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影響:擁有越多,損失越大?

父母離異對子女的影響:擁有越多,損失越大?

眾所周知,家庭是婚姻關係和親子關係緊密維繫的共同體,當夫妻感情難以維繫時,最先被考慮的是子女,當婚姻解體後,受影響最大的無疑也是子女。一直以來,子女教育都是家庭責任的重中之重,當子女教育不可避免要受到婚姻破碎衝擊的時候,很多父母會左右為難。在電影《誰的青春不迷茫》中,品學兼優的女主角無意中發現了父母的離婚證時,她才發現感情不和的父母其實早早離婚,為了不影響她的學習,多年以來一直在假裝夫妻。

離婚一定會帶給子女教育負面的影響么?當婚姻破碎的不幸降臨時,不同家庭的子女遭受的衝擊程度是否一致呢?是原本就不幸的人雪上加霜,還是起初幸福的家庭要承受更多的「生命難以承受之重」呢?當父母離異的陰影籠罩在孩子們身上時,魔鬼究竟是通過哪些中介機制向孩子們的教育發難呢?來自美國的社會學者利用親子和青年的縱向追蹤調查數據,通過分析父母離婚-子女教育的中介效應機制,解釋了離婚對不同群體子女教育影響的不一致性,提出正視離婚可能給孩子帶來的積極作用的一面。

撰文 | 王中漢(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碩士生)

責編 | 李婷

一、離婚一定會帶給子女教育負面的影響么?

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離婚會給子女發展帶來很多不良的後果,其中就包括對子女教育獲得的影響。但如果我們把受影響的子女分成不同的子群體,我們會發現不同種族不同類型家庭的子女受教育程度受到的影響大相徑庭。按照種族劃分,離婚對白人家庭孩子受教育程度的負面影響極大,但是對於非白人家庭來說,離婚幾乎沒有對子女的受教育程度造成影響:左邊的不同受教育程度白人孩子(Whites)都遭受了很大的負面影響(-0.13),但是右邊的非白人孩子(Nonwhites)卻幾乎不受影響(0.00)(見下表)。

如果按照離婚事件發生前家庭的離婚傾向來劃分,夫妻和睦,離婚傾向低的家庭,子女教育受到離婚的衝擊極大,但是對於離婚傾向高的家庭,這一衝擊微乎其微,當家庭的離婚傾向高於某個臨界點時(下圖中的0.7),子女的大學入學率和完成率甚至有所提升。這似乎證明了在遇到離婚這種破壞性的家庭事件時,原本更加幸福、更加富裕的家庭因為「擁有的更多,所以損失的更多」,而那些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家庭不和睦的孩子們卻有著更強的耐受力。

二、離婚通過何種中介機制對子女教育產生影響?

如果要探究為什麼離婚對不同群體子女受教育程度影響差異如此之大,首先要回應的問題就是到底離婚是通過什麼中介機制來完成對子女的影響的。社會學者在進行離婚和子女教育獲得的相關性研究時,主要從家庭收入、家庭不穩定和兒童社會心理技能三種機制來進行分析。

首先是家庭收入。家庭收入被認為是父母離異和子女受教育程度之間關係的核心機制,由於教育往往極大地受到經濟資源影響,尤其在孩子上大學和完成大學學業方面(在美國,優質的高等教育是一筆極其巨大的投入),但是離婚常導致孩子由單親撫養,對於一些單親媽媽來講,根本無力承擔極大的教育投入。

其次是家庭不穩定。離婚造成的關係頻繁轉變會導致家庭組成和親子情感關係的不穩定,養育壓力升高,親子之間的生活質量下降,孩子喪失安全感和歸屬感,從而影響其學業和生活。在電影《頭號玩家》中,男主角就因為撫養其生活的姨媽頻頻更換配偶和男友而產生極大的不安定感,逐漸喪失對現實家庭生活的信心。

最後是兒童的社會心理技能。兒童的社會心理技能是一種情感和行為能力,主要包括情緒、自尊心和責任心等。不同於傳統意義的認知技能,它逐漸形成於兒童成長的若干個發展階段,家庭環境對其塑造發揮了極大作用,家庭破碎很可能會對兒童心理技能的成長和發展產生惡劣影響。

三、離婚為什麼會對子女教育產生不一致的影響?

來自美國的社會學者利用追蹤調查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發現,家庭收入和家庭不穩定對子女的教育獲得分別發揮了40%和30%的作用,心理技能的作用為15%。為什麼白人家庭孩子受教育程度受到的影響更大呢?因為在家庭破碎後,原本生活富足,感情和睦的白人家庭子女面臨了更大的家庭收入減少,更多的家庭不穩定狀態和更重的情感及心理損失。

而原本就社會經濟地位低、家庭不穩定的非白人家庭則印證了俗語「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因為這些家庭的孩子本來就無法接觸到優質教育的門檻,甚至還不如經歷過離婚衝擊的白人家庭孩子,所以破壞性的家庭事件並不會帶來多壞的影響,這使得其經歷的家庭收入減少和家庭不穩定上的損失就相較於白人孩子少。而在社會心理技能上,由於非白人家庭孩子在成長經歷中本就不斷地經歷著一系列糟糕的家庭情況,早已適應了不良家庭事件,這種社會心理技能的提高抵消了另外兩方面的消極因素,從而導致非白人家庭的孩子在經歷父母離婚後不會對學業有特別的負面影響。同理,離婚傾向高的家庭孩子受衝擊較少,也是由於在此過程中早已適應和降低了預期,換言之他們已經擁有了抵禦父母離婚風險的鎧甲。

回到我們最初的問題,離婚似乎不一定會給所有家庭的孩子都帶來負面影響,其不一致性體現在對白人家庭、離婚傾向低的家庭,孩子受教育程度衝擊較大,而對於非白人家庭、離婚傾向高的家庭,離婚事件則幾乎不會影響孩子的教育獲得。由於不同群體家庭在經歷離婚時產生的中介效應影響各不相同,導致前者擁有的越多,失去的就越多,而後者則在經歷不良事件的成長過程修鍊了適應風險的能力。

這些研究結論對未來的兒童教育政策制定有著豐富的啟示:教育支持政策應該首先考慮降低孩子家庭的經濟壓力;對於非白人家庭和高離婚傾向的家庭,則應該轉變政策重心,關注其成長周期的一系列不利條件,同時正視父母離婚可能帶來的一些積極效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分子 的精彩文章:

多發性硬化症,也能成為浪漫的源泉 「生而不凡」專欄
麻省理工學院校長致信全校成員:移民如同氧氣

TAG:知識分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