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時,漫長的冬天沒有新鮮的蔬菜、水果怎麼辦?人家有的是辦法

古代時,漫長的冬天沒有新鮮的蔬菜、水果怎麼辦?人家有的是辦法

反季節蔬菜,是指:春、夏類蔬菜秋季延後及春季提前生產的蔬菜。種植時,必須採取一定的防寒措施,以達到提早上市的目的。現今,反季節蔬菜是保證蔬菜周年供應的有效途徑之一。

酒幔高樓一百家,宮前楊柳寺前花。

內園分得溫湯水,二月中旬已進瓜。

唐朝詩人王建的這首《宮前早春》,描寫的就是我國古代,通過溫泉周圍的特殊地理環境,來種植反季節蔬菜的一種技術。

古語有云:「民以食為天」正所謂天大、地大、吃飯最大,從古至今,吃飯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來說,都是一件必不可少的事情。從人類社會開始萌芽一直到如今,吃飯都是人們最原始的訴求。最開始,人們的訴求很低,只要求吃得飽就行。但是,在最基本的溫飽水平已經達到之後,人們又開始有了進一步更高的追求,那就是:不光要吃飽,還要吃得好。

那麼,什麼是吃的好呢?

曾經的我們認為「小康、小康,三菜一湯」,這就已經很完美了。但是,慢慢的人們已經不滿足於普通的小康水平,他們開始追葷素搭配,營養均衡。當這些所有的一切,都滿足了之後,他們又開始追求「更新鮮」、「更刺激」的舌尖體驗了。

都說,人的慾望永遠都是無窮無盡的,對於吃食來說,這句話同樣適用。炎熱的夏季總會想品嘗一下冬日的美味,到了白雪皚皚的冬季,又總忍不住回憶夏日的風味。所以,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強的美食需求,蔬菜種植者們,自然得絞盡腦汁大肆創新。

如此一來,反季節蔬菜,自然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反季節蔬菜早已進入了千家萬戶。人們對自家餐桌上出現的各種不合時令的蔬菜,自然也早習以為常了。如果,你僅僅因為這一點,就武斷的認為,「反季節蔬菜,只是當代人與專利」,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

對於我們的老祖宗吃上反季節蔬菜的具體時間,筆者不得而知。但是,筆者知道的是早在春秋時期的《論語》一書中,就對此有了一定的記載。其中,有這樣四個字「不時不食」,意思就是:不合時令的食物不能吃。這裡提到的所謂的不合時令的食物,自然就是指蔬菜、水果了。

並且,在《黃帝內經》中,也有一句名言,叫作「司歲備物」,就是說:人類要遵循大自然的陰陽氣化采備藥物、食物,因為,這樣的藥物、食物得天地之精氣,氣味淳厚,營養價值高。所以,《黃帝內經》中也說道:人們應該吃節氣菜,吃藥時也最好服用野生草藥。

其實,這也是有著一定的原因的。

動植物在一定的生長周期內才能成熟,違背自然生長規律的菜,違背了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寒熱消長規律,會導致食品寒熱不調氣味混亂,成為所謂的「形似菜」。沒有時令則是徒有其形而無其質,如:夏天的白菜外表可以,但味道遠不如冬天的;冬天西紅柿,大多質硬而無味。

但是,通過《論語》我們可以大膽的推測:其實,早在那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反季節的蔬菜了。但是,只是因為我們的聖人孔子,宣揚不合時令的東西不能吃,所以,它才沒有得到很好的推廣和傳播。接下來,我們再沿著歷史的長河往下慢慢尋覓。

終於,在班固的《漢書》一書中,我又發現了它的身影。在這本書中,對於這種不合時令的神奇作物的記載,就不再像之前一樣,只是寥寥數語了。它詳細的記載了當時的反季節蔬菜的種植方法,以及成功種植出的反季節蔬菜種類。

毫無疑問,某種新奇事物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往往都只是專供特權階層的。

據史書記載,漢朝時期有專門為皇室成員提供四季時蔬的機構,名字叫做太官園。對於那時的古人來說,想要在寒冷的冬季吃上一口新鮮的蔬菜,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了能夠讓皇帝在冬天吃上新鮮的蔬菜,太官園的管理者們也算是煞費苦心了。

我們都知道,冬天之所以沒有蔬菜,是因為氣溫太低了,沒有達到其生長的溫度。太官園的管理者們自然也發現了這個規律,為此,他們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專門蓋了幾間屋子,然後,在這些屋子中升上火,待其達到適宜的溫度後再來種菜。

之後,一直派專人管理,將其溫度維持在適宜蔬菜生長的範圍之內。解決了氣溫這個大問題之後,想要在冬天種植出新鮮的蔬菜,自然也就不是什麼大問題了。據相關史料記載,他們成功種植出來的蔬菜有,蔥、蒜等調味品,以及韭菜等蔬菜和蘑菇等菌類。

這樣的成績也算是斐然了,但可惜的是,這麼好的一個種植技術,卻被太官園的上屬機構一口否決了。其根本原因還是在於我們的聖人孔子。我們都知道,在漢朝儒家思想一直以來都是備受推崇的。因此,其代表作「論語」自然也就被奉為經典了。

還是上文那句,「不時不食」,他們認為:不是正常季節生產的蔬菜,吃了肯定會有害身體的健康。皇帝乃「萬金之軀」,誰敢拿這種有害龍體的食物去給皇帝吃。而且,他否決這項技術的原因還有一個,那就是:其成本太高了。為了一口蔬菜這麼折騰,實在是太鋪張浪費了。

既然,反季節蔬菜在漢朝不受歡迎,那麼,我們再看一看在接下來的朝代中,它的境況又當如何?

南北朝時期的《齊名要術》,這本書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吧?它裡面記載了許多農作物的種植技術,其中,就包括蔬菜。通過書中的記載,我們了解到:黃河流域因為佔據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而盛產蔬菜瓜果。其中,許多蔬菜和瓜果,甚至,一年四季都供應不斷。

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推斷,反季節蔬菜技術,到了南北朝時期已經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接受和推廣了。發展到了這個時期,人們對反季節蔬菜已經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和認可度了。但是,它的真正高峰卻是在唐朝時期,到了這一時期,這項栽培技術已經有了一個質的飛躍了。

此時的人們,不但通過燒火炕的方式種植反季節蔬菜,還利用溫泉附近的天然溫暖來種植各種瓜果。通過幾百年的探索和改進,其種植技術已經非常精湛了。因此,通過這項技術種植出來的蔬菜瓜果的產量,也早就不可同日而語了。

既然成本已經從源頭上降低了,那麼,它進入尋常百姓飯桌的日子自然也就指日可待了。事物總是不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宋朝時期它的命運又會如何?

相對於其他朝代來說,宋朝時期的商品經濟是非常發達的。因此,市場上交易的蔬菜種類自然也就增多了。能夠能夠種植出如此多種類的蔬菜,反季節蔬菜種植技術自然功不可沒。據相關史料記載,當時僅僅臨安一個地方,蔬菜種植的種類就已經達到了30多種。

並且,它還出現了一種名叫白菜黃化技術的蔬菜保存技術。通過這項技術,當時的人們,即使在寒冷的冬日,也能吃上水靈靈的白菜。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們還學會了發豆芽。所有的發豆芽,用我們今天的專業名詞來說,就是「無土栽培技術」。

此時,人們種植蔬菜,既不再依賴溫泉,也不需要依靠燒火來保持溫度了。他們擁有了更加天然和節能的方法:搭建了一種名叫「陽畦」的東西,此物可以利用太陽的光能來保持畦內的溫度,以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種植各種時蔬。

雖然,其具體使用的技術和方法我不太清楚,但是,我想這大概和我們今天的溫室大棚有異曲同工之妙吧。

也正是到了這個時候,反季節蔬菜才正式脫下了其華麗的外衣,低眉垂袖走進了尋常百姓之家。

參考資料:

【《宮前早春》、《論語》、《漢書》、《黃帝內經》、《齊名要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竇建德死後,有很多人為其扼腕嘆息?一個石碑揭露真相
一個昏君的日常:正事不做,每天盡想一些奇奇怪怪的事情

TAG:山川文社 |