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為什麼膛線是槍炮身管的靈魂?它是如何發展的,又有哪些分類?

為什麼膛線是槍炮身管的靈魂?它是如何發展的,又有哪些分類?

對叱吒江湖的線膛槍炮來說,膛線就是靈魂。沒有它,槍炮就只是發射筒。

我們偉大的祖先發明火藥後,火器就蓬勃發展起來。南宋時期,我國就有霹靂炮了。元朝時青銅火炮廣泛應用,成為有歷史記載的最早火炮之一。火藥傳到西方,促進了歐洲技術大發展。14世紀,歐洲出現了早期前膛槍和發射石彈的火炮。

早期槍炮都是滑膛的,發射圓形實心炮彈、榴霰彈等。雖然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戰爭,卻遠不能取代弓箭、弩的核心地位。

它們的發射速度實在太慢了,彈丸火藥分別裝填,精度又差,距離稍遠就不知道飛哪去了,雨雪潮濕天氣還不能用。

所以中世紀的歐洲士兵排成長隊,用「排隊槍斃」的戰術互相開火。倒不是他們有多勇敢,實在是為了提高命中率。幾輪排槍後,剩下的戰鬥還得靠刀劍解決。

直到膛線這個小妖精,邁著輕盈的步伐站到舞台中心,才讓槍炮大放異彩。

15世紀中期,義大利就出現了線膛槍。16世紀初,德國鐵匠——戈特發明了直線式線膛槍。膛線是直的,裝子彈時能將下方氣體排出,提高速度。

16世紀,人們用螺旋形膛線強迫子彈旋轉,使其像陀螺那樣穩定飛行,精度大大提高。另外,子彈嵌入膛線密封效果好,火藥動能利用充分,射程也增加了。17世紀初,丹麥軍隊率先裝備了線膛槍。

M1857惠特沃斯步槍

英國的M1857惠特沃斯步槍,是一款前裝線膛槍,是世界上第一款專用的狙擊步槍。曾在美國南北戰爭中,於910米外狙殺了北軍高級將領——約翰·塞奇威克將軍。

火槍原本英文叫musket,由於膛線叫rifle(本意:用工具刮切出劃痕),所以線膛槍也稱「來複槍」,與滑膛槍相區別。

不過線膛槍雖好,士兵卻不喜歡。因為膛線阻力大,從槍口裝子彈太費勁,要用通條使勁捅,甚至用木槌敲擊。這樣的射速,在戰場上可是要命的事。

1826年,法國陸軍上尉亨利?古斯塔夫?德維勒設計了一種子彈口徑小於槍管的線膛槍。裝填很順暢,通過子彈變形又保證了氣密性。

1847年,另一名法軍上尉勞德?愛迪爾內·米涅受此啟發,研製出米涅子彈。徹底解決了裝填困難問題,前裝線膛槍開始大量裝備。19世紀60年代,後裝線膛槍取代前裝槍,從此邁入步槍新時代。

這邊火炮也一樣,從中世紀的滑膛,到19世紀中葉,義大利G·卡瓦利少校發明螺旋線膛炮。

膛線讓炮彈速度、精度大幅高。炮兵地位也越來越高,最終從步兵附屬升級為獨立兵種,成為戰場上最可怕的力量之一。

歷史發展到這裡,線膛槍炮一統江湖,滑膛該退休了。但「天無絕人之路」,以坦克為代表的裝甲力量崛起,為滑膛炮帶來新生。

反坦克需要更快初速、更大膛壓,膛線卻要消耗相當一部分能量提供旋轉。二戰後,蘇聯率先在T-62坦克上復活了115毫米滑膛炮。炮彈穩定性,則通過加裝尾翼解決。

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和破甲彈優勢很大,更大膛壓,更快初速帶來了更大穿深。現代穿甲彈能穿透600、700毫米等效均質鋼裝甲,破甲彈則能穿透1000毫米以上。

此外,滑膛炮身管壽命長,工藝簡單,成為最受歡迎的坦克炮。大部分國家都用滑膛坦克炮,德國豹II坦克的LH120/44滑膛炮設計膛壓高達7100bar,使用膛壓6300bar。

只有英國等少數國家的坦克仍使用線膛炮,其發射穿甲彈時需要一些附加裝置,以解決炮彈旋轉太快的問題。不過線膛炮發射榴彈、碎甲彈時有優勢,精度比滑膛炮高。

作為靈魂的膛線,也有很多種分類:

1、按纏角分,有:等齊膛線、漸速膛線、混合膛線。

等齊膛線的纏角固定,展開後是一條直線,加工工藝好,精度高。缺點是彈丸運動時受力不均,膛線易磨損。

漸速膛線起始纏角小,向炮口方向逐漸增大,展開後是曲線。優點是改善彈丸受力,磨損小壽命長;缺點是炮口擾動大,工藝複雜。

混合膛線兼具二者優點,正被更多的火炮使用。和風漫談原創,禁止抄襲。

2、按深度分,有淺膛線、深膛線。

淺膛線阻力小,易清理,壽命短,適合膛壓、初速較低的火炮。深膛線則相反,適用於膛壓、初速高的火炮。

3、按陰線寬度變化,又分成等寬膛線和楔形膛線。大多數火炮都是等寬膛線,楔形膛線很少使用。

膛線的條數也不固定,2條、4條、8條甚至22條都有。通常口徑越大,膛線也越多。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膛線從無到有,從簡單到複雜,一步步登上舞台,成為槍炮靈魂的主導者。這也是人類科技發展的印證,未來,還會有更先進的科技出現,推動歷史發展。

和風漫談原創文字,歡迎關注。圖片來自網路,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和風漫談 的精彩文章:

二戰時,高射炮如何防空?為什麼炮彈總在轟炸機周邊爆炸?

TAG:和風漫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