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東漢末年分三國,究竟是誰分裂了強大的東漢王朝天下

東漢末年分三國,究竟是誰分裂了強大的東漢王朝天下

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這個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代從公元184年到280年,近一百年間浩瀚複雜的雄渾厚重的歷史之中,人才輩出,這也是她的魅力所在。但你有想過為何強大的漢朝,咋就分成三國呢?

諸葛亮出師表上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諸葛亮與劉備把東漢的滅亡,歸咎於賢臣與小人,而導致東漢滅亡罪魁禍首說成桓、靈兩位末代皇帝。劉備與諸葛亮一個是三分天下的蜀漢開國皇帝,一個是千古名相,難道真的這麼想嗎?

恐怕未必吧,曹操、劉備互稱對方為英雄,那是因為他們兩個人都知道東漢滅亡的原因,都用自己的辦法在拯救亂世。

中國歷史上有名的門閥是起源很早,春秋時期的晉國六卿:趙氏、韓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 秦始皇與漢武帝通過推行獎軍功與推恩令對其門閥豪強的摧殘和殘殺,但依然不能阻擋起發展,到東漢時期, 察舉、徵辟的選官制度被門閥把把持住。形成了一些累世公卿的家族,三國之中比較出名的比如弘農楊氏、汝南袁氏這類的代表人物.

曹操由於其宦官家族的身世,一般說來不為名士所尊重,故而一再發布「唯才是舉」令,選用那些不齒於名教但有治國用兵之術的人。劉備雖然自稱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其實不過是一個織席販履,這些名門望族,根本上都看不起劉備,因此劉備重用的,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 麋竺,沒有一個人算是望族.

東漢帝國朝廷之上,外戚專權,宦官秉政,政治腐敗,天災不斷,地方豪強,名門望族兼并土地,龐大的豪族瓜分了帝國,大部分土地都被收入囊中,朝廷官職也可以變相世襲,袁紹、楊修的「四世三公」之家,只不過是帝國頂層豪族,而在州、郡、縣中,都盤踞著縮小版的袁紹。這些門閥豪強影響國家局勢和社會格局,把國家割裂成碎片化,每個碎片都是完整的個體,想要重新統一起來,必須把每個碎片都打破。這也是曹操終其一生為何才能統一北方的原因,司馬懿家族為何能很快統一天下的原因。但這也是表面上是統一了,可實際上呢?豪族佔據社會上游,底層百姓民不聊生,東漢的黃巾起義,五年後董卓進京,天下大亂。根本原因還不是皇帝賣官、地方豪強世兼并土地,導致百姓民不聊生,逼百姓造反,最後留下一幫豪族在亂世的舞台上,演繹著英雄的神話。但天下大亂的,不就是他們嗎?

三國是一場現實的悲劇。曹操招募流民,耕種無主田地,搞「屯田。」他還扶持寒門出身的官員,比如張遼、徐晃、滿寵等等,曹操想實現財富與用人雙制度的雙自由,最後恢復大漢江山。劉備流浪多年,身邊也都是寒門子弟。關羽、張飛、趙雲、黃忠等人,哪個都沒有很強大的家族依仗,馬超倒是西北豪族,可早已家破人亡,麋竺有資產但在重農抑商的官本社會,麋竺也不過是一個被人看不起的商人。諸葛亮治蜀,法令極嚴。重用的也不是四川豪族,而是從荊州跟過來的外地人。英雄付出一生心血,也只是讓歷史拐一個彎。

曹操死後,曹丕 採納了陳群建議的九品官人之法,使其取得政治特權,形成門閥士族。夷陵一把火,燒掉劉備的全部希望。而在五丈原,諸葛亮只留下仰天長嘯的背影,便匆匆撒手人寰。代表名門望族利益的司馬氏政權是依靠士族官僚的支持取得的最後的勝利,如果說曹魏行九品中正制使其取得政治特權,那麼西晉的占田制就又為其取得經濟特權,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典型門閥制度。也因這樣制度出現了八王之亂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國進入五胡亂華時期。門閥制度確立後直到唐代,才逐漸被以個人文化水平考試為依據的科舉制度所取代,形成了中國特點的官僚選拔制度,直到唐末的黃巢起義造成大量世族人士的傷亡,華北世族引以為傲的貫冊祖譜也流失,世族衰落,最終與庶民再無區別,世族的地位由地主紳士階級取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漫旅行者 的精彩文章:

三國最遺憾的一件事情,不是關羽敗走麥城,也不是諸葛病死五丈原
三國時代最優秀的發明家,可惜口才不好,不被曹魏高層領導重視

TAG:漫旅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