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腎病醫生:蛋白1+如何處理,還要看另外兩個指標

腎病醫生:蛋白1+如何處理,還要看另外兩個指標

經常有病友留言,說自己多年尿蛋白1 ,想問問到底需不需要治療,嚴不嚴重。

這個問題,我們要分以下幾種情況來看:

情況一:一直都是蛋白1

第一種情況是,從確診腎病以來,一直都是尿蛋白1 ,其他檢查項目都是正常的,也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痛風等慢性病史,甚至有病友表示自己二十多年來一直都是蛋白1 ,其他一切正常。

這種情況通常表示腎臟損傷非常輕微,並且平時保養的挺好。

這種情況需不需要治療呢?大多數醫生都持謹慎態度,因為此時的尿蛋白定量通常都在1g/24h以下,對腎小球濾過屏障的傷害可以說微乎其微。

如果用激素大張旗鼓地治療,可能會很快轉陰,也可能會為維持現狀。但無論哪種情況,激素對機體免疫都會產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所以此法不足取。

比較流行的做法是用一些中成藥,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那幾種,這裡就不一一列舉了。也有一部分醫生建議不必治療。

當然,無論治療還是不治療,定期複查都是必須的!

情況二:逐漸降到蛋白1

另一種比較常見的情況是:尿蛋白原來是2 甚至3 ,經過一段時間治療,逐漸降到了1 。

這意味著治療方案合理,治療效果不錯。

但需要注意的是,與第一種情況不同的是,這部分病友的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相對更嚴重一些,尿蛋白之所以下降,通常是激素的功勞。

但我們知道,激素是需要不斷減量的,所以關鍵在於:如何在激素減量過程中,繼續保持尿蛋白穩定,不要複發。

此時,調節機體免疫就顯得比較重要了,比如增加中藥的比重,或者開始關心飲食、睡眠、運動甚至情緒的問題。

此時需要重點觀察的除了24小時尿蛋白定量之外,還有免疫球蛋白/補體系列,尤其是激素減到3片左右的時候,是尿蛋白複發的高峰期,要特別謹慎。

蛋白1 如何處理?看兩個指標

說了這麼多,實際上是想傳達這樣一個意思:單看尿蛋白1 ,是沒有太大意義的,需要綜合考慮病程和其他指標。

其中兩個比較重要的指標,一個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另一個就是血漿白蛋白。

因為尿常規檢測的干擾因素比較多,尿蛋白的加號數量並不能準確說明蛋白質流失的情況,但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可以的。

另外就是,蛋白質流失是否嚴重,只看尿蛋白定量的絕對值也不夠,還要看當前的血漿白蛋白水平,通常需要維持在30g/l以上,才算安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腎博士Dr 的精彩文章:

腎病醫生:尿酸的兩個小知識,對腎病控制很有幫助
腎病醫生:腎病綜合征對下一代有影響嗎?能不能要孩子?

TAG:腎博士D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