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就像人類探索星空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遊戲玩家們的故事也永遠不會完結。

我們寫過很多跟星空、科幻、宇宙相關的遊戲文章——有時候可能是太多了,前段時間責編在收到我關於EVE物流行業的一篇文章後,提醒我「近期最好不要再寫這類題材,我們上半年出了太多此類文章」。

這其中有多方面的原因。科幻類的遊戲向來「善於」出產好文章:無盡的星空、未知的宇宙、孤獨的探索……玩家們總能在遊戲的宇宙中創造一個又一個充滿浪漫氣息的動人故事。只要把這些故事記錄下來,不用多加修飾,就能成為一篇不錯的文章。

我們的讀者也很少對這些東西表示厭倦。這並不奇怪,人類探索宇宙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原始人們的一次次觀星,直到今天,SpaceX的宇宙葬禮還是能牽動無數人的心——燦爛的宇宙群星似乎永遠對人類充滿了獨特的吸引力。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SpaceX可以將骨灰送上太空「安葬」,不久前在網上引起熱議

我們寫了很多遊戲里宇宙、星空的故事——有時候可能是太多了,連我們自己都很難記得清每個故事的結局如何,更何況很多故事在我們報道時還沒有結束。

有些讀者朋友一直掛心著某些故事的結局。我們有時會在微博里將後續發展更新出來,但微博更新頻率很快,很難讓每個人都看到。因此我們決定用這篇文章,將過去我們寫過關於宇宙、星空和身處其中玩家的未完故事,儘力講完。

跋涉6萬光年的救援

在太空沙盒遊戲《精英危險》中,時常有玩家因為缺少燃料而在途中擱淺。沒有傳送捲軸,也沒有復活術,玩家自己建立的救援組織「燃料鼠」應運而生,他們在宇宙中奔波,把燃料送到擱淺者身邊,帶他們脫離險境。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燃料鼠」的口號:你沒有燃料了,我們有。

但是這次,他們遇上了空前的挑戰:一位剛剛創造了遊戲最遠航行記錄的玩家擱淺在了他漫長旅程的終點。這位玩家孤身一人從太陽出發,用了42天時間,來到了距離太陽65788光年的地方,打破了之前65775光年的記錄,然後他耗盡了燃料。

這位玩家向燃料鼠求助。救援面臨很多困難:要航行至玩家所及的宇宙最遠處,救援者必須攜帶大量燃料;一個人花了42天抵達的地方,攜帶更多燃料的救援者要耗費多長時間才能到達?有人願意把這麼多時間花在一個陌生人身上嗎?

不管怎樣,幾周之後,燃料鼠上路了。他們規划了一個複雜的救援計劃,踏上了三個月乏味而單調的救援航程,現在,他們就要靠近擱淺者了……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燃料鼠採用了類似《三體》里階梯計劃的燃料接力方法,來保證救援隊有足夠的燃料

結局:在被困整整90天後,燃料鼠們終於抵達了這位遠航擱淺者的身邊。他截下了救援船用牽引光束接住擱淺飛船的一瞬間,並表示「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事情還沒有結束。雖然燃料鼠提供了重新啟程的燃料,但這位玩家的船已經在最初的遠航中受了很大損傷,他的油箱一度完全失效,其他飛船模塊也狀況不佳。很多關心此事的玩家擔心救援功虧一簣。

幸好,在救援者的護送下小心翼翼地航行10天之後,這位玩家到達了有維修設施的星球。隨後,他宣布自己將會加入燃料鼠——「也許有一天我會回到那個黑暗的宇宙邊緣。或許,以一位救援者的身份」。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花費18周,前往銀河的邊緣

雖然有著擱淺的危險,但《精英危險》的玩家從未放棄對遊戲宇宙的探索。這款遊戲號稱自己有一個1:1真實比例的真實銀河系,程序生成了足足4000億個恆星系統供玩家探索。

以往,玩家只會在熟悉的幾個星系間航行——由於AI海盜、變幻莫測的宇宙環境,貿然前往未知的星系危險太大。不過,總有人不滿足於安逸的生活,他們想探索銀河的邊緣。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孤身上路並不安全,因此一群玩家發起了他們的集體大遠征。

玩家們在論壇里徵集同行者。他們本來只準備組建一支百人上下的小型隊伍,最後卻有1萬多位報名者,聲勢浩大的大遠征影響了整個《精英危險》世界,還吸引到了官方的注意。由於預定的出發時間是遊戲時間的3305年,大家把這次遠征命名為「遙遠世界3305遠征」。

現實時間2019年1月14日凌晨,幾千名遠征者聚集到了預定的出發點。隨著聊天頻道中倒計時的歸零,幾千艘飛船帶著探索的使命一起衝進了超空間。他們將在旅途中交換路程信息,共同搭建科考站,援救迷路和擱淺的人。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遠征者們準備花費幾百天時間,穿過近20萬光年,穿過銀河的中心,最終抵達宇宙的邊緣……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結局:挫折最開始就沒有放過這些遠征者——幾千艘船進入超空間直接讓伺服器崩潰。在漫長的旅程中,他們遇到了不少問題:伺服器不穩定、迷路、跑來搗亂的海盜玩家……一萬多玩家上路,到了中程,已經只剩下8000人。

不過他們最終還是撐下來了。幾周之前的6月13號,有人到達了《精英危險》已知宇宙的最邊緣,在那裡,他看到了遠處更加璀璨的星河,隨後心滿意足地掉頭返程。他在遠征論壇上貼出了照片,告訴大家「這次遠征告一段落,但是我們的探索遠未終結,深淵的那邊還有更多的星星」。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精英危險》宇宙最邊緣的照片

他花了十年時間造訪了宇宙的每個角落

相比大遠征中互幫互助的玩家們,Katia Sae寧願自己一個人上路。

2009年,著名的EVE更新了資料片《Dominion》,重新設計了恆星的外觀和貼圖,遊戲中的群星變得更加真實絢麗了。這引起了Sae的興趣,他想窮盡這片美麗星空的每個角落。

EVE的宇宙並不算大。當時已經有速通玩家通過星門探索完了遊戲中所有的星系,但為了效率,這些人不會在星系中停留,都是匆匆到來,匆匆離開。Sae則完全不同,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他說:「我是一位探險家……(只是)想去各處看一看」。

從自己的母星Saisio 出發,他開始探索整個新伊甸(EVE中玩家所在星域)。每到一個新星系,Sae都會認真地拍照記錄,逐一考察每個區域的行星和紀念碑,並在博客上寫下自己的探險日誌。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Sae拍下的「泰坦隕落」照片,這是為紀念遊戲中第一艘被擊毀泰坦而設立的紀念碑

Sae寫下了五萬份探索報告。今年3月,Sae邁進了EVE中最後一個他未曾達到的蟲洞星系,他拍下照片,寫下自己的最後一份探索筆記。

旅程結束了。

結局之後的結局:Sae的事迹驚動了EVE的開發商CCP。在確定事情的真實性後,他們邀請Sae進入了Polaris星系——這是一個類似於「GM島」的地方,只有遊戲管理員和開發者才能進入。這下,Sae才真正造訪了EVE的每個角落。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官方還在十年前Sae出發的地方修建了一座雕像,讓Sae的遊戲人物永遠留在這片群星之中,這是EVE官方第一次為玩家個人設立紀念碑。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幾周之前,Sae在自己的探索博客上發表了最後一篇文章「在光芒中呼吸」。文章中,他向所有幫助過他的人致謝,表示自己仍然會玩這款遊戲,但會換一個角色——「我創造Katia(Sae在遊戲中的ID)的唯一目的就是探索整個新伊甸……她的故事已經結束了。」

現在Sae在一個專門寫EVE故事的網站Signal Cartel擔任編輯,鼓勵其他EVE玩家分享出他們的故事。

為了逝去的人們點亮燈塔

並非所有EVE玩家都像Sae一樣有著美好的結局。

五年前,一位名叫John Bellicose的玩家因為抑鬱症自殺了,生前他是一位傑出的艦隊指揮官和新手導師。

為了紀念他,John的朋友們決定在遊戲中為他守夜。他們聚集在某個廢棄站點,打開自己的誘導信標。這些信標能發出強烈的光芒,原本是為大型飛船指引方向的燈塔,現在則變成了祭奠友人的蠟燭。他們還用各種氣球在宇宙空間中拼出「R I P」這樣的字眼,以示哀思。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這項活動後來被固定了下來。玩家們把每年的4月29日定為John Bellicose日,每到這一天,大家就會在那個廢棄站點集合,點燃信標,紀念逝去的朋友們。在國服也出現了類似的活動,2017年11月,一群國服玩家為了紀念一位因癌症逝世的玩家「九尾白狐」,在9-98星系舉辦了悼念活動,他們點燃的誘導立場的光輝,輻射到了半個新伊甸宇宙,甚至一度讓伺服器崩潰。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結局:也許這個故事永遠不會有什麼結局可言。

這項被稱為Cyno守夜(誘導立場的英文是Cynosural beacon)的活動一直延續到了今天。今年4月29日,玩家們再次聚到了一起,紀念「John、我們逝去的親人以及任何一位不再與我們同行的EVE玩家」。

守夜活動還催生了Broadcast4Reps,一個致力於幫助因患有抑鬱症而有自殺念頭玩家的組織。就像現實里的自殺熱線一樣,玩家們在遊戲中設置了一個頻道,任何感覺很糟、想找人交談的玩家都可以進去與組織成員交談。

不管是守夜還是自殺求助頻道,在可預見的將來,這群玩家準備一直做下去,就像五年前悼念John的公開信中所說:「John,你已經逝去,但你的遺產將會永存」。

永不消逝的伺服器

最後的這個故事似乎和宇宙本身的關係不大,它發生在Warframe中。這款遊戲雖然也是科幻背景,有各個星系和飛船,但實際上遊戲的主要玩法其實類似暗黑破壞神,玩家平時在自己的船艙呆著,然後進入一個個獨立的副本房間里戰鬥。飛船在宇宙中遨遊的場景只會出現在過場動畫和讀條界面里。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只存在於Loading界面的宇宙航行

這個故事無關宇宙或者星空,它只發生在人與人之間,。

去年末,《Warframe》在遊戲中加入了可以容納多名玩家的開放大地圖奧布山谷。每個開放世界都搭建在一個小伺服器上,每個伺服器只能進入最多50名玩家,遊戲會給伺服器編號,1號伺服器滿了就自動開啟2號伺服器,以此類推,一旦某個伺服器沒有玩家在線了就會自動關閉。

因為偶然,一群玩家聚集在了編號69的伺服器之中。他們在這裡社交,與朋友碰面,舉辦舞會,不知不覺中,很多玩家開始把69號伺服器當成特殊的地方,與朝生暮死的其他伺服器截然不同,他們稱69號伺服器為「我們的另一個家」。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69號伺服器玩家們製作的新年賀圖

他們想要永遠地留住69號伺服器。

為此,一些玩家制定了社區公約,希望每位69號伺服器的玩家下線前在公共頻道問一問還有沒有人,如果得不到回應就先去論壇呼喚其他玩家,以此保證伺服器永遠有玩家在線,不會被系統關閉。

這個辦法看起來經不住任何挑戰——有人想搗亂、有人忘了、有人趕時間下線——任何突發事件都可能讓他們的努力付之一炬。但是奇蹟發生了,69號伺服器堅持了100多天,還沒有因無人在線而被關閉,連遊戲的運營者也被他們的努力感動,在遊戲更新前特意用紅字提示69號伺服器的玩家「請請輪流下線完成更新,伺服器的生命掌握在你們每個玩家的手中」。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結局:玩家們沒能保住他們心愛的69號伺服器。一次大型更新直接將所有玩家踢出了遊戲,遊戲中的所有伺服器當然也隨之被關閉。

為了彌補這一失誤,Warframe官方將69號伺服器設置為永久存在,現在玩家們可以隨意下線而不用擔心它消失。但是在大多數人心中,69號伺服器已經在那次更新中永遠地消失了,69號伺服器的Reddit論壇冷清了下去,人們也不再把這裡視為另一個家了。

還有不少關於科幻、宇宙、星空的遊戲故事,至今沒有結束——雖然我們已經寫了很多,但今後我們還會繼續寫下去。就像人類探索星空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歇,遊戲玩家們的故事也永遠不會完結。

然而,上面所有的故事都有一個共性,發生在國外的遊戲身上,而且幾乎都是PC遊戲,只有Warframe有非PC的版本。對於以手游為主的國內,這種科幻、宇宙、星空的故事,似乎離我們很遠。

現在,我們有了講自己故事的機會。今天為大家帶來一款開放世界科幻手游——《第二銀河》,讓國內玩家在手機上創造出自己的銀河故事。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顧名思義,《第二銀河》擁有一個開放世界,它提供了一個超大的太空場景,直徑1,000光年,裡面有超過5,000個星系、50,000顆恆星,從宇宙塵埃、到空間站空間等人造設施,再到蟲洞、暗物質等等。如此龐大細緻的宇宙世界架構,在移動平台上尚屬首次。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在玩法方面,《第二銀河》給予了玩家足夠高的自由度和交互性。玩家可在遊戲里任意搭配艦船,與其他陣營交鋒發展自己的聯盟。其中高自由度的隨機事件,可以讓玩家的冒險體驗各不相同——玩家穿越蟲洞,到達宇宙未知的另一端,可以遇到無數意料之外的隨機事件。有的是AI生成的事件任務,也可能遇到其他正在進行任務的玩家,而形成全新的事件。可以說,遊戲中的每個玩家,都會因為對待事件的不同態度,形成整個宇宙生態中「蝴蝶效應」的一個環節。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遊戲虛構了一段3000年後的人類歷史。彼時,宇宙中的人類文明被劃分為了五大聯盟,每個聯盟都有著屬於自己特點的政治體制、宗教文化、藝術表達和軍事建設,為方便玩家理解並接受,這些文明又和地球時代的文明方向一一對應。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故事的產生,離不開足夠多的人與人之間的交互。這方面《第二銀河》提供了一個合適的土壤——這款遊戲採用了全球同服的方式,是首個可以支持50萬人同服在線的移動遊戲,而在此之前,移動平台很難支持到萬人同服在線。這種技術突破帶來了交互上的提升,一方面,玩家可以通過中立的貿易行星或地下黑市進行實時動態交易;另一方面,全球的實時交互直接可能會在星系局部產生上千人同時參與的大會戰,這些都是孕育故事的先決條件。

那些太空遊戲中,我們還沒講完的故事

《第二銀河》將在7月5日開啟方舟測試,這是一次全球範圍的刪檔測試。國內玩家將和國外一同書寫波瀾壯闊的太空史詩。這次,我們不再是故事的圍觀者,我們將參與進去,創造故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我沒有玩懂《孩子們》,但至少這個「人群遊戲」能用來治癒強迫症
你曾經玩過的紅白機《脫獄2》,其實是《穿越火線》

TAG:游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