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考古發現史前指紋印,距今五千多年:中國指紋學領先歐洲四千年?

考古發現史前指紋印,距今五千多年:中國指紋學領先歐洲四千年?

在河南三門峽市澠池縣的仰韶村,考古學家在這個「仰韶遺址」中有很多驚人的發現,其中一個是:在二塊陶器殘片上,分別發現一枚指紋印。由於仰韶遺址距今至少有5000年,所以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完整的指紋印。

眾所周知,指紋學真正得以發展,是在17世紀之後,得益於近現代科學技術手段。但在史前石器時代,古人既沒有手段鑒別指紋,好像也沒有必要使用指紋識別技術,所以這就引申出另一個問題:仰韶遺址的指紋印,究竟是有意為之,還是無意為之。

2018年,中國社會科學院仰韶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員楊拴朝,在對仰韶遺址進行日常巡查時,卻有了意外的重大發現,在二塊殘缺的陶器鋬耳(pàn 器物側邊供手提拿的部分)上,分別發現了一枚指紋印,尤其在一塊陶缸殘片上,先民指紋印保留的非常完整、規整、細膩、清晰。

這一發現極為重大,因為在此之前,考古學界認可的世界上最早的指紋憑證,是周朝一枚印章,正面刻有主人之名,背面印有一個拇指指紋印,條條脊紋清晰可辨。不過,這一枚印章如今在美國芝加哥菲爾特博物館。

因此,如果證實了仰韶遺址的指紋印,就是古人有意為之的話,那麼這將改寫中國的指紋學,將指紋學的歷史向前推進至少2000年(周朝從公元前10世紀開始)。

客觀的說,由於陶器屬於手工製品,難免會留下先民的指紋印,但這些指紋往往是無意留下,原因很簡單:指紋不在特定部位,印記模糊不清,甚至只有局部指紋,所以專家判斷是無意為之,至少不能100%的證明中國先民有指紋思維。

既然如此,仰韶遺址發現的指紋印(如下圖,其中一枚清晰的指紋印),究竟是一個什麼情況呢?其實,對於這一點的判斷並不難,有二點足以證明指紋印是古人有意留下。

第一,仰韶遺址發現的兩枚指紋印,都位於陶器鋬耳部位,這顯然不是偶然現象。而且,為了不讓手指粘起泥土,在鋬耳製作時,往往手上會裹一層布,所以一般不會有指紋印。

第二,其中一枚指紋印清晰可見,條條脊紋纖毫畢現,無意識的指紋印,肯定不會這麼清晰。同時,這麼清晰說明要控制好按壓指紋的力度和時間,否則容易粘起泥土,損害胚體。

總而言之,學者經過多方研究之後,確認仰韶遺址的指紋印,就是古人有意為之,這就改寫了中國指紋學的歷史,上述學者楊拴朝證實了這一點:

在仰韶文化廟底溝時代,古人以『按指為印』的制陶方式留下的清晰指紋,再結合彩陶上的指印紋飾,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這個時期,古人確實在使用指紋。

5000多年前的中國先民,就已經對指紋有了一定的認識,而西方什麼時候認識指紋的呢?具體時間如今難以考證,但史書記載了一件事極為重要:851年,阿拉伯商人蘇萊曼,在《蘇萊曼東遊記》中介紹大唐風物時,記載了「唐人在借據上蓋指紋」的行為,後來傳到西方世界。

因此不難看到,中國先民的指紋學,要領先歐洲4000餘年。只是,先民的指紋學在後世卻沒有什麼發展,而西方指紋學卻在17世紀之後突飛猛進,在20世紀初發展成一門獨立學科,中國在20世紀初引進西方現代指紋學。

另外,在雲夢睡虎地秦簡中,提到的一次刑事案件勘察報告中,有「內中及穴中外壤上有厀(膝)、手跡,厀(膝)、手各六所」的記載,其中手跡就包含了指紋。到了唐朝,不僅合同借據判決書等上面有指紋,而且唐朝大學士賈公彥,更是在世界上第一個直接提出指紋鑒定的概念。

顯然,從仰韶時期使用指紋,到後世確切記載的指紋鑒定和運用,非常明確的證明了中國指紋學5000年的傳承。可見,不是先民不聰明,而是後人不努力,這才導致了後世中國落後於西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百家雜評 的精彩文章:

韓國學者:高句麗是韓國「最闊」的王朝!高句麗不是中國的?
開啟夏朝的大洪水,到底存不存在?現代地質學家發現新證據!

TAG:百家雜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