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人民日報評Facebook Libra:改變世界或打開魔盒?

人民日報評Facebook Libra:改變世界或打開魔盒?

人民日報今日發布文章探討臉書發布其加密數字貨幣Libra事件,文章指出,臉書是想把數字貨幣和區塊鏈分開對待,用線下資產背書解決Libra的幣值波動問題,同時依然運用區塊鏈實現「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交易和智能合約。扎克伯格真的能實現「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應該像發送簡訊或分享照片一樣輕鬆」的願景嗎?恐怕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全文如下:

這段時間,臉書發布了《加密貨幣Libra白皮書》,計劃未來幾年在全球範圍內發行數字貨幣Libra,這不僅在金融業界引發關注,也引起了全世界範圍的思考。有人認為Libra將開創「新一代金融服務」,有人則警告它帶來的金融風險和監管挑戰。那麼,什麼是Libra和數字貨幣?如何理解Libra帶來的影響?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專業的話題。

要想理解Libra的特點,首先需要理解數字貨幣與區塊鏈。這涉及到數學、密碼學、計算機編程等很多技術問題,我們可以跳過這些技術問題,運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維方法,用基本的原理來思考複雜的現象。我們可以把區塊鏈簡單理解為一個所有參與者共同持有的共享賬本,可以實現交易信息的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而數字貨幣則是基於區塊鏈底層應用的一套加密演算法,實際上就是區塊鏈上的交易媒介。有了區塊鏈這個共享賬本和數字貨幣這個交易媒介,買賣雙方就可以在區塊鏈上實現沒有第三方的「點對點交易」,由此可以實現去中心化的智能合約和執行機制。

但比特幣等數字貨幣有一個天然的缺陷,就是沒有主權機構為其價值背書,這導致比特幣的價格容易被炒作,從而出現大幅波動。我們知道貨幣主要有三個功能,即價值儲藏、計價單位以及交易媒介。人類歷史上的貨幣,無論是黃金還是各國的法幣,如果要成為普遍的通貨,必須履行這樣三個基本的職能,前提條件則是保持幣值的基本穩定。如果幣值大幅波動,就無法履行這三種職能,也就不能成為通貨。比特幣從發行以來,價格如同過山車一般,2014年以前漲到了歷史高點,這一年由於交易所被盜而暴跌,這幾年又漲到了歷史高點。隨機的、大幅的波動性,使得以比特幣為載體的交易面臨著極大的不確定性,這也制約了數字貨幣和區塊鏈的發展前景和應用範圍。

從這個背景來看臉書的Libra,就能理解得更清楚了。臉書在白皮書中描繪了Libra的三個組成部分:一是建立在安全、可擴展和可靠的區塊鏈基礎上,二是以賦予Libra內在價值的資產儲備為後盾,三是由獨立的Libra協會治理,該協會的任務是促進這個金融生態系統的發展。相對於比特幣、以太幣等傳統數字貨幣,臉書的創新點在於,「對於每個新創建的Libra 加密貨幣,在Libra 儲備中都有相對應價值的一籃子銀行存款和短期政府債券,以此建立人們對其內在價值的信任」。也就是說,臉書想要為線上的數字貨幣找到線下的資產背書,解決以往數字貨幣缺少信用背書的問題,從而消除數字貨幣幣值的大幅波動性,讓Libra承擔起價值儲藏、計價單位和交易媒介的通貨職能。簡單來說,臉書是想把數字貨幣和區塊鏈分開對待,用線下資產背書解決Libra的幣值波動問題,同時依然運用區塊鏈實現「去中心化」的點對點交易和智能合約。顯然,臉書想通過這種辦法來打破數字貨幣的應用瓶頸。

然而,未來Libra真能成為世界數字貨幣嗎?扎克伯格真的能實現「在全球範圍內轉移資金應該像發送簡訊或分享照片一樣輕鬆」的願景嗎?恐怕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國際監管機構——金融穩定委員會和英國金融市場行為監管局均表示,在未經嚴格審查的情況下,他們不會允許世界最大社交網路推出其計劃中的數字貨幣。同時,美國參眾兩院也都將對臉書提出的數字貨幣舉辦聽證會。英國央行行長說,對待Libra,應該敞開大腦,而不是敞開大門。事實上,Libra會帶來多方面已知的風險挑戰以及未知的後果,對此也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鏈得得APP 的精彩文章:

「2019全球區塊鏈創新50強」榜單全文!
如何成功蹭到Libra的熱點,並營造出我很懂的氛圍?

TAG:鏈得得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