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剪鬃與束尾:中國古代戰馬與民間馬匹最大的區別在哪?

剪鬃與束尾:中國古代戰馬與民間馬匹最大的區別在哪?

編者按:近期,冷兵器研究所通過《那輛復原的戰國駟馬戰車還有哪處需要改進?》《古代戰馬是公馬or母馬?別想歪,看秦始皇兵馬俑的這個部位就明白了!》《軍博能看甲騎具裝了!想知道中國歷代軍事陳列有何亮點和槽點嗎?》《先秦老司機才知道的事:駟馬戰車的哪匹馬重要?為何一定要左轉彎?》等系列文章,介紹了重新開展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中國歷代軍事陳列」中的古代戰車、軍馬的展品。這其中,細心的讀者不難發現,那些復原品或文物中,駕轅拉車的挽馬和騎乘用的鞍馬都有個共同特徵——剪鬃束尾。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什麼叫剪鬃束尾。

在學術上,馬的體毛由被毛、觸毛和保護毛組成。馬的保護毛包括鬃毛、鬣毛、尾毛和距毛,相當於頭髮對人類的意義。按現代馬學科解釋,鬃毛是專有名詞。指的是馬兩耳之間的長毛,也稱門鬃或者額毛。而頸上緣的長毛被稱之為鬣。但是我們這篇文章依然按通俗的說法稱為剪鬃或者叫打馬鬃。如果要細說馬的長毛,估計能寫一本書出來,名字可以叫《論鬃毛的重要性》。奔跑時馬尾上揚,也能起到平衡作用,按理說馬尾是無須束縛的。

可今天咱要說的正是剪鬃與束尾,這對馬意味著什麼?給馬修剪鬃、束尾的目的主要是出於實用、美觀乃至級別的需要。實用主要是考慮的是安全性,避免鬃毛、尾毛與繩索、鞍具、武器等糾纏。美觀是指軍用馬匹為了整齊劃一,凸顯軍隊形象。在中國古代,貴族乘用馬修剪馬鬃的形狀,甚至可能是馬主人身份地位的象徵。中國古代有三花馬:左圖:昭陵六駿之颯露紫 右圖虢國夫人游春圖局部,均可看出馬鬃、尾進行了修剪捆紮,並編成不同的辮子,馬鬃的形狀極可能與身份、地位有關。

修剪下來的馬鬃、馬尾也可以用來製作刷子、搓毛繩和製作篩葯的馬尾羅,四胡、馬頭琴的琴弦也是用馬尾製作的。現代蒙古族給馬剪鬃通常會在清明節後的春天進行。剪鬃也不是把鬃、鬣全剪掉,門鬃自然不剪,鬐甲毛也會留下,為了騎手上馬和乘馬時抓握方便。蒙古族的打馬鬃修飾的馬鬃形象和古代繪畫、雕塑高度一致。如下圖:圖左為未剪鬃的騮馬 、右為剪鬃的銀鬃馬

如下圖:(左)唐 關林出土黑釉馬 、(右)唐 白釉三花馬均為國家博物館藏品

那麼傳說中的五花馬呢?網友表示不解?光知道五花肉,沒見過五花馬呀!從留存下來的圖像、雕塑看,確實沒見過馬鬃剪出五個花的馬匹。筆者揣測五花也許是形容馬的毛色斑駁而非剪鬃形成的馬鬃編辮子的數量。有關馬的毛色請參看以前的文章:《戰馬毛色區分基本法:同樣是純黑馬為啥有的叫黑驪有的叫黑騮?》馬的束尾分長束尾和短束尾,作用和剪鬃是一致的。如下圖:秦挽馬(左)和秦乘馬(右)的束尾不一樣的,挽馬的尾束扎的較短,乘馬的尾束留的較長。

可以想像得到,如果不剪鬃、束尾的話,馬鬃尾和繩索攪在一起會是一個多麼混亂的局面,秦銅車馬的束尾甚至還通過繩索與脖項的頸圈相連,防止馬在奔跑過程中馬尾上揚。

著名的春秋時期的鞍之戰中:「將及華泉,驂絓於木而止」會不會就是因為兩側的驂馬的鬃尾被樹木鉤住,而不能前行了呢?基本上,從先秦到宋一直都有剪鬃束尾馬形象出現,元代以後剪鬃的情況依然有,束尾慢慢不這麼做了。如下圖:左圖西周玉馬 、右圖漢鎏金馬

如下圖:漢騎士俑、晉《洛神賦圖》局部

如下圖:魏晉陶馬、南北朝馬俑

這裡特別要提到的是唐李邕墓壁畫中的馬球馬,從壁畫上也能看到剪鬃束尾的形象。

為啥打馬球的馬也要修剪鬃尾呢?馬球馬的剪鬃和束尾也來自於軍馬,請看下圖打馬球的時候,馬球手右手揮舞著球杆。

這種馬球杆長度在48英寸 (121.92厘米)到54(137.16厘米)英寸之間,如果馬的鬃毛長度是20-30厘米甚至更長,球杆掄起來的話,會卷到馬的鬃毛,進而影響到人、馬的安全。順便說一句:馬球可是我們中國的發明,始於漢代,興盛於唐宋,在東漢後期,曹植《名都篇》中就有「連騎擊鞠壤,巧捷惟萬端」的詩句來描寫當時人打馬球的情形。總之,乘馬和挽馬修剪鬃毛、捆紮尾巴的,不單為了好看,更多的是基於工作和安全的需要。有關剪鬃束尾的話題就先說到這裡,歡迎讀者留言共同探討。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主編原廓、作者超重裝輕騎兵,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鐮刀?還是斧頭?解析中國最傳統兵器青銅戈的最大爭議
董卓憑其亂天下,曹操差點被其陣斬,漢末三國的西涼鐵騎有多強?

TAG:冷兵器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