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宮劇四個歷史笑話:活人稱孝庄紀昀當中堂,另兩個讓人笑不出來

清宮劇四個歷史笑話:活人稱孝庄紀昀當中堂,另兩個讓人笑不出來

清宮劇不能當歷史來看,但是很多電視劇卻冠以「歷史二字」,這就有些讓人啼笑皆非了:您就是洗白,也得靠譜一點呀,鬧出活孝庄紀中堂這樣的笑話來,編劇導演會不會嘲笑只看錢不看書?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清宮劇為了洗白而鬧出的四個歷史大笑話:活人布木布泰自稱並被尊稱孝庄;風流成性的紀昀紀曉嵐不但當了中堂,而且變成了坐懷不亂的柳下惠;乾隆皇帝弘曆和劉墉劉羅鍋都看上了「六王爺」的女兒;布政使之孫大學士之子劉羅鍋演繹草根逆襲,還娶了乾隆皇帝的堂妹。

活人自稱謚號的不用說,大家都知道是那個最有名的「孝庄皇太后」「孝庄太皇太后」,她在好多電視劇里都有一個很「謙虛」的自稱:「我孝庄」。

孝庄(太)皇太后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名字的本意是「天降貴人」。在清朝有三個有名的太后:第一是皇太極之妻、順治之母布木布泰,此人撫育兩代帝王;第二是雍正之妻、乾隆之母崇慶皇太后鈕祜祿(即電視劇里的甄嬛),此人在「孝子乾隆」伺候下一生享盡榮華富貴;第三是咸豐之妻、同治之母慈禧太后葉赫納拉氏,清朝在她手裡徹底吹燈拔蠟。

「孝庄太后」確實很有作為,慈禧要是有她十分之一的本事,也就不至於像兔子一樣出逃了。但是有一點我們一定要知道,那就是布木布泰永遠也不可能自稱「我孝庄」,因為「孝庄太皇太后」是個謚號。熟知中國古代禮儀的讀者都知道,只有死人才會有謚號,給活人「上謚號」,那就是一種不孝,而且這種事情也絕對不可能發生。

順治活著的時候,布木布泰的稱號——當時叫徽號,是昭聖皇太后。等到好孫子康熙親政,「上太后徽號,國有慶,必加上。定徽號曰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庄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后……雍正、乾隆累加謚,曰孝庄仁宣誠憲恭懿至德純徽翊天啟聖文皇后。《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后妃》」

這樣看來,如果布木布泰不會算卦,那麼她就不會自稱「我孝庄」,即使她生前就跟孫子申請了「孝庄」謚號,那些口稱奴才和沒有資格自稱奴才的王公大臣,也不敢管她叫「孝庄」,除非他們是壽星老上吊——嫌命長了。

布木布泰不會自稱或被稱「孝庄」,同樣的道理,紀昀紀曉嵐也不可能被人尊稱為「紀中堂」,因為他一輩子也沒當過正牌大學士,而只有管部的大學士,才有資格被稱為「某中堂」,這裡面還有一個有趣的典故。

清朝的規矩很奇葩,而這個奇葩的規矩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清承明制,也有六部,但是為了尊滿抑漢,他們在六部都舍了兩個尚書,一滿一漢,漢尚書負責幹活,滿尚書負責搗亂,而且最後有拍板決定權的,是滿尚書。

讀者諸君都知道,八旗貴胄的文化水平都是比較低的(畢竟受到良好教育的正牌皇族很少充任六部尚書),所以滿尚書經常被漢尚書瞧不起甚至忽悠,以至於

成了「木雕泥塑」。漢尚書不願意有個廢物指手畫腳掣肘,滿尚書不會幹事但會攬權,於是矛盾產生,滿漢尚書打成一窩豬,啥事也幹不成,這樣下去,大清這輛破車很快就會散架。

善於和稀泥的清廷想了一個辦法:專門派一個內閣大學士到部里去,不但負責給滿漢尚書拉架,還有該部的最終話語權。清朝內閣大學士基本實行三殿三閣制,六位大學士正好一個部分配一個。為了彰顯管部大學士的地位尊崇,也為了把滿漢尚書隔開不至於互相撕咬,這個大學士坐在滿漢尚書中間,「中堂」稱呼由此而來。

那麼紀曉嵐當沒當過管部大學士呢?不好意思,別說管部(有時候即使是大學士也不管部,那活兒由皇子來干,比如胤禛胤禩胤禵都曾以貝子貝勒郡王親王身份管部),紀大煙袋連大學士都沒當過,這一點在《清史稿·卷三百二十·列傳一百七》說的很明白:「嘉慶元年,移兵部尚書。復移左都御史。二年,復遷禮部尚書。十年,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少保。卒,賜白金五百治喪,謚文達。」

紀曉嵐當過兵部禮部尚書(他會打仗?),但是直到病卒,也沒當上正牌大學士,他這個尚書,是要坐在管部大學士旁邊,而且隔著這位大學時,跟滿尚書瞪鬥雞眼的。

除了沒當過什麼中堂,紀曉嵐也不會放著莫愁和杜小月兩位大美女而不吃掉,因為紀曉嵐根本不是什麼坐懷不亂的柳下惠。跟紀曉嵐同時代的禮親王昭槤在《嘯亭雜錄》中以欽佩的筆法記載:「年已八十,猶好色不衰,日食肉數十斤,終日不啖一谷,真奇人也」。采蘅之的《蟲鳴漫錄》寫的更是詳細,以至於那段文字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更不能翻譯:「紀文達公自言乃野怪轉身,以肉為飯,無粒米入口。日御數女,五鼓如朝一次,歸寓一次,午間一次,薄暮一次,臨卧一次,不可缺者。此外乘興而幸者,亦往往而有。」

讀者諸君請想一想:以紀曉嵐的英雄本色,怎麼會放過莫愁杜小月?僅僅有莫愁和杜小月又怎麼夠?

沒有活孝庄,也沒有紀昀紀中堂,這些還都是小事兒,清宮劇里讓人笑不出來的兩個笑話,主角之一都是有「劉羅鍋」「劉青天」稱號的劉墉劉崇如:第一、他的「老丈人六王爺」可能沒成年就死了,即使有個「六王爺」沒死,乾隆也不會對他的女兒感興趣,這個「格格」也不會嫁給劉墉,除了「滿漢不通婚」的鐵律在康雍乾三朝牢不可破之外,年齡也對不上號。

之所以說「六王爺」是「可能死了」,是因為康熙有個六兒子,雍正也有個六兒子。如果按照電視劇里的說法,這個「六王爺」是乾隆的「六叔」,那麼此人應該叫允祚,這個人在歷史上真實存在過,可惜存在的時間太短了:「聖祖(康熙)三十五子,孝誠仁皇后生承祜、理密親王允礽,孝恭仁皇后生第六子允祚、世宗……允祚、允禌、允祄、允禝皆殤,無封。」

乾隆的六叔,還沒成年就夭折了,又怎麼會生出一個如花似玉的「格格」來嫁給劉墉?

這時候有人說,可能是電視劇的口誤,「六王爺」實際是乾隆的「六弟」果恭郡王弘曕,這個人活了三十三虛歲(1733年6月11日—1765年)。此人實際是雍正第十子,但是前面老五弘晝之後的孩子都夭折了,老十就變成了老六。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弘曆生於1711年,比弘曕大了二十二歲。如果弘瞻十五歲娶妻生女,其女十五歲出嫁,那時候的乾隆已經五十二歲了,即使清朝皇帝不太顧及人倫大防,五十二歲的乾隆也不會對十五歲的侄女動手。

乾隆不動手,劉墉有沒有機會呢?當然也沒有,前面咱們已經說過了,當時絕對是「滿漢不通婚」。即使滿漢通婚,乾隆也不會把侄女許配給僅比自己小九歲的劉墉。劉墉(1720年—1805年)因為祖父和父親都是朝廷高官,所以他不用鄉試考取舉人,而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年)直接參加了會試和殿試,並且考了全國第五(二甲第二),這在《清史稿·卷三百二·列傳八十九》中也有記載:「墉,字崇如,乾隆十六年進士,自編修再遷侍講。二十年……督安徽學政……督江蘇學政,疏言府縣吏自瞻顧,畏刁民,畏生監,兼畏吏胥,闒冘怠玩。上嘉其知政體,飭兩江總督尹繼善等淬厲除舊習……三遷吏部尚書。嘉慶二年,授體仁閣大學士。四年,加太子少保。九年,卒,年八十五,贈太子太保,祀賢良祠,謚文清。」

這時候我們就能看出問題了:劉墉三十一歲金榜題名的時候,乾隆的六弟弘瞻只有十八歲,即使十歲結婚生女,那女兒也不會超過八歲。

同時我們還要知道,劉墉絕不是什麼草根,而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官三代」:「劉統勛,字延清,山東諸城人。父棨,官四川布政使……(劉統勛)子二:墉、堪。」劉墉是劉老大,絕不是什麼劉三,劉統勛是誰,大家都知道,劉棨擔任的布政使,就是我們常說的「藩台」,全稱是「承宣布政使」,從二品,掌管一省的財政、民政。

劉墉的陞官圖,就是文字獄的鮮血畫成的。「徐述夔詩禍案」由劉墉一手「偵破」的,因為飽讀詩書的江蘇學政劉墉在徐述夔的詩集中「發現了問題」:詠鶴的「明朝期振翮,一句去清都」,罵老鼠的「毀我衣冠真恨事,搗除巢穴在明朝」,曬書有感而發「清風不識字,何必亂翻書」,詠牡丹的「奪朱非正色,異種亦稱王」,都被劉墉以大逆不道之言上報給乾隆。

劉墉給乾隆的奏報簡直就不是人話:「其所著述如有悖逆,即當嚴辦;如無逆跡,亦當核銷,以免禍壞人心風俗。」結果是已經死了十年的徐述夔又被挖出來碎剮凌遲(怎能下得去刀子?)又斬首示眾;徐懷祖(徐述夔之子)已經死了一年,也被挖出來斬首示眾。徐述夔的子、孫、兄、弟、兄弟之子十六歲以上的全部被殺。「(劉墉)舉秦州舉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辦事有功,遷戶部右侍郎。」戶部侍郎是個二品官,徐家之血染紅了劉墉的頂子。

如果劉墉僅僅製造了「徐述夔詩禍案」一樁文字獄,我們可以說是偶然,但是頂子已經紅了的劉墉又怎麼會「較好就收」?他接著興起了第二樁文字獄——閻大鏞《俁俁集》案。連乾隆都認為閻大鏞「不過愚賤無知,尚無悖逆之語」。但是劉墉不依不饒,閻大鏞以「憤激不平」、「狂悖不經」罪名被殺。

筆者列舉清宮劇這四個令人啼笑皆非的笑話,並不是吹毛求疵沒事找事,而是只想說一個問題:不管清宮劇怎麼美化小辮子,怎麼把黑的說成白的,您多少也用點心,不要鬧出那麼多歷史笑話行不行?李如松的拍不了,左宗棠的播不成,這些辮子戲隨便拍隨便播,您咋還不用點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壺老酒 的精彩文章:

八位梁山好漢的這五場對決,看似平分秋色,其實已經決出了勝負?
跟隨李世民進玄武門廝殺的只有九位武將,秦瓊程咬金幹什麼去了?

TAG:半壺老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