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長安十二時辰》大唐反恐劇,警匪劇的老瓶子,古長安的新酒

《長安十二時辰》大唐反恐劇,警匪劇的老瓶子,古長安的新酒

文/馬慶雲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正版視頻平台上線首播。目前反應出來的觀眾口碑非常不錯。馬伯庸的這部電視劇為觀眾帶來了全新的「警匪劇」的即視感。不過,這部大唐反恐的「警匪劇」,是放在古長安的背景之下,算是歷史內容和現代題材的有效雜糅。

該劇口碑不錯,首先是電視劇的質量做的非常到位。唐代影視劇當中,質感最上乘的,無疑是徐克導演的《狄仁傑》系列,頗有一些對唐代風貌的還原。不過,徐老怪這個系列電影的問題是奢華有餘,底層質感不足。

反觀《長安十二時辰》,顯然在畫面質感方面保持了更多的內斂,尤其喜歡展示平民百姓的大唐質感。比如,在劇情內容當中,打撈敵寇首領的唐代百姓,衣著和酒杯都十分搶鏡。再比如,給敵寇首領刮鬍子的匠人,及其匠人孩子的裝扮等等。這些生活化的場景,是《長安十二時辰》的重要價值。

第二,該劇良好口碑的另一個重要來源,是馬伯庸為這部電視劇提供的唐代「台詞」。不少電視機演著古代的事情,說著現代的台詞。也有一些電視劇試圖找一些古裝台詞的質感,但寫出來半文不白,尚且不如不做。反觀馬伯庸這部《長安十二時辰》,古裝劇的台詞功底,是過關的。這也為以後的古裝劇的編劇們提供了一個行業的標杆。

另外,這部電視劇之所以引人入勝,是因為畫面質感和台詞質感之外,故事本身的衝突異常激烈。等於說,馬伯庸建立了一個自己著作當中的大唐長安的時空背景,並且通過自己較為優質的劇本和畫面夯實了這個時空背景。觀眾更願意相信,這個有質感的年代裡邊發生的故事,是真實的。

而故事,實在是一個大唐的反恐二十四小時。這與不少的香港警匪劇如出一轍。只是後者瞄準現代,講的是香港地區的反恐故事。馬伯庸的聰明之處正在於,用了警匪劇的老瓶子,巧妙地裝入了古長安反恐劇的新酒。看膩了香港的警匪反恐題材,這部《長安十二時辰》實在是又陌生又熟悉——美學當中,美感的產生,正是要求熟悉的陌生感。

《長安十二時辰》的敘事結構,與香港警匪劇本無二致,創作者馬伯庸做了較為巧妙的切換。現代香港,切換為大唐長安。現代匪徒,切換為大唐的塞外力量。現代警務系統,切換為大唐的一個新衙門。甚至於在辦案的男主角方面,也是異曲同工的。

以往的香港警匪劇,要想好看,首先便是男主角不能太正能量。這是從香港的麥當雄等人便開創的敘事模式。觀眾也更喜歡看到一個帶著「邪惡」氣息的男主角,不按常理出牌的破獲案件。反觀這部《長安十二時辰》,雷佳音飾演的男主角,正是一正一邪的化身。這樣的角色設定,更容易在戲份當中出彩。可以說,馬伯庸深諳了老一輩編劇的人物創作法。

警匪劇要好看,需要有內鬼。《長安十二時辰》無出其右。在這部質感明確的電視劇當中,即使長安的辦案衙門之間,也存在各種制衡關係,甚至於背後牽扯著「聖人」要頒布的最後法令。可以說,潛入長安的塞北敵寇,是否有著更深層次的朝廷背景,不得而知。正是這種「內鬼」上的制衡,讓長安的警和匪形成了力量均衡,從而產生拉鋸戰的火光。

然而,無論是現代的警匪劇,還是古裝的長安反恐十二個時辰,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價值觀念立得住才行。最近幾年,香港警匪劇當中比較成功的例子是《寒戰》,立起來的核心價值是「程序正義與結果正義哪個更重要」。反觀《長安十二時辰》,它立起來的價值觀念是什麼呢?

馬伯庸顯然明白這一點。一部古裝的反恐劇,劇情再熱鬧,爭鬥在刺激,都只是花架子,要樹立一個站得住的劇情意指尤為關鍵。所以,在《長安十二時辰》的開篇幾集的劇情當中,便有一個概念被反覆提及——保衛長安百姓安寧,甚至於保衛大唐百姓安寧。

劇中,不少人物的行為動機都是自己的升官發財,但真正的男主角上,卻把這個保衛百姓做了台詞上的升華。這是把男主角們拉到一個觀眾認同的價值高地上,從而形成稍後的劇情與觀眾情緒的共振。可以說,馬伯庸深諳了香港警匪劇的創作原理,並且用這個原理很好的套弄出了一個古長安的反恐劇。

《長安十二時辰》之後,《汴梁十二時辰》也可以照著葫蘆畫瓢,金陵也可以啊,臨安表示也歡迎。這證明,影視劇的創作方法都是大同小異的,能不能裝出新酒來,要看編劇們自己的悟性了。套用一句老話,繼承傳統,開創未來,影視劇也不例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馬慶雲 的精彩文章:

《封神演義》被腰斬換播《網球少年》嗎,《九州縹緲錄》才是勁敵
蔣欣劉嘉玲《半生緣》暫不播,《破冰行動》確定三大衛視同時開播

TAG:馬慶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