束的這辯論中,楊安澤未得到太多回答問題的機會,但他接下來的勢頭如何,最終會有什麼樣的可能性,仍令不少人抱有期待。

華裔,政治素人,全民每月基本收入,科技控,這些標籤代表了他的非常規的競選風格。劍走偏鋒的他,是如何從當初的默默無聞取得今日的成果?

誰是楊安澤?

楊安澤1975年出生於一個紐約州的台灣移民家庭。他的父親是IBM的工程師,母親則在當地一所大學工作。於布朗大學經濟學系畢業後,楊安澤取得了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律學位。畢業後他先後當過公司律師,下海互聯網創業失敗,後在一家小型醫療企業擔任副總裁。2006年,他成為Manhattan Prep教育培訓公司的CEO,並將公司擴展成為業內頂尖,以至於09年被教育巨頭Kaplan所收購。他隨後創辦了「為美國創投」(Venture for America, VFA) 這一非營利組織,意圖在衰落的美國城市中招募並培訓創業人才,從而復興這些城市的經濟。從他的經歷上看,他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政治素人。

2017年11月,他從VFA辭職後,便向聯邦選舉委員會提交了候選人申請,成為首個2020年參與民主黨初選,挑戰川普的總統候選人。在1年多的時間裡,他一直缺乏足夠的知名度,民調長期掛零,而被各方視為無足輕重的小角色。但在今年二月,楊安澤藉助網路聲量和小額捐款異軍突起。隨後,他的知名度和民調都有所突破,並順利獲得辯論資格,一時間似乎風頭正勁。

「自由分紅」

楊安澤競選活動的起點,是他稱為「自由分紅「(freedom dividend)的全民基本收入方案。他提出,每個月無條件給所有18歲以上的美國公民發放1000美元的基本收入。他計劃通過調整現有的政府福利項目,增收10%的增值稅以及超級富人稅來為此項目注資。這一政策的全民性能夠減少對在美國對於政府福利的污名,從而擴大對全社會的覆蓋。在他看來,全民基本收入能應對自動化所帶來的失業,從根源上解決貧困陷阱(因貧困而導致個人資源匱乏,從而加劇世代貧困),提高醫療和兒童撫養待遇,促進消費,提升就業市場流動性,甚至緩解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等等諸多今日美國的社會與經濟問題。

儘管全民基本收入聽起來好像激進且不切實際,但這一政策在左右政治光譜上屬於中間主義政策,並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多個地方得以實踐。左右翼都將此政策認為是解決貧困問題的一個可行方法。馬克思主義社會學家埃里克·奧林·懷特,黑人民權運動家馬丁·路德·金等左翼人士認為全民基本收入能夠有效減少貧困,達成基本的社會保障。而新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家米爾頓·弗里德曼等右翼人士則指出全民基本收入能減少傳統福利國家的官僚主義,並且增進個人的自由選擇。有趣的是,對全民基本收入的批評,也存在於政治光譜的左右兩端。來自左翼的批評往往擔憂新的全民基本收入會危及現有的醫保,公立教育,養老金等傳統的福利政策,從而顧此失彼。而右翼的批評則認為,在不削減現有的福利政策規模的情況下,貿然增加全民基本收入只會增加財政負擔和官僚。

事實上,這一政策以不同形式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加拿大曼尼托巴省,以及非洲的納米比亞和肯亞的部分地區,通過地方財政盈餘和外來援助經過了現實的測試,證明了即使在十分迥異的經濟環境下,這一政策都夠切實改善社會底層的生活。跟蹤研究還指出,貧困人口在收到全民基本收入後,並不會如一些批評者所預測的一樣,停止工作或者胡亂消費,而能夠把錢用在改善醫療教育等生活層面。

「情況比你想得更糟」

楊安澤的另一個政策重心,是目前其他候選人較少提及的科技議題。楊安澤全民基本收入方案的主要目的,是解決自動化帶來的廣泛失業。科技界大佬如特斯拉總裁伊隆·馬斯克,臉書CEO扎克伯格等也紛紛為其背書,認為這一政策是在科技時代解決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在一場題為「情況比你想的還糟」的演講中,楊安澤認為,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發展,會有效替代如卡車司機,電話客服員,售貨員,以及種種傳統的藍領職業,而亞馬遜,谷歌這些跨國科技企業卻能從中大為牟利。在一起網路節目中,楊安澤甚至提到了潛在社會動蕩的危險。在一些候選人提出「再就業培訓」這樣的政策主張時,楊安澤則更加悲觀的認為,現有的藍領工人很難通過短期的培訓再次獲得在新行業的就業機會。在他看來,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在於通過對大型科技企業的徵稅,通過全民基本收入加強就業流動性,並緩解失業所帶來的衝擊。

基於以上的政策主軸,楊安澤提出了「人道優先」的口號,並提出了100多項他稱之為「人道資本主義」的政策主張。他提出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二分法已經過時,而如今的重點是通過資本主義所創造的社會財富,來服務於社會大眾,切實提高生活水平。衡量經濟的不應當只是GDP,就業率這些宏觀數值,而更應該是教育水平,醫療條件的生活指標。這些政策大到全民醫保,綜合移民改革,擴大教育開支,降低投票年齡,等受廣泛關注的議題,小到停用一分硬幣,全年夏令時,解決華府和波多黎各地位等長期為主流政壇所輕視的議題。這也為他的競選活動打上了「基於現實的政策,而非空洞的主張」這一烙印。

「PowerPoint!」

除了政策本身,楊安澤競選活動也源於他的獨特「人設」。政治素人的背景,使得他在全球反精英,反建制的浪潮中嘗到甜頭。作為一個候選人,楊安澤顯得既風趣幽默,又理性冷靜。他經常提到,與川普完全相反的,便是一個懂數學的亞洲人。

他的個人經歷,以及對科技問題的關注,使得他被認為是年輕,擁抱未來的「科技控「。在楊安澤官網的商店裡,就有印有「數學」(MATH)字樣的棒球帽和T恤。在西雅圖的一次造勢活動中,楊安澤提到要在國情咨文中使用幻燈片,而場下支持者則開始高呼「PowerPoint, PowerPoint!」。相比之下,今年年初在參議院進行的對谷歌和臉書的聽證會上,年過半百的兩党參議員們則顯示出了對科技的無知以及手足無措。一個代表過去,一個代表未來,這樣的對比為楊安澤贏得了不少的形象分。

事實上,楊安澤的走紅和網路造勢不無關係。楊安澤的網路知名度在今年二月突然起飛,早先主要在Reddit政治版,甚至4chan政治立場較廣泛的網路政治論壇取得突破。他的網路支持者自稱「楊幫」(Yang Gang),在社交媒體上通過流行梗(meme)為他吸引了大量注意。這樣的眼球攻勢不僅成功為他帶來主流媒體的注意力,更為他吸納了一批超越傳統民主黨選民的鐵杆粉絲。

以政治捐款為例,楊安澤主要依賴於草根的小額捐款,收到的平均捐款額僅為17美元,甚至小於以草根支持起家的桑德斯。網路聲量的增長,也給他帶來了一些紛擾。一些4chan論壇上的白人種族主義者表達了對這位亞裔候選人的支持,而他也十分困惑地回應,「我長得像白人種族主義者嗎?」

這的確反映出楊安澤的政治主張具有超越黨派和意識形態的支持,但同時也體現出楊安澤非主流競選方式所需要面臨的挑戰。

結語

楊安澤如今似乎很紅,這在半年前幾乎是難以想像的。這應當歸結於他在競選活動中對政策主張和個人形象的塑造。其實如果仔細觀察,如今楊安澤的競選活動與4年前的桑德斯活動,儘管個人形象炯異,卻有幾分相似之處。兩人都來自民主黨黨外,更不是建制派。這樣的素人身份吸引了厭煩於主流政治的部分選民。兩人的議題重心也都更為標新立異,都通過網路吸引了年輕人和草根支持,並藉此集結了一群非傳統的鐵杆粉絲。同時,楊安澤也像4年前的桑德斯一樣,難以吸引黨內各種團體的青睞,使獲得黨內提名的過程更加艱難。劍走偏鋒的議題與強烈的個人風格,也使得對他的態度趨於兩極分化。

但楊安澤顯然面對的是一個更加艱難的選舉周期。儘管網路聲量上楊安澤有極大的優勢,他在關鍵初選州的民調卻始終在個位數徘徊。他主攻網路的競選策略難以直接將聲量轉化為選票。《今日美國》更一度質疑楊安澤的草根支持只是其競選團隊在網路上製造出的「空中樓閣」(Astroturfing)。但對於楊安澤最大的最大挑戰,在於本次擁擠的初選戰場。

與4年前希拉里和桑德斯的二人對決不同,本次民主黨初選有超過20位躍躍欲試的候選人,爭搶選票和注意力都極端困難。對於民調偏弱的楊安澤,鐵杆粉絲能讓他立有一席之地,卻很難使他再像2016年的桑德斯一樣收穫更多搖擺選民,而需要他的團隊去儘力爭取。(文/劉若愚 責編/苗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說 的精彩文章:

揪出那個俄羅斯女人

TAG:世界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