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老北京旗人的規矩

老北京旗人的規矩

最近北京出了不少的事兒

甭管是地鐵抽煙還是高鐵佔座兒

也甭管是黑心中介還是黑車橫行

歸了包堆總結起來就仨字兒:

這【規矩】二字可是咱北京人打小兒就會的

所以這次小編把這些個規矩總結一下

咱也對著「鏡子」照照

北京旗人平時生活中可千萬別丟了這些

叫人的規矩

在北京叫人有很多規矩,這些常在生活中用的規矩您肯定忘不了。

首先「」字是不能少的,無論是長輩還是晚輩,您字代表了北京人的修養。

見到長輩必須打招呼,該叫人得叫人:大爺、大大、小嬸,稱呼不能漏了。

北京還有一種獨有的尊稱,叫「」,例如「呦,徐爺,遛鳥去啊?」

如果您聽到一個人稱呼對方「哥們兒,姐們兒」,那一定是瓷器;但如果哥們兒之間稱呼對方「孫賊」,那不用問了,一定是鐵瓷

飯桌上的規矩

在大北京的飯桌上,規矩算是最多的了。別看規矩多,在這種環境的熏陶下加上老媽的嚴厲教導,什麼規矩都記得住。而飯桌上的規矩基本就是「兩講究」和「兩禁忌」。

座位的講究

吃飯頭等事就是安排座次。每個飯桌都有正位,一般是正對著門的那一邊的正中間為主位。

主位應該誰來坐就該好好考慮一下了。私宴中一般是按長幼輩分排序,如果是官宴則按照官位來坐。座位安排好了,就不能再換了,這叫「一坐到底」。

動筷子的講究

座位安排好了,就要動筷子吃飯了,這動筷子也有講究的。如果是家宴,要家中最長的人先動筷子,小孩子是不能先動筷子的。如果是客宴,就要請客人先動。

吃飯時布菜也有講究,過去主人可以給任何一位客人布菜,但客人只能給老一輩的布菜,不能給同輩或小輩布菜。

現在到沒那麼多規矩了,關係好就可以相互夾菜,飯桌上也可以秀恩愛。但也要注意用沒進嘴的筷子夾菜,沾了口水的就別再夾東西往人家盤子里放了,不衛生,也不講究。

飯桌上的禁忌

吃飯時兩隻手都得露出來,不要一隻放下面,會讓人懷疑您心裡憋著壞,就好像咱北京人待人接物一樣,什麼話都拿到明面兒上來講,不要搞什麼小陰謀。那些沒事捅別人一下的都是不懷好意的。

用筷子的禁忌

一忌「豎筷」。筷子必須平著放,立著像是在給人上墳,不吉利。

二忌「敲筷」。敲筷子敲碗,那是叫花子才做的事,證明自己命苦。別敲,越敲越窮。

三忌「跳馬筷」。拿著筷子不夾自己跟前的菜,隔老遠去夾別人跟前的菜。

四忌「半途筷」。把菜夾起來了又給放回去,太不衛生了,沾了嘴的筷子不能這麼用。

五忌「遊動筷」。拿著筷子在各盤裡四處扒拉,挑挑揀揀,您是噁心人啊,還是瞧不起主人啊?嫌人家點的飯入不了您的眼還是怎麼著。

六忌「抬轎筷」。用筷子在菜里翻找自己喜歡的食材。比如素菜炒肉,有人愛吃肉,就翻著找肉吃。老北京的規矩,筷子只能夾上面的菜,不能翻底下的。

七忌「窺筷」。手裡拿著筷子眼珠子四處亂瞟,瞎尋么。

八忌「碎筷」。有的菜塊頭很大,比如獅子頭,一人吃不了那麼大得拆分一下才能吃,雖然是好意,但在老北京的規矩里是不允許站起來動筷子的。面對這種情況就是把盤子拿到一邊兒,撕好了再端回來。

九忌「刺筷」。拿筷子當牙籤,戳著吃,北京管這個叫「吃相兒狼虎」。

十忌「淚筷」。夾菜時滴答湯,滴的到處都是。一般都要拿著碗或勺子接一下。

十一忌「簽筷」。把木製的筷子撅了,用比較細的一端當牙籤一樣剔牙,真不雅!

十二忌「吮筷」。就是嘬筷子,有些小孩兒就喜歡這樣,但老北京認為這是家裡貧氣的表現,只有受窮的人才會嘬筷子。北京人好面子,家裡就是真窮,也不能外露。

喝酒喝茶的規矩

無論是一壺茉莉花茶還是一瓶二鍋頭,北京人都能從天明侃到天黑。這喝茶喝酒還有些講究,咱們再來聊聊。

茶七飯八酒滿。茶水到七分即可,而酒就要倒滿了,溢出來也沒關係。

喝茶時,要一隻手捧著托碟和碗,另一隻手把蓋輕輕掀開一道縫兒,然後舉到嘴前小啜。

而敬酒時,小輩兒的酒杯要低於長輩。

倒茶斟酒必須是正手,把自己的臉對著客人,以示尊重。如果有外在因素導致無法正手倒茶,那還不如不倒。反手可是會被人當做罵人挑釁的。但壺嘴不要對著客人。

當人面兒不能往地上潑茶水,這是轟人的意思。

串門的規矩

一條衚衕住著不少人,鄰里之間的走動非常頻繁。所以串門也有串門的規矩。

串門的時間不能影響主人的生活,一般避過午休,午飯晚飯時間比較好。

去人家串門要先輕敲門,並且在門口要自報家門

去人家串門,輩分兒要分明,說話不要忘了尊卑,即使對方歲數比你小,也要注意老北京的一個理兒--論輩兒不論歲兒。

男性三種人家不要隨便串門:寡婦家,只有姑娘在家,新結婚的人家。

如果您要是請別人來您家作客,您只要記得一條規矩就足夠了--三天為請,兩天為叫,當天叫提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關於《後金杜度家族人物史略及其直承後裔譜志》一書的補正
論「元傳國璽」流傳始末

TAG:富察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